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清教徒主義的特色


   
約翰吉爾(John Geree)1646年寫了一篇文章介紹請教徒的特色,他說︰「在古英國,清教徒是一個尊上帝於萬有之上的人,上帝則按各人所當得的賜與人。這個人的大前題 是事奉上帝,不為自己的好處,只為上帝認為美好的;他按著上帝的話語敬拜,重視上帝家裡的次序。他按著良知遵行上帝的教訓。他重視祈禱,以此開始和結束每天的生活, 他 在密室禱告。這是他們對馬太福音六章的了解︰『你禱告的時候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他們亦有家庭與公眾的祈禱,他們認為禱告是義務,亦 是一種恩賜,但他們比較強調禱告是聖靈的恩賜,幫助我們運用這個特權。清教徒重視閱讀上帝的話語,認為這是上帝給個人與大眾的一條誡命,但卻強調宣揚上帝 的道比閱讀上帝的道重要。」
 
可見,清教徒的一個特點是重視講道。十七世紀英國的法律規定人人都要在主日到教會守禮拜。在聖公會與清教徒的制度下,人若不上教會,就會受處罰,輕的罰款,重的坐監。此外,講道在當時是最壯觀的一種場面,就如今日的棒球賽事一樣。

   
一個典型的虔誠的基督徒家庭 是 怎麼開始一個星期的生活呢?星期六晚餐後,全家聚在一起禱告,作家庭禮拜,預備心迎接主日的來臨︰星期日全家一起到教會,主日崇拜的講道通常長達兩小時, 散會後回家。吃過午飯後,整個下午全家一起討論講道的內容;晚上再回教會守晚禮拜,這個聚會的講道約一小時。所以說,傳道人每主日要講三小時的道。通常他 們都把講章印刷出版。如果你查一下這個時代傳道人的講題,你就會發現有一位出版了一部五冊的講道集談詩篇一一九篇。約翰董那門(John Downame)在一六九至一六一二年開創下了記錄,他專門講解以弗所書六章十至廿節,「穿戴上帝所賜全副的軍裝」的講道集一共四冊,長達四千多頁,為了體貼大眾的需要,二十三年後威廉古諾(William Gurnall)出版了他講解同段聖經的講道集,篇幅減至一千四百頁。鐘馬田醫生(Martin Lloyd Jones)與其妻用了三年晨更的時間才算讀完古諾的這套講道集。由此可見,清教徒對於講道的重視勝於讀經。

   
此外,清教徒在講道與寫作中將內容系統化的程度,就是今天的邏輯學家和電腦學家都會為他們感到驕傲。他們講道通常有四大點,每大點有四個分題,每分題有小題,每小題可能 還會再分下去,好像一棵樹有無數的分枝。這種將真理系統化的方法是從十六世紀末的荷蘭哲學家瑞木斯(Remus)學來的,他的治學法,給清教徒帶來了一個綽號精密人士(Precisians)。清教徒這個名稱在英國通行之前,人稱他們為精密人士。他們為何如此精密細致呢?有一位清教徒說︰「我們事奉的是一位精密細致的上帝,他所表達的一切都是很清楚的。」
 
自然所有的傳道人都盡力效法上帝,可是會眾或讀者往往都跟不上。

   
清教徒相當重視安息日, 他們稱主日為靈魂的市集日。他們亦重視聖餐和洗禮,他們把宗教上的參與當作責任來看,他們過的基督徒生活是責任性的。十七世紀末,英國最流行的書是《人當盡的本份》(The Whole Duty of Man),這種書在今天是沒有人買的,因為現代人幾乎不考慮責任感這回事。湯姆潘恩(Tom Paine)可以說難辭其咎,他在十八世紀間提出人的權利,因而人就把責任放在一邊。

   
清 教徒對責任的重視使他們建立了一套既有紀律又服從的制度,這就是他們所謂的經濟。十六世紀對家庭經濟的定義,乃家庭在上帝面前的責任。因此,最好的基督徒 亦是最好的丈夫,最好的妻子,最好的父母,最好的子女,最好的主、僕,和最好的官民。吉爾說人若這樣行,論上帝的教會就會被高舉而不會被褻瀆。其實基督徒 的家庭就像一個小型的教會,清教徒重視家庭的崇拜。其實,從清教徒運動開始到福音派運動,各個更新運動的特點都是始於家庭而非教會;但是由於教會的更新, 將祭壇從家庭挪移到教會。當他們把重點放在教會的祭壇,私人的敬拜就逐漸不再受人重視,家庭祭壇跟著也就消失了。然而,當祭壇完全限於教會時,教會反而失 去她的生命力。所以清教徒對英國屬靈生活的一大貢獻是他們教導兩個世紀的英國信徒養成在家裡敬拜、讀經、禱告的習慣。可惜20世紀的英國人已經失去了這種敬虔的家庭生活。

   
約翰吉爾描述清教徒的文章還說︰「清教徒是內心溫柔的人,他們注重良知的分辨力。」
 
他們遺留下來的許多書,內容都是談及內省(Examination of Conscience)的問題。清教徒對人的分辨力比我們高明的多。但以理戴克(Daniel Dyke)在一六四二年出版了一本四百多頁的書《自欺的奧秘》(The Mystery of Self-Deceiving)。清教徒是偉大的靈魂心理學家,我們可以從他們學到神學即心理學,二者在本質上是分不開的。可惜今天的心理學與信仰卻相距甚遠。

   
十 七世紀時流行培養憂鬱之情,可能是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流傳過來的。人若想成為受人尊重的學者或思想家的前鋒,就必須要有極大的自制力和憂鬱之情,頗似今日有 一些教授覺得,要留鬍子才會受人尊敬,也許他們是用鬍子遮蓋不雅的下巴。十七世紀的人流行面帶愁容,慢慢地我們會談到導致這種潮流的其他原因。

   
根據吉爾的描述,清教徒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他們把人生視為一場戰爭。基督是他的領導,是他的武器,十字架是他的旗幟,主的道是他的劍。前面我們談過基督徒生活的一些不同的記號,清教徒的記號是戰士朝聖者(Soldier Pilgrim),他們蒙召作十架精兵,他們參與的是一場道德的戰爭。所以以弗所書六章十至廿節是清教徒最重要的一段經文。清教徒的文學著作中,以本仁約翰的《天路歷程》最能表達清教徒對生命價值之看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