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以敬畏的妝飾去朝見上帝的榮美


   
瞻仰上帝是靈修裏很重要的行動。試想當我們與摯愛者相處時,怎會互不以眼目注望傳情呢!

    我們的至高者,不論何時何地都在察看祂的兒女,尤其當我們與祂獨自面對面的時候,祂是全神地用祂的眼睛眷看我們。同樣地,祂亦希望我們用靈裏的眼睛直接與祂相視相交。

   
瞻仰上帝是──信 心的行動,這一方面是表示我們對祂的信賴與敬畏,另一方面也是肯定祂在我們生命中為王為主的地位。罪惡與軟弱時常扭曲我們的視線與視力,叫我們只看到自 己,只注視到自己的需要、困難或能力。然而,從上帝而來的信心卻能使我們的視線歸正,導引我們心靈的眼睛專瞻望上帝。當我們懷著相信、敬仰和欣悅的目光凝 視上帝的時候,我們裏面的眼睛就會見上帝自己;就能在任何環境、任何事件中,看到上帝行事的風采並祂本有的榮美。

   
瞻仰上帝該是一最自然、最甜蜜的動作,因為這是發自內心對上帝的真感情。願我們無論落在甚麼光景下,都不斷向祂仰首,堅持長久瞻望祂,要見祂的威榮,如詩人的決意一樣:「我在聖所中曾如此瞻仰你,為要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詩六十三2)

以歡愉的心情去投入上帝的安息


   
親近上帝並不是一種宗教的例行活動,乃是生命回歸向上帝的行為。特別現代人在心靈上常被世上的事物纏繞,弄致心力交瘁,就更要學習回歸上帝裏面。聖經在提及親近上帝時,都有表達一種安息與享受的意義。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詩四十六10)

    這是指一種親近、倚靠,藉此認識上帝與經歷上帝的體驗。在詩篇中,常又 提到上帝是避難所、是山寨、是高台、是磐石、是遮蔭之處……,這都在表明上帝是我們可投入、可釋然享受的實體。

   
靈 修絕不是一個沉重的擔子,相反它是我們屬靈生命的至高享受,因為上帝是個能被人享受的位格。我們可享受上帝的恬靜、上帝的安慰、上帝的啟迪、上帝的溫柔、 上帝的同在,無論人在甚麼的生命光景中,只要來到上帝的面前,就可以被上帝的安息所改變,生命立時體會一種更新、一份力量,由裏面湧流而出。

    親愛的弟兄姊妹,越坦然與上帝親近,就越更認識上帝,也越增加我們享受上帝的能力,擴闊我們享受上帝的領域呢!

以順服的態度去操練自己的生命


   
相信我們在靈修中,都渴想每天與上帝有活潑的靈交,每天都聽到上帝的聲音,我們都在期望祂,每天賜下信息。可是,我們從不同樣要求自己回應祂。

   
上帝其實每天都期望我們回應祂,因為回應就是表示我們尊重祂,這是靈裏的一種交流,也是與上帝生命的接觸。當上帝向我們啟示祂的心意的時候,我們就當以順服的態度作回應,上帝非常重視,這樣的回應「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

    只有當我們以順服的心去回應上帝,才能學習在上帝面前,有積極的生命操練。上帝往往在靈修中,提醒我們生命最弱的地方,最不願意面對的時候,祂的提醒卻要求我們有一個順服的態度去回應,以操練自己的生命。

   
在靈修中對上帝的回應可以有三方面:

()以禱告向上帝直接回應;

()在心志上,向上帝立志回應;

()在行動上有體實踐的回應。

以等候的心懷去明白上帝指引


   
人生有很多時候都需要作出一些前途的抉擇。我們有時在兩難之間不知道應如何取捨,就當安靜下來去求問上帝的指引。

    「求問上帝」不只包括「禱求」,更包括「聆聽」。但「聆聽」的背後是有一個信念:上帝是會說話的,而且是每個人都可以個別聽見的。當然「聽見」不是指耳朵的聽見,而是心靈的聽見。

