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24年8月9日 星期五

本篤會之歷史特色

 聖本篤(S. Benedetto da Norcia480-547)是本篤會的會祖,也是西方的隱修制度的始祖,這是眾所皆知的。但事實上,隱修制度(il monachesimo,意指單獨或獨居者)誕生於公元四世紀的東方世界。初期教會不斷遭受迫害,一直到四世紀才得以獲得安定和平,因此入曠野與世隔絕的獨自隱修生活成了當時繼續追隨耶穌的首選,不過,隱修生活的興起也可能是聖靈的推動。《聖本篤會規》將隱修士的種類歸納為四種,但重點在前兩種:

 

獨修(forme eremitiche):為獨居隱修士(Anachoreta,或Eremita)或稱隱居曠野的獨修士,他們受隱修院長期的考驗,並在多人協助下,完備好自身武裝後才入曠野獨自與靈肉及誘惑搏鬥。早在聖本篤之前,東方的亞歷山大里亞總主教亞他納修(S. Athanasius259-373)認為他的老師安東尼(S. Antonius,約251-356)堪稱為曠野獨修之聖祖;安東尼主張透過不斷地默想、祈禱和敬拜,好能完全地找尋到上帝。不過,只仰賴上帝的助佑或靠自己的獨修生活實在辛苦,也困難重重。

團修(forme cenobitiche):為住在隱修院中,在同一法規及院長管理下生活的團體隱修士。同樣早在聖本篤之前,東方又以埃及的聖帕科米烏斯(S. Pachomius, 287-346)和小亞細亞的聖巴西略(S. Basilio, 329-379)為首。聖帕科米烏斯有鑒於獨修的缺點而撰寫了《團修生活規章》,這是最早的一部隱修規則,內含隱修的作息、勞動、祈禱及靈修規則,並支持教會神學的正統思想。由聖帕科米烏斯所發起的團體隱修生活,讓修道人在身心方面都能獲得團體彼此的支持、照顧與保護。主曆336-337年,當亞他納修受人誣陷而被放逐至田愛(Trèves,今比利時境內)時,他將《團修生活規章》帶入了西方。後來的羅馬尼亞籍隱修士伽仙(S. Cassianus360-430),是金口約翰(S. Giovanni Crisostomo)的愛徒,他將聖巴西略所撰的《隱修生活規則》從東方帶入了西方教會。聖本篤即是在這些規章的影響之下,非常嚮往隱修生活。

年輕的聖本篤於羅馬就學,但他對當時很多同學的放縱生活反感,不想落入同樣的錯誤,因為「敬悅上帝是他唯一的渴求」(拉丁文:soli Deo placere cupiens)。他先在艾非特鄉 il villaggio di Effide,即今日的Affile)與一個隱修的宗教團體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跑到蘇比亞谷(Subiaco)僻靜的小山洞中獨修3年,靠著一位修道人從山崖上縋下的籃中麵包助他過活。

3年中,聖本篤戰勝誘惑,使自己的靈魂重獲平安,並成為自己與周遭一切的和平締造者。主曆529 ,聖本篤於50歲時離開蘇比亞谷,遷到卡西諾山,在這寫下了流傳至今的本篤會會規,並奠定了西方團體隱修的生活模式,因此被尊為「西方隱修之祖」。

聖本篤諳熟許多東方隱修生活的歷史文獻,《聖本篤會規》中有不少章節明顯地歸源於對教父們和隱修聖祖們的神學和靈修思想,並汲取了東方隱修規章與生活的精華,甚至有不少規矩幾乎是直接從東方隱修聖祖們的著作中照抄下來的。而雪維凍泥爾(Chevetogne)修道院更是秉持著本篤會的傳統精神,致力於呈現東方隱修靈恩的重要性,因這正是他們的會祖聖本篤,為他那時代的信徒所提出的生活典範。聖本篤全心、全意、全靈追求真理和智慧,這樣的渴望讓他尋求上帝,事奉上帝並尊重全人類。

時至今日,聖本篤的見解仍持續在世上影響著不少人願意跟隨他的靈修遺產,在團體修道生活內尋求上帝,將修院視為一所事主的學校,並在修道生活中以「祈禱與工作」(Ora et Labora)及待客之道徹底活出福音。

