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清教徒的敬虔


   
清教徒非常注重察驗個人的良知。修院主義提到心靈的花園是封閉、寧靜的,是反省和安靜的好地方。同樣地,清教徒所說的良知即靈魂的花園,需要不斷地培育,鏟除雜草;所以,察驗良知發出的 動機和態度是相當重要的,因而清教徒的良知幾乎完美,對其運作極其敏感。他們深信聖靈的工作多半通過良知來進行。

   
至於清教徒的敬虔,他們在著作中最常用的比喻,可由羅勃布敦(Robert Bolton)在十七世紀初寫的書為代表,他說︰「基督的生活乃舒舒服服的與上帝同行。」
 
你若與好友舒舒服服地一同行路,你們不需要多談,因你們的心靈有默契,彼此享受對方的同在。清教徒在靈修方面經常提到這個課題,亞伯拉罕與上帝同行,以諾與上帝同行,所以我們也當與上帝同行。而操練與上帝同行的最高境界,莫若默想式的祈禱生活。

    
與上帝同行與良知有密切的關係,內省的功夫就成了倫理的核心,內省使神人之間的友誼毫無隔膜。

   
清教徒敬虔的第二個特點是他們注重培育屬天的心志。巴克斯特在卅六歲時寫了《聖徒永恆的安息》(Saints of Lasting Rest), 當時他胃裡長瘤,隨時可能過世。他為了預備自己上天堂,所以寫了這本長這一千多頁的書,默想天上的生活,上帝的恩典使他又活了三十多年。這本書是一部經典 之作,現在市面流傳的新譯本全是原書之縮本,即使是簡化的版本亦相當能啟發人操練過默想的生活。今日的基督徒有時會諷刺那些持屬天心態的人說,這些基督徒 過份向往天上的事,留在地上反而一無所用。其實,基督徒若不注重天上的事,他在地上根本無用,好像鹽失去了味道一樣。是什麼在基督徒身上起了鹽的作用,是 什麼在道德上保守他的品格呢?豈不是默想的生活,常常思念天上的事嗎?我們若不在生活中保持永恆的層面,就容易迷失於感性中,受自己的態度左右,過有前景 無背景的生活,懸在空中,無足之地。因此,永恆的層面乃基督徒生活的骨架,它給與我們一個方向度。引導我們走生命之旅。它亦能加強我們的動機,在壓力和逆 境中給與我們毅力和勇氣。

   
清教徒敬虔的第三個特點是他們是顧家的人。他們把祭壇建立在自己的家裡,他們的家就是一個小型的教會,他們把在家中作道德的好管家為己任。巴克斯特寫的《基督徒指南》有一系列的指引,勸勉人如何在各種人際關係中活出基督徒的樣式。

   
第 四個特點是清教徒是一群敬拜的人。他們重視祈禱和敬拜,從上帝那裡得到啟發,因為他們很容易頹喪和憤世嫉俗。從一五五九年後,清教徒期望在教會內的改革受 到許多的挫折和攔阻。其實挫折乃上帝通過天使在我們身上的作為,並非感性上的損失,因上帝會賜給我們超越的力量勝過一切的困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