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顯示具有 靈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靈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9月6日 星期三

教會更新的領袖

    教會的更新是來自領袖,以及領袖所帶來的「新」觀念!然而這個「新」觀念是需要要聖靈的作為,使人願意放下自我的尊嚴,和自以為是的觀念。而這樣的典範在哪裡呢?就是摩西的榜樣。

 

    摩西清楚主權在上帝不是他自己,遇到爭執的時候,寧可陳明在上帝的面前,讓上帝親自動工,他從不為自己辯駁,他從不認為自己是對的,只承認上帝才是對的。

 

    同樣,教會更新的領袖是引人到上帝面前,因為唯有上帝是牧者,我們都是屬上帝的羊。也只有上帝可以供應我們,更新我們!也因此,領袖不可以代替上帝,也無權代替上帝!

 

    所以真正的領袖應該宣告:「我們一起來看聖經如何說」我們一起來尋求上帝的面」「我們一起來等候上帝」

 

什麼是所謂的更新?

 

1.      覺醒(awakening):上帝的教會從沉睡中興起,在人數上的增加,也對屬上帝的事物更有興趣與熱心。

 

2.      復興(revival):一個「已死」的教會復生,再次展現成長、熱情以及運動。

 

3.      更新(renewal):新的領袖、想法、形式、組織等等,在教會中興起的一段時節。

 

4.      改革(reformation):教會生活的基本教義或架構以新而不同的方式被組織的一段時節

 

5.      甦醒(revitalization):圍繞新領袖想法以及生活形式的文化重塑的一段時節

 

6.      運動(movement):被更新影響或與更新有關而集合在一起的一群人

 

 

2020年4月6日 星期一

正心養性 - 活出心性的聖潔

1.       心性的整全 :

1.1身體的尊貴 - 整全的人(包括身體在內)是按著神的形像受造(創1:26-27),身體就本源而言,有其神聖而美麗的尊貴。即或始祖亞當犯罪墮落後,罪扭曲了人對身體本身的判斷(創3:9-11; 羅1:24-27),神由始至終沒有低貶身體的價值 (結16:6-14; 歌7:1-9),祂更差派獨生愛子耶穌「道成肉身」(約1:14),並以血肉軀體死在十架 (約19:28-36; 西1:20-22),重申神對身體的期盼 (林前6:19-20; 15:42-54)。

1.2身体與心性 - 人與生俱來的「心性」(sexuality),指涉的層面非局限於性別角色(gender roles),及生理功能(如性愛、生育等),還包含人本體的獨特性(individuality)與社群性(community)。人格(或稱為仁性)之具體浮現,不單表露於身體的構造各有不同,更不可缺欠的是本性(sexual identity)的獨特。心性的自然流露,必然反映於人際之間的正常往來;沒有社群性的表達,衹會停留於本能的性衝動,困囿於永不滿足的性需求之內。不還原心性的整全面目,確認身体的任何正常接觸必有其社群性的伸延,我們就不能正確看待色情文化。

2.       心性的分割 :

2.1性的誇大 - 色情文化可理解為現今世俗化社會內把人體(特別是身體某些部位的表露)偶像化為膜拜的對象,造成人對性事存不合理的期望,甚至淪為價高者得的商品。祇求性的享樂,不講愛的關係,就成為現代人扭曲了的性觀念。當人將異性低貶為即用即棄的性玩物,卻把自己視為追逐情慾、感官滿足的動物,確實否定了人本身受造的尊嚴。

2.2心的貶低 - 我們信仰的立場不應視性為污穢,乃是還原身體在創造與救贖方面恰如其分的地位。面對現今對身體的過分迷戀,我們按著聖經真理指出性愛的闊度並不規限於第之間的事情。整全的性愛,必然包括心靈的溝通與身體的結合,二者不可偏失其一。達至此二人成為一體的境界,就有賴合法婚姻的保障,一男一女可於互信互諾的關係內,不斷發展各自不同的心性,從而邁向成熟的性愛。色情文化只能向世人傳輸可見的身體部位,卻不能把看不見的內心情感傳送(大多媒體針對的是人的視覺,而非聽覺)。故此,色情文化狹窄了心性的原本意義,混淆了世人對性愛的理解,更低貶世人淪為性慾的奴隸。

3.       心性的困擾

3.1婚前性行為 - 在所謂「新同居時代」,政府傳媒教育「安全的性」(safe sex),不少人認為傳統的倫理規范不再適用於現今性隨意的社會。性行為被視為成年人之間私底下的親密行為,毋須外界干預 ; 只要二人盡情享受,又有何不妥? 據家計會「青少年與性」調查顯示,近七成的男性與過半數的女性受訪者接受婚前性行為,表示現今青少年較以往對性更為開放。婚後才有性行為的男女,成為現今社會僅餘的稀有品種。