    「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賽卅21)

    「因為不是你們自己說的,乃是你們父的靈在你 們裏頭說的。」(太十20)

    「祂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約十四26)

   
要學習每早晨去「聆聽」的聲音,以致整天不會耳朵發沉。「聆聽」必須先使自己「寧靜」,然後以「等候」的情懷去期待上帝的發言。有時「等候」已經是一種交談和感情的交流,無聲勝有聲,欲言而無語。

以單純的信心去倚靠上帝的信實


   
在靈修裏求告上帝,是上帝歷代以來,喜悅人親近祂的表達。所有發自心靈,向上帝坦誠的祈求,都表示了對上帝信實本性的認定。我們該像昔日的祭司一樣,坦然地進入聖所或至聖所中,把一切的重擔、罪惡帶到上帝的面前,單純地仰賴上帝的處理、審判和指教。

   
要 使祈求得蒙上帝的喜悅,就必要以無偽的信心去呼求,而這信心的基礎也就是上帝祂自己的話。因此,在靈修中祈求上帝,就要信靠祂當日所賜給你的信息,亦憑信 心以那信息為禱告,向上帝回應你現今生命的處境,這樣的祈求是一種以信心作出發點,以上帝的信實為支持的禱告。當我們願意單純地信靠上帝,以祂的話來處理 生命時,聖靈就會引導我們的心靈,教導我們怎樣禱告,使禱告能達到上帝的面前。

   
弟兄姊妹,在靈修中禱告,不是困難清單的稟告,乃是一個馨香的祭,用我們單純的信心去回應祂向我們所說的話,使上帝的心意得著滿足。

以清淨的思想去消化上帝的話


   
默想上帝無疑是基督徒靈修生活的中心部份。我們默想上帝必須源於健康的屬靈渴望,就是心底裏對上帝有渴慕,渴慕親自進到祂面前,渴慕聆聽祂的聲音,渴慕不斷進深認識祂,領悟祂對自己生活各方面的心意。

   
上帝是我們的默想對象,因此祂所啟示的話語就成為對祂進行默想的必要核心。默想上帝不是胡亂地或憑空地去想上帝是怎樣的就可以,我們乃是藉著默想,進入祂的啟示裏,消化祂的話語,達至對祂的認識,與祂融會契合。

   
在 默想上帝的操練裏,首先要將自己安靜集中於上帝,先學習倒空自己,例如將一切思慮全然交托,把心中對上帝的渴慕情懷釋然表達,跟著是一段依靠聖靈而全然靜 默的時刻,待心靈滿有和悅、安寧與信心後,就開始默讀上帝的話,以單純清淨無雜念的思想反覆思索祂的話、直至對該段文有了個人的領會,及洞悉上帝的形像、 教訓與愛顧等,這時我們以順服感恩的心來回應,就能真正消化上帝的話,在默想中與祂契合了。

以敬拜的心靈去稱頌上帝的屬性


   
靈修的目的是要操練自己的靈命去成長進步,以致更得上帝的喜悅和更能體貼上帝。靈性最高峰與最靠近上帝的時候,就是最能欣賞上帝的時候。人的靈性在最深的欣賞和體會中,就能發出衷心的讚美。

   
讚美不只在於言語字句,而更在於生命的體悟。所以要學習讚美上帝,就先要嘗試體會上帝,以致牽動自己的心思情緒,不發不快,從心底裏湧出頌讚的言詞去歌頌上帝。

   
要體會上帝,就必先要認識上帝。因此,每早晨在閱讀聖經時,不是看故事和理論,而是要看見上帝。要看祂的性格、喜好和作為。從看見開始要進入默想,進深思想祂與你有何關係?有何意義?把以往的祂,變成現在的祂。這樣,你會發現當你越體會現在的祂時,你就越貼近祂,越欣賞祂,能雀躍地,自然地湧出讚美。

   
接觸到上帝的人,不會不懂得讚美,因為上帝實在是完美,以致不能不頌讚祂。問題是我們是否每早晨都想去認真地接觸祂?

