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安瑟倫之著作中的屬靈觀


【罪、審判和憐憫】
 
           人的罪、上帝的審判與憐憫可以說是安氏祈禱文中的重要主題。
 
1.   
 
在安氏的筆下,人似乎活在一個完全被罪和軟弱所控制的處境中,人完全無法靠自己脫離這種處境。雖然安氏很清楚上帝已籍著耶穌基督成就救恩,但安氏卻認為人仍然 無法擺脫罪,人仍然是非常軟弱!
 
在安氏向施洗約翰祈禱的禱詞中,安氏看到施洗約翰在上帝的恩典下,能夠成為上帝的朋友;可是與施洗約翰相比之下,安氏卻發現自己雖擁有救贖的恩典,但卻仍處在罪惡之中,無法自拔!
「在罪惡中,我被造和出生,但你(上帝)潔淨我,可是,我卻弄污自己,甚至比以前更甚。……我在必然的罪惡中被造,可是我卻自願地、有準備地、公然地去犯罪;……憐憫的主,你卻除去這些原罪,替我蓋上清白的衣裳,應許我將來永不再敗壞;可是我卻將自己埋葬在 卑劣的罪惡下,漠視你一切的應許,我寧可選擇永遠沉淪的憂傷。」
 
事實上,安氏這種「全然敗壞」的思想,也可從其向聖人禱告之獨特習慣中可見,正因為安氏認為自己是敗壞的,公義的上帝未必會聆聽其禱告,故特別請求那些有好德行的聖人,為其代禱。基於這種罪的綑綁,安氏在禱文中充分表現出,他是一個經常為罪自疚的人。
 
2.     審判

在安氏的眼中,人無疑是完全敗壞的。雖有救恩的恩典,但卻仍不能脫離罪惡。因此人根本無法脫離公義上帝的審判。在安氏向司提反禱告的禱詞中,安氏就生動逼真地描述了人接受審判的情境:「你看,被告站在巨大的法官面前,他被控多條大罪,他的良心和法官的眼可作見証。他沒有做過任何好事,以抵償他的惡行。…..可怕的是法官的嚴明和正直,因為他的控罪實為至大,他又實在是全然敗壞。法官的判詞一出,就不能改變;獄中絕無挽救之法,且有巨大的刑罰;執刑者正在等候施刑,正正就是等候那咒詛的判詞發出。
 
在公義審判和人無法脫離罪的現實下,安氏彷彿時常陷於無助的處境中。
 
        3.     憐憫       
 
在人的軟弱和限制中,人無法從罪惡中走出來;可怕的是,上帝是公義嚴明的法官,任何罪都不會逃過祂的法眼。在這個無助的困局中,安氏的出路就是向上帝求憐憫。上帝 不單是一個公義的上帝,更是一個憐憫的上帝!
 
安氏的禱文中,無論是向上帝的禱告,抑或是對聖經人物、教會歷史人物的禱詞,很大篇幅都是在於求憐憫;求恩慈的上帝施下憐憫,亦請求有正直生命的聖人發慈悲,替罪人代求。
 
全能的上帝,恩慈的父,我的好主人,憐憫我這個罪人。赦免我的罪,使我可以勝過一切的網羅、試探和有害的歡愉。
 
基督觀
 
        1.     救贖者
 
在安氏的眼中,耶穌基督明顯是那位救贖者。在眾多不同的禱文中,一篇以耶穌基督為對象的祈禱文, 安氏就以「我的救贖者、我的憐憫和我的救恩」(my Redeemer, my Mercy, and my Salvation)來稱呼主耶穌基督。耶穌基督也是創造主,是創造和滋養人的那一位。此外,雖然安氏的祈禱文多為個人信仰感言,但也脫不開任何基本的神學思想。耶穌基督的受苦、埋葬、復活和升天也於禱文中被詳細記載。
 