就讓我們在此方面甘作少數派!基督徒仍然堅守婚前貞潔,乃是因為我們確信性愛不能抽離婚姻的關係以外(來13:4)。只有在婚約之內,相愛的男女視對方為獨特的個體,並依託對方為心之所屬,二人建立忠信恆久的關係。神透過婚約關係,保護熱戀中男女減少被遺棄的身心傷害(不負責任的性行為造成心理的罪咎,或性慾放縱的惡性循環,已反映於真實的輔導個案)。沒有婚約的性愛,容易使純潔的相愛關係異化 : 利用對方的身體來滿足一己私慾,而非在愛中付上節制忍耐(克制情慾、等候在合法婚姻關係內享受圓滿的性愛、用愛尊重自己與對方的身體)。不能等待的性愛,意味著即時滿足的衝動,此種有性無愛的關係必然用後即棄,不能持久。婚前性行為更易導致未婚媽媽與私生子女的湧現、或墮胎(間接殺害生命的行為)、或奉子成婚(佔三分一已婚者)等由情慾放縱而衍生的倫理困惑。

3.2婚外情 - 聖經清楚表明神對婚姻的心意 : 建立男女結合一夫一妻的制度  (創2:24; 太19:4-6)。聖經禁止一切婚姻以外的性行為,稱之為姦淫。舊約十誡明文禁止 (出20:14; 申5:18),而新約亦肯定(太19:18; 羅13:9);舊約倫理,干犯此罪者更要被治死(利20:10-12),而新約同樣視姦淫為嚴重罪行(加5:19; 啟21:8)。隨著香港經濟轉型,北上就業增多 ; 兩地分隔催生「包二奶」現象,造成婚姻的衝擊。無論一夜情或包二奶,聖經指出基督徒的身體乃是「聖靈的殿」(林前6:19),是基督「重價買來的」,「惟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故此我們豈可以「將基督的肢體作為娼妓的肢體麼」(林前6:15) ! 韋約翰醫生認為性罪獨特之處在於「使我們成為那些假神的奴隸,在不知不覺間向它們屈服」(還我本性,52頁)。性罪與偶像崇拜有不可分割的關係,而撒但一直「以性為操縱人類的主要工具」(61頁)。婚外情不單損害夫婦二人建立的誠信盟約關係(史密茲稱為 sexual covenant),並造成下一代的遺害,更不容忽視的是破壞了神國度的整全。從神的原本設計,性愛成全婚姻,婚姻成全家庭,而家庭伸延上帝國度。倘若不信者的婚外情損毀神設立的家庭制度,信徒的婚外情更動搖了教會的根基 : 與神立約的群體。不要誤信婚外情是成年人的私隱生活,它的泛濫正侵蝕一切人倫關係。

3.3自瀆/自慰 - 教會對此問題有不同的看法,一些開明的看自慰為神賜的禮物,專為未婚年青人過渡而預備 ; 另一些則看此為犯罪。從醫學角度來看,自慰不會造成任何生理的傷害 ; 而聖經對此沒有直接評論。有人認為自慰是青春期個人成長不完整的性經驗(見史密茲著 : Sex In The Real World),而偶發為了消除性緊張的自慰是可接納 (David Seamands)。然而,韋約翰醫生卻看我們身體的設計不是用作「荒島式的性」(自瀆),乃要榮耀神(羅6:13 -14;林前6:20)。他更指出自瀆是偶像崇拜,「我們應當將身體獻上給神,自瀆卻是將自己身體的激情奉為神,要把感受中的張力卸除。」(《還我本性》,147-48頁)。從神學對身體的理解,自慰的性並非神設計的心意,性指向與異性建立正常與健康的關係(反映於性別之間的一般相處),而自瀆本身誘發人沉溺於扭曲的自閉式性表達,而嚴重的甚至藉此逃避正常社交生活!伴隨自慰而來的性幻想,使信徒的思想困於不潔與歪曲的性愛(只求感官滿足、不講關係的溝通),因而妨礙信徒的靈命成長。

4.       心性的聖潔
   
4.1分辨試探與性罪 - 我們活在色情文化泛濫的都市生活裡,無可避免地接觸各樣刺激性慾的訊息 - 電視、電影、電腦網頁、報章、周刊等。基督徒需要分辨性慾的試探與性罪 ; 一方面我們求神保守思想的純潔於日常生活當中(腓4: 8-9),盡可能遠離試探(提後2:22),另一方面我們也預備好怎樣面對。謹記路德的忠告 : 「我們不能禁止飛鳥在頭上飛翔,但我們卻能禁止雀鳥在其上築巢。」