以敏銳的觸覺去體悟上帝的真實


   
靈修是我們每天進到上帝面前,與上帝相交、建立密切關係,並操練屬靈生命成長的時間。故此,靈修並不是每天完成了讀經與禱告的程序,乃是我們的心靈有否接近上帝!

   
一個願意接近上帝的人,是能看見上帝的人,聖經告訴我們:「你們親近上帝,上帝就必親近你們。」(雅四8)

    摩西因著對上帝有莫大的信心,願意忍耐跟從祂,上帝就向他 顯現;耶穌亦清楚說明,我們若遵守上帝的話,上帝就必向我們顯現(約十四21)。因此,當我們有一個渴想親近上帝的心,我們就能在靈裏看見上帝。

   
看見上帝並不是真的用肉眼看見,乃是在靈裏經歷到祂的同在與真實。這需要人有兩方面的觸覺:

()有一對敏銳的耳朵,聆聽祂對你生命所發微小的聲音,敏感祂的提醒、責備與安慰。

()有一顆願受感動的心靈,當我們願意接受聖靈的感動,我們就能在 靈裏看見上帝。

    弟兄姊妹,每天靈修是我們寶貴經歷上帝的時刻,當珍惜它,這樣生命就會每天更新而變化!

以愛慕的感情去建立與上帝合一的關係


   
很多人在靈修中,有一個很錯誤的觀念,就是以有否得著,來判斷該日靈修是好或不好。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功利主義表現,失去了靈修的意義。

   
靈 修最重要的,乃是追求與上帝建立合一無間的關係,因此在靈修中有否得著,並不能成為最終的目的。與上帝合一的關係是一種生命的結聯,從耶穌的生命裏,我們 可以看到生命與上帝結合的意義,祂常強調父在我裏面,我也在父裏面。祂的心思情懷,完全體貼了上帝的心意,祂的行動,完全履行上帝的旨意,就是一種與父神 有和諧合一的關係。

   
建 立關係是貴乎心「與」與「情」,若心中對對方沒有強烈的戀慕,情裏就缺乏深切的摯誠,故很難熱切地渴想每一天,不間斷的親近上帝。但若我們有切慕上帝的 「心」與「情」,則靈修就成了我們每一天的享受,而不是重擔了。透過深入的對話,傾訴心底的至情,並讓祂不斷以真理改變我們的思念,使我們更貼近祂,這樣 和諧合一的關係,自然能穩固了。

尋求上帝

    在靈命生活的操練裏,我們的目標是尋求上帝,並領悟祂所啟示的一切豐盛應許。我們要不斷尋求上帝,因祂是我們生命的委身對象,是我們人生歷史的計畫者與導航者。

   
「尋 求」是指「傾盡全心全力去尋找求取」,這是一種帶著深切渴望與感情的決定與行動,尋求不到就不罷休。因此,若不是對所尋求的人或事有著肯定性的認識與需 要,則難於付出感情與意志的代價去尋找祈求。所以,我們也只能在真認識了上帝,曉得與祂有不可缺少的關係時,才能尋求祂並尋取祂所賜的一切應許。

   
「你們當尋求我的面?」(詩廿六8)

    尋求祂的面,就是尋求祂自己,尋求與祂面對面的親密關係。

    「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廿九13

    這是令人充滿希望的應許,尋找就尋見,還蒙獎賞與福氣呢!(來十一6)

   
絕不要以其他事物如專家、指南、著作等來取代尋求是上帝,總要認定上帝是我們的一切,以堅定的意志去尋著祂,祂必滿足我們一切的需要。

建立與活出


「如今我把你們交托上帝,和祂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徒廿:32
 
事 奉者,被上帝揀選、陶造、重塑的目的不僅僅是個人在屬靈生命上得以成長,更重要的是與聖徒「同得基業」。要服事聖徒的群體並傳揚救恩的福音,與聖徒們「彼 此建立」。聖經中有關建立的教訓,幾乎都是對群體而言,所以事奉者應在服事中因著愛與弟兄「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四:16
 
