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24年3月23日 星期六

復活節期靈修

    復活節的由來與真義  , 復活期的靈修 ,

     莫拉維會之復活節早禱文  ,

     復活期的靈修(一) , 復活期的靈修(二) , 復活期的靈修(三) ,     

     教會是復活的基督在世的身體 , 復活期第一日─復活節主日 ,

     復活期第二日 , 復活期第三日 , 復活期第四日 , 復活期第五日 ,

     復活期第六日 , 復活期第七日 ,

顯現節期靈修

   領洗的標記 ,

     顯現期是「懷着使命,見證基督」  , 超越差異、外邦人的光 ,

     指引人心的真光  , 道成肉身的愛在主的殿裏不期而遇 ,

     天國子民的見證  ,上山為的是下山  ,

待降節靈修

    待降節(Advent)的意義  , 如何度過待降節期 , 主耶穌每天降臨 ,

     善度待降期  ,  作門徒要從家庭出發 , 接受上主到臨的邀請 ,

      待降期禱文:盼望  ,  待降節第一主日:應許盼望 ,

       待降期禱文:平安  , 待降節第二主日:預備信心  ,

      待降期禱文:喜樂  , 待降節第三主日:宣告喜樂 ,

      待降期禱文:愛  , 待降節第四主日:仁愛  ,

棕樹主日默想

 

        ◆夾雜歡樂與受苦的棕樹主日

 

棕樹主日是記念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城,民眾手持棕樹枝夾道歡呼,將它鋪於地上,迎接祂光榮進城的日子。在巴勒斯坦地區,棕樹是優美、高雅與勝利的象徵,人們會以棕樹枝迎接勝利者和君王的到來。民眾口中歡呼「讚美上帝」,是尊耶穌為以色列的彌賽亞,是受膏抹的君王。這種對王的期待,是一種歡慶的盼望。以色列人400年來的等待,好不容易看見盼望,這是多麼令他們興奮啊!

 

然而,棕樹主日也是受難週的開始。耶穌光榮進耶路撒冷,卻也逐步走向十架。換言之,這是邁向榮耀之路,也是顯明上帝旨意的苦路。

 

◆謙和的君王

 

耶穌照預言騎著小驢進城,讓民眾更相信祂就是他們期待的彌賽亞。此典故是來自撒加利亞書99節:「錫安的居民哪,要歡喜快樂!耶路撒冷的人民哪,要歡呼!看,你們的君王來了!他得勝,凱旋而來,卻謙虛地騎著一匹驢──騎著一匹小驢。」

 

小驢,很可能是還沒負過重物的幼驢,因為還沒被馴服,沒有被鞭打過,因此一隻小驢願意成為耶穌的座騎,令人意外。因此,小驢在此具有重大的象徵意義。其中一個,是相對馬而言。馬是打仗英勇的象徵,啟示錄191116節記載耶穌基督再臨時,要騎著白馬,征服一切仇敵,顯出榮耀的王權。但驢子是在和平的時候使用的,耶穌騎著小驢來顯明祂的王權不是要用馬(武力)來征服。因此,耶穌基督來世間成為王,不是要成為用武力征服人的王,而是要與人和好;不是強迫人歸順,而是要人甘心降服。就像那頭小驢,從來沒有被人騎過,卻甘心讓耶穌坐在牠的背上。

 

耶穌騎小驢,還有另一令人不易了解的象徵意義。在聖經中,驢子是不潔淨的動物,因牠不分蹄,也不倒嚼。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上主吩咐要把頭生的獻與上主。驢子由於不潔,不能直接奉獻給上主,必須用羊羔贖回,若不贖回,就要折斷牠的頸項(出埃及記1313節)。為什麼先知預言和耶穌選擇小驢?從以色列人的角度,並不容易理解。因此,讓我們試著從信仰的角度來看。不潔的小驢,象徵人的罪必須藉著羔羊的血救贖,才能成為聖潔、屬上主的子民。若不被救贖,結局就是滅亡。耶穌基督來到世上,不僅要救贖我們,也要作我們的王。我們不僅要因信接受祂的救恩,也要像小驢從野性到願意順服,為主所用,和祂一起進入耶路撒冷。耶穌不僅要作我們的救主,也要我們跟隨祂,被祂引導進入十字架、上主的國,而不是我們自己想像的王國。

 

◆信仰與委身的期待

 

迎接耶穌成為生命的王,我們要學習像小驢一樣!耶穌不是用強制脅迫使我們降服,而是被祂激勵,甘心順服祂,被祂引導,與祂同行。

 

〈三棵樹的夢想〉的故事,可帶給我們一些啟示。高山上,有三棵小樹在此成長,他們都有夢想!第一棵樹希望,自己「成為世上最美的藏寶箱。」第二棵小樹則盼望,「帶著王航向大海,讓他感受到船身的堅固和安全。」第三棵小樹期待自己「成為山上最高的樹木,讓人們都能看到。」經過了多年,三棵小樹終於長成。樵夫們上山,見到這些樹,砍下它們賣給木匠、船廠和木材廠。第一棵樹被作成飼料槽,放在穀倉裡。第二棵樹被製造成捕魚小船。第三棵樹被鋸成木塊,放置在黑暗的角落裡。這三棵樹木所期待的夢想,似乎都無法如所願。

 

然而,一天夜裡,有對年輕夫妻來到穀倉,在此生了一個嬰兒。嬰兒無處可睡,只能放到飼料槽。第一棵樹終於明白,它已裝了世上最珍貴的寶藏──耶穌基督。另外,有位旅人搭上一艘船,遇到狂風暴雨,同行乘客驚恐地喚醒旅人,旅人向風雨伸出手,說:「安靜!」風雨隨即平靜下來。第二棵樹終於明白,它運載了萬王之王──耶穌基督。在一個星期五清晨,由第三棵樹所鋸成的木塊,被搬出來製成十字架,被一人扛著遊街。扛它的人,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而死。第三天,被釘的人復活時,第三棵樹終於明白,它正是承載耶穌基督救贖的「十字架」,人們都將仰望著它。這些樹一開始好像從原來的盼望失落了,但上主用了它們,轉換成為上帝國度實踐的一部分。同樣地,耶穌把以色列人熟悉的棕樹和小驢賦予救贖和生命的意義,因為上主的愛改變了一切。

 

棕樹主日是受難週的開始,在歡慶中亦帶著嚴肅的意義。小驢身上有著呼召與轉變的隱喻;同樣地,宣教亦是上主的呼喚,而正確地按上主心意付上代價,通常也需要轉變的過程。對上主尊崇的「讚美上帝」,需要行動的轉變。在忙碌的世代,人們很會善用假期享受旅行和生活,按著所設定的目標,每年到不同的地方旅行。旅行可帶來生命的意義和不同體驗,這是大部分人共同的經驗,因此每逢節期機場總是人滿為患。然而,我們是否也願意利用僅有的假期,到不同地方做短期宣教的服事呢?還是我們經常高喊要跟隨耶穌,卻不願對人和受造的世界付上代價?宣教是要付上代價的,也只有付上代價時,我們才能感受到不同以往的生命價值,並更了解耶穌在我們生命中掌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