本篤會規的時代訊息

     本篤「會規」對當代有何意義?首先,我們應注意,一位先知在時代中的訊息,並不一定要提供解決的方法。他的話可能只挑戰,對時代的警告。隱修團體的出現,深具挑戰或抗議性(protesting)

    本篤時代,福音的理想生活方式正向那個羅馬帝國日益墮落,甚至教會自身深受影響的時代抗議。本篤「會規」,今天還是向人類提出極大的抗議。今天在消費者社會文化背景下,生活為要享受,所以促進生產;促進生產,推廣消費。於是大家生活在一個惡性循環的消費社會中。另一方面,許多人卻一無所有。 本篤「會規」今天同樣給人類指出天主的絕對,精神生活第一。生命不在於「有」多少,而是在於「成為」什麼;「是」什麼。一般信徒對這個社會發生的抗議聲音實在不夠響亮,不夠熱烈。隱修生活存在性地繼續保持抗議。即使在改革復興聲中,本篤「會規」絲毫不該向時代妥協。

    與此相連的是,今天人類中不只有許多人酒精中毒,也有許多人只管一天到晚工作,成為一部機器,最後,不知自己生活為什麼?我稱之為工作中毒(workholic)。本篤「會規」對此抗議。本篤會在他們生活方式中提出福音的內涵;他們勞動工作,然而協調在天主的工程之中。究竟是工作為了生活,不是生活為了工作。

    有人說:「本篤會的生活是遠離俗世,反而變化了這一世界。本篤的精神,就是在他所接觸的一切中,使之變化與提昇。」

    總之,本篤「會規」今天如同過去,在人類中具有特殊的貢獻。

2024年8月8日 星期四

團體的默想式讀經

 一、          聆聽打動你的經文

 

1. 請一個人將經文大聲地唸兩次,其他人則專注於那些對他們有特別意義的經節。

2. 靜默一、二分鐘。每個人聆聽並默默重複吸引你的字句。

3. 大聲分享出來:一個字或一句打動你的經文。一句或幾句簡單的話,無須加上註解或說明。

 

二、    二          主如何對我說話

 

4. 由另一人唸同一段經文第二

5. 靜默二、三分鐘。

問自己「這段經文的內容如何關聯到我現在的生活?」

6. 大聲分享出來

簡潔地分享,「我聽到什麼,或我看到了什麼?」

 

三、           三        主邀請我做什麼

 

7. 再找一人唸同一段經文第三次。

8. 靜默二、三分鐘。

告訴自己「我相信上帝要我今天或這週做什麼?」

9. 大聲分享出來:每個人較長的分享出自己對經文的回應。

(請特別留意你右手邊的人的分享。)

10. 待完全分享完畢,為你右手邊的人禱告。

 

註:不想分享的人可隨時略過,自己安靜禱告。

不要怕分心與雜念

     「我的心默默無聲專等候你」當詩人這樣說的時候,他的心真的是全然安靜、空洞晴明的嗎?若果是,這種全然安靜也不是人操練的成果,而是上帝的恩典。在學習安靜等候時,讓我們謹記我的心默默無聲專等候你是一個信念信得過上帝是信實看顧我們的上帝;另一方面,這也是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們將更多發現自己的分心與雜念是何等的真實。

    不少人因此就誤以為自己不能安靜;事實上,這並不是代表你不能安靜,相反,這種發現正是安靜入門的必經過程。進一步,我們要明白這些分心及雜念的好處正因為他們反映出我們內心的真貌,並使我們更依靠基督。我們的操練若一昧求心靈平靜,要不去觀察內心世界的活動,結果可能是本未倒置。

    基督信仰的靈修傳統和其他宗教的操練一個重要的分歧乃是前者正視分心雜念,後者郤務要克己的剷殘除心中各種意念。所以,我們要更深的了解一己的狀況,並知道該如何禱告。第四世紀的教父巴西流(Basil)曾說:如果你能一心不亂的凝視自己,你必被引領進入上帝的見識,若你能觀照內在的世界、你會更清楚看見造物主的偉大。

你可以嘗試做以下的習作:

1. 安靜

2. 坐得舒服一點

3. 放鬆、閉上眼睛;呼求主並感受祂的同在

4. 給自己一個訊號「我要安靜」

5. 深呼吸、放鬆、給自己一點時間安定下來

6. 當思想漸漸浮現腦海 (let come), 不要壓抑它,不要分析它,是觀察並認出它,然後就讓它自然地離開 (let go)

7. 當某個思想離開時,提醒自己原來「我在想起這事」禱告求問: 這事對我的生命有甚麼提示,又帶給我甚麼感受?