建立的秘訣是「愛」,唯有愛能建立生命,耶穌基督正是因著愛來到人間,又因愛我們就捨了自己,且死在十字架上,我們正是祂的愛所建立的,所以事奉者必須效法祂的愛和祂的死,才能與弟兄「彼此勸慰,互相建立。」(帖前五:11
 
若沒有愛,恩賜再多也是徒然,倘若動機不是愛,我們就不是在服事弟兄,而是在滿足自我;倘若動機不是愛,我們就根本無法像基督那樣為弟兄捨了自己,反要為自己捨了弟兄。
 
《團 契生活》一書中寫到:「祂將他賜給我作弟兄,不是要我控制他,乃是叫我在他身上找到造物主」,他還說「靈裡的愛不是妄想,乃是服侍,所以他愛仇敵如弟 兄」,這些話讓我茅塞頓開,我看到自己所缺少的是靈裡的愛和主的謙卑柔和,我跪下向上帝禱告,請求祂的赦免和祝福。從此愛在我的生命中,服事覺得輕鬆愉 快,因為我們彼此在對方身上找到了造物主。「所以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羅十四:19
 
事奉者屬靈生命的陶造成長和建立,最終不是為自己建一堵牆,把自己關在其中,而是要活出自己的信仰彰顯上帝的榮耀和美德,成為別人的祝福。耶穌曾對門徒說「沒有人點燈用器皿蓋上或放在床底下,乃是放在燈台上,叫進來的人看見亮光。」(路八:16
 
就是教導門徒既得真道光照,就要活出新生命的樣式造福他人。我們蒙上帝呼召成為祂的僕人,也必須按照祂的心意,活出信仰,將生命流露出來,讓人看見就認出我們是基督的門徒,因著我們所行的,就願意歸向基督。讓我們成為「馨香的供物和祭物」。
 
最後以使徒彼得的話共勉:「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 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上帝所悅納的靈祭。」(彼前二:5

陶造與成長


事奉者屬靈生命的陶造,依然要靠聖靈的能力來完成,要全人全力的追求並順服聖靈的引導,才能更新。
 
陳 廷忠牧師在《靈命更新三部曲》中提到:「靈命的更新是全人的功夫,是不容怠慢的操練改變心態的途徑」,可見事奉者要更新生命,改變心態就必須要付出,要誠 實的面對每一天的「小死亡」,並期待新生命帶來的禮物,這因死得生的經歷,最令人難忘和驚喜,而每一次的得勝都是屬靈生命成長的標記,實際上,我們每一天 遭遇的,正是上帝賜予的良機,為了陶造和重塑祂自己的兒女,所以,事奉者若能明白:「祂使萬事互相效力,讓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的道理,就會在百般的試練 中,有大喜樂。因為我們「深信那在你們裡面動了善工的,必 會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一:6
 
事 奉者既是上帝的僕人,最重要的就是與上帝的關係。耶穌來也正是用祂的死,將這疏離的關係予以恢復。縱觀歷代屬靈先賢,無一不是陶匠手中順服的泥。上帝按自 己的意思,將泥陶造成各種不同用途的器皿,有寶貝放在其中,就成了有用的器皿,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與上帝有緊密的關係。禱告、讀經,敬虔的反省,帶給他 們無窮的力量,以致屬靈生命不斷的更新,活出了信仰,榮耀上帝。

重生與重整

「所以你們該效法上帝,好像蒙慈愛的兒女一樣,也要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當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獻與上帝。」(弗五:1
 
「馨 香的供物和祭物」正是事奉者的榮美身分。榮美是因為要獻給那位創造並救贖我們的主宰──我們天上的阿爸父。實際上,當我們聽到上帝的呼召,決定拋開世界, 獻身活祭,終生事主的時候,就必需踏上一條艱難卻充滿盼望的途程──一條因死而得生的路,因為我們所要跟隨的主耶穌,走的正是這條路!
 