若 果比較向基督禱告和向上帝禱告兩篇禱文,可以發現兩者的不同。向上帝禱告多是求恩典,求憐憫;但向基督禱告,卻包括了基督在世生平的描述,就好像其他向聖 人禱告之禱文一樣。但若比較向基督禱告和向其他聖人禱告之禱文時,卻又可發現兩者間也存有差異,在向聖人祈禱的禱文中,安氏表達和情緒均較為平靜,懇求也 沒有那麼逼切和直接,這可能因為藉著他人之代求尚為間接;但當直接向基督禱告時,感情表達可以更為直接了當了。從這些比較中,也可見耶穌基督在安氏眼中的 獨特地位。三位一體的上帝,只有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成為人的樣式,但同時亦為上帝,正是同一個位格,但卻有神人兩性。
        2.     母性形象
 
從 安氏的祈禱文中,也可發現基督母親的形象。在向聖保羅禱告之禱文中,聖保羅被視為一位母親,乳養和教導他的 兒子們。安氏甚至在禱文中稱呼聖保羅為母親,並請求他向上帝為兒子們禱告代求。在安氏的思想流程中,他後來思想到聖保羅的母親角色與耶穌甚為相似,他發現 到耶穌也是一位母親,有著母親的形象:「耶穌,你豈不也是一位母親嗎?你豈不是母親,好像母雞招聚小雞在其翅膀下嗎?真的,主!你是一位母親。……因為你曾因為要將生命賜予給他們()而親嘗死味,藉著死你生下他們。……你是父親,你同時也是母親,在能力上你是父親,在情感上你是母親;在權力上你是父親,在溫柔上你是母親;在教導上你是父親,在憐憫上你是母親……
           綜 觀安氏的基督觀,擁有著西方神學思想中神人二性的概念,可是同時間基督在眼中卻又是一個溫柔憐憫的母親。母親的溫柔憐憫的形象似乎在安氏的思想中佔有一定 的重要價值,不然,他不會視聖保羅和基督為母親。此外,馬利亞在安氏的屬靈觀中也佔有相當重要的角色,她是上帝之母,是人在上帝面前的代求者。相信這乃受 到當時流行「上帝之母」的思想影響,連帶基督的形象也帶著母性。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1.     以基督為根基
       
 安 氏的祈禱多數屬於他個人與上帝、與聖人之間的溝通,在祈禱中渴求上帝的憐憫和人的代求。可是,這不代表他是一個孤僻獨處的人,只著眼於個人的信仰經驗。在 他的祈禱集中,有兩篇禱文特別記載到安氏為他人代求的禱文:一篇為友人代禱文,另一篇則是為敵人祈禱的禱詞。在兩篇禱詞中,充分反映了安氏對人與人之間關 係的看法。
 
安 氏認為他必須遵守誡命愛人,但這是因為耶穌基督愛人的緣故。安氏感受到耶穌基督的大愛,並希望回饋祂的愛,故他願意遵守愛人如己的命令,去愛身邊的人,正 如耶穌基督如何愛他一樣。換句話說,安氏看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基礎乃是在於耶穌基督,因著耶穌基督的愛,人才能彼此相愛,他才可以去愛身邊的人,為他們禱 告。
 
正如他的禱文記載:「現在,我已白白地得到你賜予甜蜜的施捨,()我愛所有的人,在你裡面,也為你的緣故,雖然這並不是我應該或我非常願意的。
 
        2.     補償己罪       
 
此外,從禱文中也可以觀察到,安氏對人的愛多少也有點補償性質。在他為朋友代禱的祈禱文中,他提及到為朋友代禱時所遇到的掙扎。他願意為朋友代禱,但同時卻又受到罪惡的指控,以致他不敢為他人禱告。安氏在順從愛人如己的命令和罪惡指控之間掙扎,最後他的結論是:「所以或許順從可以醫治前設(指人的犯罪),慷慨(指愛身邊的人)可以補償我眾多的罪惡。
 
這思想可能與後來發展的補償救贖論有關連。
 
總的來說,友誼、人際關係在安氏的屬靈觀也相當重要的,有學者曾作出詳細的研究,根據安氏的回憶錄記載,安氏在修道院中最重要的特點,除了研究聖經外,就是忠誠的友誼和神祕經驗。雖然這結論還有待驗證,但安氏基於耶穌基督的愛,而對他人的有愛心,應該是沒有值得懷疑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