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21年1月9日 星期六

主禱文賜給我們作為「禱告中的禱告」因為它含括一切需要

 

路德之所以認為主禱文在所有的禱告中能夠居首位,是因為它含括了一切需要。路德在他的登山寶訓註釋中,就讚揚這個禱告。因為「它涵蓋了所有激發我們去禱告的各種需要,及可以日日提醒我們的禱告短詞」。

路德由此發展出一個不凡的洞見,常出現在他對主禱文的詮釋中。亦即他認為主禱文成為一個禱告模式,不僅因它詳列我們的需要,更因它對我們的真正需要開啟視野。主禱文不僅向上帝交託我們所有的需要,也使我們察覺這些需要,因此提醒我們在信心中不住禱告。

    不過路德也指出,禱告不僅僅是向上帝陳述我們的需要,而是提醒我們看見我們自己的需要以及上帝賜給我們的種種恩福。早在他的「給一般信徒的主禱文解經」中,他表示這些祈求是「七個提醒,叫我們知道身在悲慘貧窮中的光景,且因此瞭解人在世上是何等艱難痛苦」;而其目的是「使我們不致藉詞不禱告」。難道禱告的終極目的只是自我反省嗎?路德在他的馬太福音註釋中這麼回答:「我們禱告不是要去指揮上帝,而是因著世上險惡,我們才發覺何為所缺及為何禱告。禱告毋寧說是教導我、指出我的匱乏之處,且力勸我向上帝呼喊。由於我的呼求,上帝藉此機會向我施憐憫;因為人若不先覺察自己的痛苦並呼求上帝,上帝不會施憐憫」。

路德歸納主禱文前三個有關上帝的名、上帝的國及上帝的旨意的祈求,含括了何等偉大、遍及諸天的事項,其深度無人能測透。第四項祈求包括現實生活一切體制及生活、身體所需;第五至七項則是與我們的邪情私慾抗爭,並對抗纏擾良心的罪性及罪行。只有上帝的智慧才能設計這樣的禱告。

因此,主禱文是上帝所賜,教導我們何為過犯、何為所需,並驅動我們呼求上帝。它顯明我在上帝面前的迫切需求及對上帝的依賴。它是信仰最深層的表達,因為它向上帝仰望每一個好處。路德在解釋太6:8曾表示,由於上帝比我們更瞭解我們所需,我們沒有必要去說服他。這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禱告?路德的答覆是:「禱告『使我們回轉』去承認上帝:當我的心轉向他且因此甦醒,我就會頌讚他、感謝他,在遭難之時藏身主裡,且期望得主幫助。這麼作的結果就是,我越來越知道去認定祂是何等的上帝I learn more and more to acknowledge what kind of God He is.)」。

路德強調主禱文教導我們:上帝希望我們向祂訴苦,表達需要缺乏,並非因祂不知道我們的需求,而是為了要鼓舞我們作更大更高的祈求,敞開大衣領受大量的祝福。至終,禱告是使我們深知自己所需,以致我們懇求能將上帝和祂所擁有的好處歸給我們。所以主禱文顯明上帝的兩種工作,一方面以命令威脅我們一定要禱告;另一方面則是強迫我們得其應許及恩典。

主禱文的祈求既被上帝用來提醒我們何為所需,也就成為上帝給我們的話語;繼而成為我們對上帝表達看法的媒介。路德清楚地洞視主禱文中的七項祈求所含括的廣泛度,可以說是總和我們一切所需。由此觀之,路德在大小問答或其他作品中對主禱文的詮釋,絕非教義性的教導或有關主禱文內容資訊的報導,而是如何在信心中實踐禱告的教導。主禱文自然就成為所有禱告的範本。

主禱文顯出上帝垂聽禱告的確據

 