威爾遜牧師有這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他說:「我們是因死而得生的受造物,因為我們是照著一位因死而得生的上帝的形像創造的。」
 
賜 恩典的上帝不但為我們鋪設了這條通往聖潔的途徑,更重要的是祂親自從這條路上走過,為我們留下榜樣,好讓我們在奔走這條通往永生的路時,天天背起自己的十 字架跟從祂,「並且曉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使我們不斷的「更新而變化」,並具備承載任何艱難困苦的屬靈生命,好在全人事奉的歲月中,活出自己的信 仰,流露基督的馨香之氣,作世上的光和鹽,真正成為一個像耶穌基督那樣,因愛而捨己的馨香祭物,榮神益人,蒙上帝悅納。
 
一個事奉者把上帝在他內在生命的改變與更新從服事中流露出來,並因著他自己對上帝和真理的認識,活出他的信仰,這就是他的屬靈氣質。然而一個事奉者如要獲得完善的屬靈氣質,就必然要跟從他的主,行經死而復生的途徑,因為那是唯一通往父家的路!
 
事奉者最基本的條件是「必須重生」。當飽讀詩書的宗教領袖尼哥底母到耶穌面前尋求真理時,耶穌的回答是「你必須重生」(約三:7)。 一個事奉者若沒有重生,不僅他在上帝面前的事奉是徒然的,更危險的是他不認識自己僕人的身分所產生的後果──成為一個偷樑換柱的野心家。在《囚於金龍》一 文中,作者詳盡分析並描繪了野心家的動機和心態,並成功的警戒我們要檢討自己是否有這種可怕的傾向。他用傳道人司布真的話描述「…因此他企圖用肉體的各樣 方式持定他所得的,又讓自己被無止境的擴大操縱」。這種可怕的動機,正是那未曾重生和不明呼召之人的寫照,所以倘若事奉者還沒有真正經歷這首次的「死」, 就無法與基督聯合,更談不上作祂的僕人與祂同工了。倪柝聲在「坐行站」中寫到「我們不是與基督同生,但我們是已經與祂同釘十字架。」(加二:20
 
「因此我們與他的聯合是開始於祂的死,上帝在那裡把我們放在祂裡面…」。一個事奉者首先必須與基督同釘十字架,與祂一同經歷這「死而復生」,才有資格事主。「我們的舊人與祂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羅六:16
 
「我們既從罪裡得了釋放,就作了義的奴僕」(羅六:18)。
 
實 際上我們是換了一個主人,從罪主的手中換到救主的家中。罪主要我們拼命擴張自我,要拉我們進入永死;救主要我們效法祂捨身忘我,要領我們進入永生。罪主轄 制我們永作牠的奴隸;救主卻賜我們兒子的名分,讓我們與祂同工。若一個事奉者仍在罪主手中,他如何完成這捨己忘我的使命?
 
事奉者「若是靠聖靈重生,就當靠聖靈行事。」(加五25)所以他必須靠聖靈重整自己的屬靈生命。我們蒙召要「在愛中建立自己,在愛中得以完全,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捨了自己」是重整的基本條件,所以重整又是一個死而復生的過程,因為不像主一樣捨了自己就無法與主同工。