耶穌明言「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 (太 5:28),針對的不是男性眼目欣賞的異體,不然大多數弟兄必然干犯心裡的姦淫。霎時的眼目刺激,並不構成弟兄因自然生理反應而有的性罪,但弟兄卻要留意一掠而過的思想或衝動,不可繼續發展,否則就陷溺在性幻想,而確實干犯心裡的姦淫了(雅1:14-15)。因著我們各人身心構造不同,反應不一,試探的程度與信徒謹守的限度就不能劃清界限。無論未婚或已婚的信徒,各人檢視個人軟弱之處,我們不能假裝有足夠的能力抗拒性慾的誘惑,我們應該躲避容易惹動內裡情慾的處境。

4.2正本清源 - 性慾的困擾除了延長的青春期 (遲婚的普遍現象)造成之外,往往反映內心的情緒的需要。性慾的誘惑傳遞的正是個人內在尚未處理的成長困惑。一位經常耽溺於色情物品的弟兄,潛伏問題底下的可能是性屬身分的混淆、或是個人成長當中的困擾、或是性侵犯的受害者、或是未能與別人建立友情而陷入極度孤獨。已婚的男性渴想與異性有更多或更深的交往,顯露的是婚姻關係的沈悶與不滿。成年男性意欲召妓或一夜情,無非想証明個人的性慾能力,反映出內裡的不安感。故此,適當的情緒輔導與醫治幫助上癮的信徒破除慣性的不當習慣(如偷窺、召妓、手淫、沉溺於色情物品等)。

4.3祈求從上而來的能力 - 面對性慾的誘惑,我們必須瞭解性慾的行為模式 : 不能正面壓抑,祇能從旁轉化。當信徒把注意力集中火力對付身體誘發的偏差行為,我們必然受困於撒但的網羅裡,陷於永不休止的爭戰中而徒勞無功。就如一位信徒想以祈禱讀經來停止某些習慣,其後還是再犯而不斷內咎,然後又重頭再立志、祈禱、讀經。合宜的處理是轉移你的關注,不再注目自己; 專注於神的身上,默想祂的信實、恩慈與忍耐,確信性罪並非不可赦免的惡行 (亦不是表明我們毋須負責,基督徒追求負責的性(responsible sex),而非妥協於安全的性 (safe sex)。謹記我們受造的心性乃是聖靈的居所(林前6:19),支取聖靈的能力,克服肉體的自然傾向與軟弱 (羅8章有詳盡的討論)。奧古斯丁長期耽溺於性慾捆綁中(他17歲時開始與一女子同居,維持 13年,且生下私生子),然而當他聽見神透過聖經向他說話 : 「不可好色邪蕩 … 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羅13:13-14)。惟有聖靈充滿的生命,透過與神的契合,與罪與脫離,「成為聖潔,合乎主用」(提後2:21)。

4.4建立團契生活 - 個人心性的正常表達,反映於個體與異性之間的正常往來(或單獨的相處、或集體的生活)。在不同性別的互動過程中,弟兄從而認清及發揮男兒氣概,而姊妹則瞭解並發展女性氣質。教會的肢體生活正提供此健康而安全的成長空間,讓個體能夠無懼地正心養性,回復神設計我們身心的原本心意。惟有在基督與祂的身體之中,我們才能充份享受性自由。原來,性慾的表達與愛心的委身不可分割。對現時單身的信徒來說,尚未進入婚姻之內的圓滿關係(二人成為一體),就必須物色互信的同路人,建立主內互相扶持的情誼,在有所屬的關係釋放內在的渴求。對已婚的肢體而言,男女二人忠誠於婚約的委身,不斷在其中發展心性,無論        平淡燦爛、得失成敗,因而更深諳愛的功課(林前 13章)。沒有溫暖的肢體關係,心性的偏差就造成自私貪婪,利用別人來滿足私慾 ; 而心性的救贖與醫治就是歸回其原本的社群性。三一神本身啟示的相愛關係(聖父、聖子與聖靈之間),而我們受造的心性構成了與其他人建立社群的動力。

2020年3月3日 星期二

屬靈的爭戰


「我們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 (6:12)

「我們...... 不憑著血氣爭戰。」(林前10:3)

意義

屬靈的爭戰與屬世的爭戰不同,它不靠血氣之勇,不用屬世的武器,純粹是靈界的爭戰,是基督的國與撒但的國的爭戰。忠心的基督徒是精兵(優越的戰士),基督是元帥(提後2:3;17:14)

類別

屬靈的爭戰有個人的(6:12),有集體的(12:7),也有全面的(19:19)。聖經中的爭戰一詞,含意廣泛;連捽角(比武)、競賽(比賽)、爭鬥和爭論都包羅在內。讀聖經時,不可把這些意義看作完全相同。

