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帕科米生平年表

 

這裡是沙漠教父帕科米(St. Pachomius, ca. 292–348)生平年表,根據教會傳統與歷史資料整理:


292

  • 出生於埃及上尼羅河地區(可能是底比斯附近),家族信奉異教。

312

  • 年輕時被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徵召入伍,參加軍事行動。
  • 在服役期間,遇到基督徒居民,他們對士兵表現出的愛心與款待,深深觸動他。

314

  • 退伍後在阿斯旺(Syene)附近受洗,成為基督徒。
  • 進入沙漠修士帕拉蒙(Palamon)門下,過隱修生活。

320

  • 在祈禱中感受到神的呼召,要建立一種新的修道制度:共住制(Cenobitic monasticism,強調弟兄同住、共享、彼此服事,而非獨居。

320 年前後

  • 在上埃及的**塔本尼斯(Tabennisi**建立第一所共住制修道院。起初有少數門徒,後來迅速增長。

320–340 年代

  • 修道制度成熟,訂立帕科米規則(Rule of Pachomius,涵蓋禱告時刻、飲食、勞作、靜默、服事等。
  • 除了塔本尼斯外,又陸續建立至少 9 所男子修道院與 2 所女子修道院,修士總數達數千人。

346

  • 因為照顧病人,自己感染瘟疫。

348

  • 在塔本尼斯去世,享年約 56 歲。
  • 他的修道制度傳遍埃及、巴勒斯坦、小亞細亞,甚至影響到西方修道制度(如聖本篤規則)。

 


沙漠教父帕科米生平

 

帕科米(約 292–348

·        出生於埃及上尼羅河地區的一個異教家庭。

·        年輕時被徵召入羅馬軍隊,服役期間接觸到基督徒,受到他們關懷與慈愛的感動。

·        退伍後受洗歸信基督,起初在沙漠隱修士帕拉蒙(Palamon)門下修行。

·        約公元 320 年,帕科米蒙召創立一種新的修道生活——共住制修道(cenobitic monasticism,不同於之前的獨居修道。

·        他在塔本尼斯(Tabennisi)建立第一所修道院,採取嚴謹的生活規範,包括守時、共同勞作、守靜默、禮拜與誦經。

·        修道院規模迅速擴展,最終在上埃及建立了九所男子修道院與兩所女子修道院。

·        帕科米的規則成為後世許多修道制度的基礎,對東方教會與西方修道傳統都有深遠影響(如聖本篤規則)。

·        他於公元 348 年去世,被尊為修道運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