全人的靈修


靈修應該是「靈命修養」,是全人的、是一生的、是多層面的。
細讀四福音及新約有關耶穌生平的經文,可以發現耶穌在人子身分中,對靈命修養有:讀經、禱告、崇拜、心志受試探,與日常人際生活的品格操練等等。
(1) 讀經的生活:
自 尼希米、以斯拉從巴比倫帶領以色列人回國,以讀經復興民族的靈性開始,猶太人就在各居留地建立會堂,作為讀經、研經的場所。男孩子五歲開始,就要在啟蒙師 傅的教導之下背誦聖經;十二歲要上耶路撒冷受律法師之考試,成為律法之子;此後每安息日仍然要上會堂學習並談論聖經。耶穌的肉身身分是猶太人,祂凡事照律 法所規定而作,必是勤讀聖經、背誦聖經、思想聖經、實行聖經的精意,作為培養靈命的糧食和規範。
(2) 禱告的生活:
四福音記載耶穌的禱告是多姿多彩的,而不是拘泥某一形式的。在受洗時,祂禱告,天就開了──表明天父悅納祂的禱告(路三:21-22);在眾人要求祂醫病趕鬼時,祂清晨退到曠野去禱告(可一:35,耶穌從來沒有舉行禱告醫病大會),然後到別的鄉村去傳道(可一:38);祂揀選十二門徒時曾整夜禱告(路六:12)。祂在客西馬尼園為了遵行天父的旨意,與自己的自由意志作垂死的掙扎,曾心裡憂傷,幾乎要死,大聲哀哭,流淚禱告(太廿六:36 - 46;來五:7);祂禱告最高動機是尋求父神的旨意,祂禱告的思想和意念是求那在暗中察看的父神的喜悅(太六:5 - 15);祂是藉禱告來操練品格,使之完全合乎上帝的旨意。
(3) 崇拜的生活:
祂是按節期的規矩上耶路撒冷守節(路二:42);也是按安息日的規矩進會堂讀經,講解聖經(路四:16 - 24)。祂在各城裡的會堂教訓人(路四:31),傳道(路四:44)等。守節、守安息日不但是宗教生活,更是實行真理、運用恩賜的機會,使靈命更形成熟。
(4) 心志受試探:
耶穌在肉身中受試探,不是只在曠野四十天之久,也不是只有石頭變餅、跪拜撒但可得萬國榮華、從殿頂跳下可得使者保護;乃是從能運用自由意志作選擇開始,直到按聖善的靈從死裡復活為止,在凡事上受試探(來二:18,四:15,五:7 - 9等)。在試探中操練如何運用上帝的話來得勝撒但的一切詭計。此也証實人的自由意志是可以專心遵行上帝的話語而不犯罪的。
(5) 人際生活:
耶 穌的人際生活,從馬利亞、約瑟、弟、妹開始,到拿撒勒的同鄉、會堂的文士、教法師、聖殿的祭司、利未人,以及外族的迦南人、撒瑪利亞人等,祂都是本著愛人 如己、憐憫人、赦免人、體恤人、解救人的危困,指點人脫離迷津,拯救人脫離罪惡、脫離撒但的勢力,賜人永生、生命活水、真理,領人歸回天父的家。在日常人 際的生活中,將祂原來完美的品格彰顯得毫無瑕疵。
主耶穌的靈修生活是一生的,是每時每刻的。我們是祂的門徒,應當細心思想且效法。

從「基督教與文學」論「屬靈氣質」


無可否認,基督教之上帝是至真、至美、絕善的上帝。舉凡一切屬上帝的,無不神聖超凡。祂的居所為聖殿,祂的啟示為聖經。所有讚美祂的歌曲為聖詩,凡信奉祂的就是聖徒。所以希伯來書的作者,絕對強調的說:「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十二:14
信徒原以信為本,因信稱義,進而歸主為聖。所以,聖潔是屬靈氣質的初步,更是屬靈氣質的高峰。始於聖,以至於聖,有如始於信,以至於信(羅一:17)。因信稱義為聖,以至於信達義成聖。
父神是真善美藝術之上帝,聖子基督是上帝藝術具體表現。祂是真善美藝術的典範,當然也是信達雅文學的實體,祂是絕無僅有的的詩人。祂有豐富的感情,旺盛的想像力,不凡的言辭,勢力萬鈞的感人生命。
耶穌基督是人世間曠古通今的完人。祂有徹底的人生觀和宇宙觀,因祂原是「道成肉身」的上帝。祂又是社會的改革者,愛國的志士,是醫師,是教師,是不受傳統束縛的「拉比」,祂有完全詩人的風度,祂的人生是詩的表現。祂的觀察、判斷、行動、言論皆是詩人風範。
耶穌基督是福音詩人,是世人的救主。祂具體切實實現先知以賽亞的福音預言(參路四:18-19)。「天國」就是祂所照耀出來的境界。
耶穌基督是徹裡徹外的詩人,不論是講道、談話、辯論,甚至責備,都有不凡的句語氣韻(參太六:21-2334;十:4,路九:58)。耶穌的氣質如何,身為基督徒的你我也應同有不二的氣質。
基 督耶穌不愧為萬世師表,一般文士依仗權力說話,模仿前人傳統;耶穌卻以權力說話,出自心靈直接流露,直透人心。祂是「力」的文學。不是「知」的文學。祂的 作風輕鬆、平易、清新,而不淺薄。以簡單的話講論極偉大的真理,叫人明徹了悟。其中充滿生命和真理、詩和美。這正是你我信徒應有屬靈氣質。