目標

. 罪惡(12:4)。信徒與罪勢不兩立,自己不願犯罪,也想把罪轄制的人救出來。有時必須攔阻罪惡勢力的蔓延或伸張,因為我們是站在主的一邊。

. 肉體的情慾(5:16-18)。肉體的情慾與聖靈相爭,我們站在聖靈的一邊,要順從聖靈,才勝過肉體情慾的力量。

. 魔鬼(4:7)。魔鬼是上帝的仇敵,我們是上帝的兒女,與魔鬼勢不兩立。

. 違背聖經真道的信仰、行為、運動、思潮(3)。真道是由使徒時代傳流下來的純正(健全)教義,是信仰的準則,以基督為中心,以救贖為根據。加拉太眾教會中「別的福音」,歌羅西書中的理學(哲學),帖撒羅尼迦後書中的「不法的隱意」,提摩太前書中的「鬼魔的道理」,「敵真道似是而非的學問」,彼得後書的假先知和假師傅等等,都是與真道對抗的。信徒須提高警覺,在主的帥領之下,為真道而戰。

操練

1. 每日須有穩定的,正常的靈修生活。
 2. 不可停止聚會,也不可與主內的同道疏遠。
 3. 保持為主傳福音和每日為主工作的心志。
 4. 遭遇苦難打擊、危險試探的時候,記得更多親近主。
 5. 注意聖靈的攔阻,責備,良心的不安,不可剛愎自用。
 6. 防備撒但的攻勢,切莫因親友的感情,個人的利益而出賣自己,也出賣主和主內的弟兄姊妹。
 7. 在視野不清的時候,求主給我們屬靈的眼光,去分別是非黑白,看穿敵方的詭計。


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什麼是靈性


客觀靈性

    客觀靈性是我們在上帝面前的身分,那是賜予的靈性,是恩賜。由於我們有罪,我們不能賺得或取得與上帝的關係。是上帝,而且只有上帝,透過耶穌基督的工作與我們建立關係。

    上帝成為人,為我們做我們自己不能為自己做的事。當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取了肉身時,上帝為罪付上代價,制伏邪惡的力量,除去死亡,開始新的創造。以它的死亡和復活,拯救我們脫離與上帝的隔絕,恢復我們和祂的關係,這就是福音。

主觀靈性

    主觀靈性源自我們對上帝恩典的回應。《尼西亞信經》稱聖靈為「生命的賜予者」,祂激發我們的意志,去接受操練,這些操練表達了我們與上帝的關係。透過這些操練,我們經歷與上帝的合一,這合一是上帝透過基督的工作,以及聖靈賜生命的力量而建立的。

    聖經教導我們主觀靈性是對上帝恩典的回應。保羅以它為自己生命的中心主題,他說:「我活著就是基督」(腓1:21)。祂渴望自己的生命,藉著向自己死,向在基督裡的新生命,從而符合基督的樣式(西2:12-13)。

    由於保羅視基督為第二亞當,是蒙救贖的人性最終實在(羅5:12-21),他宣稱在基督裡的我們要像祂。我們要分擔祂的苦難、我們要在祂的死亡中像祂,我們要認識祂復活的能力(腓3:10

    經驗主觀靈性的關鍵,體現在保羅於幾個複合動詞上加上「與」這個字:我與基督一同受苦、與基督同釘十字架、與基督同死、與基督同埋葬、與基督一同復活、與基督一同升天、坐在父的右邊。

    保羅在這裡描述的是一個深刻的經驗,是與基督的關係,也是我們選擇的結果。扼要的說,那信息是:我必須「披戴基督」(加3:27)。也就是說,我要融入基督;我要在基督裡面、與基督結連、透過基督,並且由基督模造我的生命。我要經驗保羅見證「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得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2:20)時所經驗的!

【洗禮:客觀靈性和主觀靈性的意象

    保羅將客觀靈性和主觀靈性,在洗禮的意象中結合。在保羅的著作中,洗禮揭示上帝的恩典,在其中,我們與耶穌聯合;它也顯示基督徒生活的樣式,在其中,我們在持續的聯合中與祂同行。

    我們受洗歸入基督的死亡和復活。藉著祂的死亡,祂勝過死亡;藉著祂的復活,祂更新一切!洗禮的靈性就是向罪死和向新生命復活。保羅寫道:「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羅6:4

    在憑信心接受洗禮這簡單的行動中,我們進入基督的死亡和復活的深刻意義。基督進入我們裡面,我們進入祂裡面。我們現在蒙召,根據祂的死亡和復活的樣式生活,成為向罪死和在基督裡向新生命復活的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