8. 不要分析這些思想

9. 安靜十分鐘後,記錄這些提示 並將感受寫下來

10. 在安靜中 禱告,將這些感受與思想告訴上帝。

如何分辨上帝的聲⾳?

     以賽亞書 30: 21 你或向左或向右, 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 "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

1. 耶穌基督來是要與我們重建關係, 並與我們相交。

2. 祂是我們的父, 上帝應許我們: 只要我們先求祂的國和她的義, 祂必供應我們的需用。

3. 祂也是保惠師聖靈, 祂應許我們與我們的心同證, 並感同身受的為我們析求(羅 8:16)

4. 三一上帝說話的時候是直接及明白的, 並不會似是而非的。

5. 三一上帝也是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向我們說話的。祂會告訴我們將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會有什麼後果。

6. 祂也明白我們要擔負的軛; 祂應許我們可從池得著平安與盼望, 並樂意以同感心來支持我們的信心。

7. 祂常常以正面, 積極的態度說話。祂不會攻擊我們, 也不會羞辱我們, 祂只會以一肯定的聲音呼求我們回轉。

8. 祂說話的內容常與我們生命的成長, 生活的態度及觀念有關。

9. 祂說話的內容必定與池所歙示的聖經原則吻合。

10. 祂是不斷說話的上帝有時, 祂會重複對我們的提示,並且會越來越清楚的聽見。

11. 祂藉著地的僕人們說話—透過宣講, 分享, 代求, 上帝要向我們說話。

12. 祂藉著與我們相處的. 人—家人, 朋友, 弟兄姊妹, 同事, 向我們說話. 透過分享別人的處境, 心情, 需要等, 上帝向我們說話。

13. 當我們翻開聖經研讀, 默想時, 上帝向我們說話。

14. 當我們操練安靜, 獨處, 退修時, 上帝會向我們說話。正如麥哥登 (Gordon McDona1d :「上帝不會 在荒涼的園子裡行走」。

15. 當我們仰望天際, 萬物時, 上帝向我們說話。

16. 當我們以信心及心靈誠實的心來敬拜, 讚美, 禱告時, 上帝向我們說話。

放慢腳步的操練

  

. 序言

   

    我們日常生活其中一個最明顯的特色就是忙碌。每天的經歷就是一連串要做的事情:與人會面、完成計劃、寫信、打電話、赴約會。生活就如擠得接縫爆裂的行李箱一樣。我們差不多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我們未能按計劃行事。這種趕不上原定計劃的感覺在我們耳邊喋喋不休,提醒我們還有未完的任務、未履行的諾言、未兌現的計劃。經常有一些事情我們應該做,卻沒有把它們記下、做完和說出來。經常有一些人我們沒有跟他們交談、通信和拜候。因此,我們雖然忙碌,內心始終縈繞著一種永遠沒有真正完成責任的感覺。

 

    穆韋恩說:「追求『成功』已經變成一種暴力事業,它讓我們向自己的身體宣戰,讓身體被透支。追求『成功』讓我們向自己的孩子宣戰,因為它讓我們在孩子受傷害怕,需要我們陪伴的時候,無法花時間和他們在一起。追求『成功』讓我們向自己的靈魂宣戰,因為我們太在意自己,以致於無法聽見那渴望來餵養和甦醒我們的微小聲音。追求『成功』讓我們向自己的社區宣戰,因為我們太拼命捍衛自己所擁有的,失去了成為恩慈慷慨所需要的安全感。追求『成功』讓我們向自己的地球宣戰,因為我們沒時間去感受踩在腳下的土地,去接受它的撫育,去品嚐它的祝福,並為此來感恩。」

 