從「約翰福音」淺談「屬靈氣質」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道成了肉身,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約一:11418
這段話說明上帝之子耶穌降世為人,道成肉身的事實。身為真基督徒的人應有「道」的氣質。有「道」味,有「味」道。讓人從我們生活言行上,觸摸和嗅覺到「道」的本體。
「光」照人前,光照在黑暗裡,驅除幽暗。「生命」是有生活的表現。不僅生存而已,乃是活現道的生命。有「屬靈氣質」的人,在不言中投射光輝,予人以生命的啟迪和感染,榮神益人。凡藉禱告和上帝在聖靈裡面對交通的人,面上顯有祂屬靈氣質的榮光。
「祂必興旺,我必衰微」。這是施洗約翰屬靈謙卑的氣質。乃出自屬靈生命的自然心態流露。唯其自卑的,才能叫祂升高。基督若能在你我生命中被高舉,這就是你我屬靈氣質的美好見証。

屬靈氣質


每一個信徒都會有屬靈的生命,而這個靈命的培育卻與所持的神學息息相關。每一個信徒的屬靈氣質到頭來,就是他怎樣活出他所持有的神學觀念。
 
好多時候,信徒的靈命就好像乞丐一樣,而從來不伸伸手,摸摸上帝所賜的新衣之袋裡藏有甚麼屬靈的寶藏,只靠別人零碎屬靈知識的餵養,以至於許多人都會長久的得不到飽足。
 
屬靈氣質可說就是那「裡面」的寶藏,換句話說,是「我」的屬靈人格(Spiritual character)。 上帝將屬靈的芥菜種栽種在信徒的心中,改造我們成為屬靈人。這個改造的過程通常都是順應我們原有的屬靈人格;我就是我,上帝不會消滅這個「真我」,把 「我」改變得面目全非,而是配合我的 人格改變成為合用的器皿,所以我所發出來的屬靈氣質是「我」獨特的基督生命。「上帝的靈與我的靈同證我們是上帝的兒女」(羅八:16)。 雖然如此,我的靈命在不斷被塑造的過程中,我還是能自由回應的人,這個自由,使我能回應上帝的靈,以及一切令我動容的事物。我的屬靈生命不再停留在吸收外 在的屬靈知識或學術研究,而是順服於聖靈的塑造,對人間的疾苦付出我自己,以基督的眼光去洞察一切的事物。這就是伸手取出袋中的紅寶石展示在人的面前。
 
這 樣看來,屬靈氣質與世界的關係是有密切的關連。在教會歷代信徒所表露的氣質中可以看到信徒的世界觀決定他的屬靈氣質之實踐。有的屬靈傳統主張教會不屬於世 界,並要遠離世界,獨善其身,有的認為應遠離世界,但也要不斷影響改變這世界,促進上帝國的來臨,但也有的屬靈傳統主張信徒必須入世,溶入世界,發揮光和 鹽的功用。總之,紅寶石已在自己手上,問題是如何將此無價寶介紹在人前,以致人們也能同樣得到此至寶,便將榮耀歸於天上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