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年左右,伯納德完成《論謙遜及驕傲的等級》此處女作;甘蘭認為聖師的靈修主張所看重的是「進步律」(La loi du progres)-更成全的上升,而在上升之方法中,伯納德最致意的乃謙遜。
謙遜是尋找上主的基本態度,缺乏謙遜,來談尋找上主,往往只不過是一種騙人的假像,謙遜並不是不自然的、強制的矯揉造作,而是一條導向真理的道路。伯納德 認為,當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之時,「道路」所指的就是謙遜,謙遜能引人歸向真理。
有了謙遜的操練,才能提高到默觀真理的奧秘境界,一旦達到謙遜的高峰,便可與真理相會;謙遜首先是認清自己沒有自救的能力,沒有能力去救別人,這是聖師所深深體會的人性真理,其神學人學(theological anthropology)恩寵的原則,因為謙遜使人真正認識自己﹑輕視自己,而真理就建立在謙遜的頂端-通過十二等級謙遜的道路來達到,完全的謙遜就是 認識真理,真理所賞賜的乃是謙遜的人。
伯納德引用《彼得前書》五章5節:
「上主…賜恩給謙卑的人」的話來贊助自己的說法;他指出登上謙遜的第十二級後便可達到真理的第一級,當人在自己身上發現了真理時,同時就在真理中找到自
己,接著心境隨著上升,提高到真理的第二級-認識自己的軟弱而同情他人,當自己的心靈打掃乾淨時,藉著默觀而登上真理第三級。
至於驕傲也有十二級,表現的樣子即:好奇﹑思想輕浮﹑尋求歡樂﹑自我表現﹑行給人看﹑傲慢自大﹑搶奪功勞﹑辯護己惡﹑假裝認罪﹑公開反抗﹑肆無忌憚﹑習於為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