    忙碌不休是一種暴力。「時下流行一種最容易讓理想主義者上鉤的暴力行為,也就是『追逐使命感』(activism)以及活得忙碌不休。現代生活的步調快速,充滿高壓,而這正最能顯出現代生活的內在暴力性。如果我們太去注意不同的聲音,太想去滿足不同的需求,想去做太多的事,想在每件幫助人的事上都有份,那我們就已經屈服在暴力之下。我們那股追逐使命感的狂熱反而沒有辦法促進和平,也讓我們自己成為不和平的人。這股追逐使命感的狂熱讓我們所做的至終不能留下果效,因為它讓能夠真正帶出果效的內在智慧遭到扼殺。」

 

忙碌是屬靈生活的敵人

 

    John Ortberg :「匆忙是現代人靈命生活的大敵,可以摧毀我們的靈魂也可以讓我們與美滿的生活隔絶。」

    Carl Jung 容格說:「匆忙不是來自魔鬼,匆忙本身就是魔鬼」

 

   B-being

   U-under

   S-satan

   Y-yoke

 

. 進入天父更深的同在中之七個原則

 

第一: 慢下來

    很多現代信徒都活在緊急的節拍中,要快速的靈修、快速的吸收。事實上,這只會產生反效果。正因為我們已習慣了匆忙的形態,我們被快速囚禁了。我們更需要刻意的,以慢速來釋放自己。

 

第二: 靜下來

    習慣了嘈雜聲響的現代人,不單自己說話,聽別人說話,讓電視說話,也有無數說不出來的話。靜下來的目的,就是要將外界的雜音 -- 那些使我們感官「暢快」 的聲響暫時放下,並專注的在上帝面前靜下來,聽上帝說話,也聽聽自己真正真正的心聲。

 

第三: 敞開來

 

    當你慢下來,並安靜於上帝面前,你應呼求祂的臨在,並帶著敞開的心來面對祂。當你敞開,你不要害怕面對自己的罪與咎,你也不要害怕上帝的「懲罰」,你只管呼求祂,以最初的愛心,以純淨心投靠祂。

 

第四: 讀出來

 

    靈修時將聖經讀出來,可以有兩個良好效果。

    第一,我們可以聽得清楚上帝的話語。

    第二,我們對聖經可以有一個概括的印象。因此,我們要專注、準確的讀出來。

 

第五: 朗誦

 

    不單要讀,更要朗誦。朗誦神的話使我們更扎心,也使我們更有信念。特別讀到一些讚美詩及感恩的段落,朗誦可以帶出我們內心的感受,並生出盼望的心。

 

第六: 存在心中

 

    「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生命成長的一個重要法門,就是將上帝的話藏在心中。因此,我們學習默默的存記上帝的話語;默默的讀,反覆的在心中默念,都會加深我們對經文的印象及感受。

 

第七: 禱告

 

     靈修時不宜作長時間代求。應多讚美、感恩及傾訴。你可將讀經所得的心得及感受告訴上帝,也可以將反省所得的告訴神,你甚至可以停下來聆聽一下上帝的回應。上帝不是要聽我們說話,而是要與我們對話。

 

. 靈修實踐:

 

    選擇一段精神及身體狀態較好的時間,刻意的放慢速度 -- 散步、靜坐…選擇一個地方,亦可獨自安坐下來,撫心自問,此時此刻有甚麼感受?將你的感受告訴主。感受一下週圍的聲音,感受一下靜帶給你的感覺,默默的呼求主的名字,感受祂的臨在。

 

讀經: 馬太福音61-18 嘗試找出靈修秘笈的口訣

 

給大忙人的詩篇廿三篇

 

耶和華是我步伐的設計師,我必不致忙亂

祂使我休憩於安靜的時刻,讓我看見恬靜的前景。

祂使我的寧謐回航,讓我的思緒安寧,

助我事半功倍;祂的帶領就是平安。

我雖得日理萬機,也不曾慌張,

因為祂與我同在;祂的永恆,

祂終極的重要,使我步履平穩。

在許多事務之間,祂擺設清新美點,

讓我恢復精神。

祂用平靜膏抹我的腦袋,我的福杯滿溢,

湧出充滿喜樂盈注的精力。

我一生一世必有和諧、

果效隨著我;我且要以耶和華的步伐前行,

住在祂的殿中,直到永遠。

 