路德論禱告是基於上帝的命令(人要禱告),以及上帝的應許(聽人禱告)。命令及應許常是交織為一體的。不論是命令或應許,都為同一個目的效力,亦即確定天父必垂聽我們的祈求。路德提到禱告時,常會強調上帝的慷慨厚恩。上帝渴望施予,不需要人提醒,路德曾在他的講章提過:「你不需要以冗言說服上帝,或給予詳細指示,因為他已預先知道我們的需要,更甚於我們對自己的瞭解。因此,一旦他垂聽禱告,他所賜的常超過我們所求所想」。此外他也在桌邊談說上帝總是賜下過於我們所求,如果我們祈求一片麵包,上帝會給我們一片禾場。上帝的恩典慈愛就是命令的根基。主禱文就是顯出上帝豐厚之愛的特別記號。

 

    因為禱告是建立在上帝恩惠的命令及應許之上,所以當然會被垂聽。儘管人生充滿許多疑問及試探,路德認為上帝基於祂的寬厚慷慨,已應許垂聽我們的禱告。

 

上帝垂聽禱告並非看人的身份,乃因他的道及人對道的順服。他不允許我們的禱告徒然落空,因為他若不聽你,他不會叫你禱告,並制訂此嚴厲的命令」。

 

路德提醒信徒,不要懷疑上帝的應許;上帝不但垂聽我們的禱告,而且會按祂的時間及方式成就。

  

有鑑於禱告的基礎是上帝的命令與應許,路德因此能為所有軟弱甚至懷疑自己是否配向上帝禱告的信徒,提供一個有福的確據。禱告時,我們個人的堅強或軟弱不是關鍵,上帝以祂的命令及應許支持禱告,這個客觀因素才是關鍵。所以禱告,也就是上帝必然垂聽禱告,是基於祂的主動性。因為主禱文顯明是上帝主動將適當的言語放在祂的愛子的口中,另一方面又是放在我們口中。而且由此看出上帝多麼認真地關切我們的需要。路德要我們絕不懷疑我們的禱告能取悅上帝,且必蒙垂聽。

 

上述最後一點在路德解釋主禱文的「阿們」時,表達得尤其清楚。路德說在禱告之後加上「阿們」,就是「要我們確實知道這些禱告必蒙天父接納垂聽,因為他親自命令我們這樣禱告,並應許要傾聽我們」。路德解釋「阿們」直譯的意思就是「是的,必要如此成就」。因此我們可以瞭解主禱文中「阿們」對路德的意義極重要性,因為「這個字表達出我們在作每一個祈求時應有的信心」。

 

    路德肯定表示:「因為上帝藉著他的道證明我們的禱告是他十分喜愛的,必蒙應允,所以我們不應輕視、或不確定地禱告」。所以基於此確據,路德認為我們可以放膽對上帝說:「親愛的天父啊!現我祈求,不是出於己意或因自己配得,乃因你的吩咐與應許不會失效,也不會欺騙我

 

主禱文指出基督徒當禱告是上帝的命令

 

    耶穌在教導門徒禱告時,是用命令式吩咐為開始。路德在他的大問答中論主禱文時,就相當強調禱告是上帝的命令,也是我們的本分。其神學基礎就是基於十誡的第二誡「不可妄稱上帝的名」。路德從反面解釋這誡命,他認為如果某節經文禁止某事,就意味著上帝允許與其相反的事。而這條誡命乃是要我們「敬畏、親愛上帝……在一切患難中求告祂的名,禱告、頌讚和感謝」。因此路德視禱告如同其他誡命一樣,是上帝「嚴格且認真地命令的」。所以這條誡命要求我們頌讚上帝的聖名,在一切患難中禱告呼求祂的名。路德認為對基督徒而言,禱告不是一種自由的選擇,而是一個必要的義務與責任。路德說:「禱告時,我們當說什麼,及應為何求告,我們當認為是上帝要求的,且出於對他順服」。

 

    這種基於對上帝的順服是路德心目中的第一優先,不在乎我們看自己是罪人或義人、配或不配。路德還特別警告,如果我們對此命令視同兒戲、不去遵行,上帝就要發怒施刑,後果相當嚴重。

 