呼吸的操練

     這操練包括全神貫注於呼氣與吸氣的身體感覺,但不須刻意改變你呼吸的韻律。

    專注地去感覺涼涼的空氣進入你鼻孔,和你所呼出的溫暖空氣。剛開始你可能會因為意識到自己的呼吸,因而干擾到它,變得有點不規律;不過一般而言,這現象不會持續很久。但是假如這現象持續下去,你發現自己呼吸變得困難不順,那麼就請你暫且不要做這個操練。

    多數人會發現,做這個操練時,他們呼吸的模式有所改變,變得更深也更緩慢,而自身開始感覺有點睏。這操練本身是很好的放鬆練習,但是若你想用它來做比較明顯的祈禱,那麼,以吸氣來表達你在生命中所渴望的一切(不管實際上它看似多麼不可能),並讓呼氣表達你將一切──你生命的一切,包括憂慮、罪過、罪惡感和悔愧──交託給上帝,順服於祂。

    重要的是,在這樣做的時候,請別判斷自己,無論是自我讚許或自我否定皆不宜。將你的注意力專注在你對交託所有憂慮的渴望上,而不要抓著這些憂慮不放,彷彿它們是你寶貴的財產似的。

俄利根論基督徒生命的3 個階段

 1. 道德層面:與行為舉止有關,可以和《箴言》相呼應

2. 天性層面:與理智和觀察力有關,可以和《傳道書》相呼應。

3. 默想層面:指的是與上帝在精神上聯合,可以和《雅歌》相呼應。

「滌盡、光照、合一」三階段

靈性塑造之特點

  

1.       建基於三位一體(Trinitarian Spirituality

 

    靈性塑造和屬靈操練必須建立在三位一體的真理與經驗上。我們是照上帝的形像被造的,上帝的形像包括聖父、聖子、聖靈,因此整全的成長須平衡地建立與聖父、聖子、聖靈的關係,而非只重視其中之一位格。

 

2.       根植群體中(Communal Spirituality

 

    上帝呼召個人進入國度群體,在群體中接受上帝王權的塑造。個人靈命既反映與三位一體的關係,也須在群體中定位,確信我們同屬基督的身體,一起參與成聖的生命歷程。基督徒不要做獨行俠,不能永遠隱居獨處,一定要投入群體。我們要提防兩種同工:不能與人同工的人和不能與人相處的人。不能與人同工或相處,顯示這人在靈命根基上出了問題。

 

3.       恩典的表達(Spirituality of Grace

 

    我們所得到的任何祝福,都是天父主動厚賜的禮物。天父主動施恩,我們回應領受。因此靈命是不能賺取的,也不能透過任何方式操控而得。靈命是天父的賜予,我們必須伸出手接受。我們也要操練專注聆聽上帝,只有當我們聆聽,我們才能準備好接受祂的施恩。

 

4.       跟隨基督(Spirituality of Discipleship

 

    我們是基督的門徒,成聖歷程的特點,就是內在和外在均渴慕效法基督。效法基督指內在生命每日更新像主。這種更新也影響了我們外在的表現,效法基督那先知、祭司和僕人的角色。作為先知,我們在這極需要上帝的聲音的時代為上帝發言;作為祭司,我們是上帝與人之間的橋梁,將人帶到上帝面前;作為僕人,我們是上帝的手和腳,溫柔地像基督一樣,彼此相愛和關顧失喪的人。這種效法基督的靈命驅策我們、剛強我們,去投身宣教和社會關懷。

 

5.       充滿聖靈的能力(Charismatic Spirituality

 

    我們從聖靈得力,明白自己屬上帝兒女的身分,內在生命得堅固,活出聖潔的生活。我們不追求靈恩,但必須瞭解怎樣經歷聖靈的能力,才能活出生命的動力與得勝。華人教會在神學方面強調救恩論,但忽略教會論及聖靈論。弟兄姊妹基本上知道三位一體,但對聖靈經歷不多,我們需要對聖靈有更多認識,從聖靈得力。

 

6.       道成肉身(Incarnational Spirituality

 

    我們並非獨善其身,與世隔絕。我們要以上帝國子民的身分,在當代不同的挑戰中,見證上帝國的臨在。我們雖然與歷世歷代、不同文化的屬靈群體一脈相承,但卻在身處的獨特文化、政治和社會環境中,塑造實踐當代的靈命,表明落實福音的適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