    路德之所以要強調禱告是上帝的命令,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看見人性本惡的特質,這特質會使人「時常逃避上帝,認為他不須也不顧我們的禱告,因為我們是罪人,只配得怒氣」。所以他要求信徒尊重、順服這誡命,並且當思想:「因我自己,這禱告便算不了什麼;但重要的是因上帝曾這樣吩咐」。他認為上帝要藉此誡命,顯明祂不會丟棄或驅逐信徒。即使我們是罪人,上帝仍願意吸引我們到他面前,求祂施恩。因此,在本質上,路德要求信徒順服上帝的命令就是順服上帝的話,只是上帝的話以命令方式呈現,而上帝的命令是信徒能夠依靠信賴的基礎(on this I can rely and depend)。

 

    不過上帝的命令並非上帝蠻橫的獨裁表現,而是出於恩典的旨意,是一種親子摯愛的呼籲,目的是要信徒得著最大的益處。因此命令的目的是為了應許。這一點在小問答中表露無遺。路德在小問答主禱文的啟言中指出,禱告的基礎是上帝以溫柔的邀請,讓我們相信我們是祂的真兒女,「為要」我們放膽無疑地向這位親愛的父親祈求。

 

 

2021年1月8日 星期五

最偉大的禱告

 

路德說:「主禱文以稱頌、感恩及承認上帝為父開始,並以兒女的敬愛及對父親恩慈的認定,向他誠摯傾訴。就祈求而言,這個禱告是無與倫比的。因此,它可以說是世上最莊嚴宏偉的禱告」。

 

禱告是人與上帝互動最直接的方式,耶穌透過「主禱文」教導他的門徒如何禱告,所以這個禱文成為歷史歷代基督徒最常使用的禱文。為了幫助信徒清楚信仰的內容,建立  正確、 親密的人與上帝關係,不致輕忽或誤用這個最為信徒熟知的禱文,路德對主禱文作了精闢的詮釋。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為什麼路德會如此重視對主禱文的教導與詮釋;並將其內容放進他的大小問答中,和十誡、使徒信經等內容並列,作為信徒必讀的信仰須知及實踐依據。

 

在桌邊談論到大小問答時,路德曾表示:「主禱文是禱告中的禱告,是所有禱告中最偉大的禱告。它是最偉大的導師對我們的教導,內容包含了所有屬靈及身體的祝福,亦是人在一切試煉、試探、 苦難中,甚至臨終前,最卓越的安慰」。

 

從這裡可以看出主禱文在路德心目中的地位。因為主禱文是主親自教導的禱告,他教導我們如何禱告,以及禱告之內容。可以說是上帝親自主動將適當的禱文、及禱告方式放進我們口中,使我們對「禱告能蒙祂喜悅及垂聽」堅定不疑。

 

在路德的講道或寫作中,只要論及禱告的本質,他就會不厭其煩地回溯到主禱文。此外,許多路德自己的禱告皆是以他對主禱文的理解作為基礎發展而成的。路德殷切期望主禱文可以作為信徒操練禱告的最佳指引,因為這個禱告同時涵蓋了人全方位的需要。

 

路德就曾在1522年寫的「個人禱告書(Personal Prayer Book)」 中表示:  「當一個基督徒在任何時候正確地以主禱文禱告,或使用主禱文的任何一部份,他的禱告已是游刃有餘(more than adequate)」。

 

因此他力勸所有信徒們習慣以這個平易近人的禱文來禱告。路德對主禱文的理解使我們洞悉禱告的本質,他認為所有聖經的教師皆總結:禱告就是「將心思或意念舉向上帝(the lifting up of heart or mind to God)」。

 

因為他看出禱告如同上帝與人的交談,是出於一種信任與愛的關係而生發出的互動。禱告不是一種儀式化的行為,或是想藉著外表的形式、或我們的努力與熱心,賺取上帝的祝福看顧,甚至操控上帝給人想要的。

 

此外,禱告是父子間的對話,是我們個人親自、直接地沈浸於上帝的恩典中,且藉著信心使得上帝的應許成為我們的祝福。在大問答中,路德就表示我們受到鼓舞來禱告,是由於上帝的命令及應許,因那是不會失敗,也不會欺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