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德生以為靈性是身為基督徒的一種特殊的樣子,而你要想辦法去達到那種樣子。那是菁英主義。很多人因著錯誤的理由受到所謂屬靈的吸引,而另一些人則因而退卻:「我不屬靈,因為我想要去看足球賽或參加派對,我想發展我的工作。」
他最喜歡大德蘭修女的故事。有回她坐在廚房,兩手抓住一隻烤雞,狼吞虎嚥、吃得興高采烈。另一位修女進來,對她的舉止和吃相感到相當訝異。大德蘭說:「我吃雞時,認真吃雞;我禱告時,認真禱告。」
若你閱讀聖徒的故事,會發現他們其實是尋常人物。是有狂喜出神的時刻,但是大概十年才發生一次,甚至那對他們也是一場意外。他們沒有刻意做什麼。我們必須釐清人們對於基督徒生活的錯覺。基督徒生活的確美好,卻不是按著許多人想要的方式。
畢德生認為跟上帝建立「個人化的關係」、屬靈的親密這些詞彙在我們的社會裡慘遭曲解。倘若親密的意思是要敞開自己,真誠可靠,而不需要面紗或層層防衛,不需要否認自己原本的模樣,那真的很美好。但在我們的文化中,親密通常帶有性方面的暗示,代表某種完成的經驗。因為希望生命更多采多姿,所以我想要親密;很少人會想到犧牲、給予、卸下防衛的概念。使用時下文化的語言來解譯福音,是非常危險的事。我們的字詞定義必須要經過啟示和聖經的淬鍊與試驗。我們有相當好的字彙、語法,也最好開始對此謹慎以待,因為我們東拼西湊地想出一些話來吸引非信徒的方式,並不是很好。
靈性這個字,甚至在基督徒的圈子裡也變質了,跟新紀元的玩意是老把戲有關,它已經存在相當久。它是通往「靈性」──我想我們可能還是要用這個字──的廉價捷徑。它迴避許多平凡、日常生活、身體上、物質上的部分。新紀元是諾斯底主義的一種,看起來非常吸引人,因為它不需要跟洗碗盤、換尿布、去上班等等日常活動有關連。它也不用和工作、人群、罪、麻煩、不便纏在一起。
讓畢德生最感到壓力的人,就是那些跑來問說「牧師,我如何可以成為屬靈的人?」忘掉「屬靈」這兩個字吧。好好愛你的丈夫,聽起來如何?那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但是他們想聽的不是這個。學著愛你的孩子,按著他們原本的樣子接納他們,聽起來怎麼樣?
其實福音是一種新生命,它包括了跟隨耶穌,包括十字架,包括死亡、被悅納的活祭。馬可福音對此的描寫非常生動。這卷福音書的前半部,是耶穌向大家展現要如何生活。祂醫治每個人,而就在一半的時候,祂換了焦點。祂開始讓大家看到,要如何死:「現在你們得著了生命,我要教你們如何捨去。」這就是完整的靈命生活——學習如何向自己死。當你學著如何死,就會丟掉那些錯覺,而開始能夠有真正地親密和愛。
我們所追求的是生命,是學習如何生活,而非加入消費世界,想到這些會不會吸引人,把所有的事物都如同產品一樣包裝起來。如果我們以好處來包裝福音,就是準備讓人陷入失望的陷阱。我們告訴他們的是謊話。
這不是聖經所寫的方式,不是耶穌來到我們中間的方式,不是保羅傳道的方式。我們到底是從哪裡搞來這些東西的?我們有教科書,我們有聖經,而大多數時候,經文所說的都是「你走錯方向了、要掉頭,文化是毒害人的」。
巴力宗教所說的,是那些讓你感覺很好的東西。敬拜巴力,就是全部沈浸在「我能從當中得到什麼」。當然這是不可思議的成功。巴力祭司所召聚的群眾,與跟隨耶和華的人數大概是二十比一。當中有性、有刺激、有音樂、有狂喜、有跳舞。「朋友們,這裡有女孩。我們有雕像、女孩和慶典。」這真是美好的東西。而希伯來人有什麼可以回應呢?那就是上帝的話。
很多人錯誤地使用上帝的話,認為我們可以合理的用一些上帝的話來吸引聽眾。我們所擁有最偉大的話:「救恩」,得救贖。我們從一種沒有復活的生活方式中被拯救出來,也從自我當中被拯救出來。定義靈性生活的其中一種方式,即對自己感到厭倦、受夠了,於是開始走向更好的,也就是跟隨耶穌。
但是當我們開始用好處來描述信仰的那一刻,反而是惡化了自我的問題。「有了基督,你會更好、更強壯、更討人喜愛、你會享受狂喜」。但那只是更多的自己。反而我們要讓人們對自己感到厭倦,才能開始注目看耶穌。
我們都遇過某種屬靈的人。她是個美好的人,愛主,時時禱告、讀經。但是她所想的,盡都是她自己。她不是個自私的人,可是她總是位居自己所做的每件事的中心:我怎樣能作更好的見證?我怎樣能把這事做得更好?我怎樣能更妥善地處理此人的問題?都是我、我、我,躲在難以看出的偽裝之下,因為她屬靈的話語讓我們無從察覺。
上週日在教會,有對夫婦坐在我們前面,帶著兩個搗蛋的小孩。在我們後方兩排的長椅,有另一對夫婦,帶著兩個發出噪音的小頑皮。會眾大多數是上了年紀的人。所以這些人已經習慣於一成不變的生活,他們的小孩早已離家自立多時。結果,崇拜的情形不是非常理想。但是會後我看到六、七個年長的人過來,摟摟這位母親的肩膀、摸摸小孩的頭,以同理之心待這位母親。他們大可為敬拜受到干擾而豎眉瞪眼的。
為什麼人們寧願去這樣的教會,而不去那些提供托嬰服務、有空調、可以安心休息的教會?嗯,因為他們是路德會信徒。他們不介意陷入慘況。挪威的路德會信徒!
而同樣這間教會,最近才接待過一位年輕婦女,她帶著一個嬰兒及一個三歲的小男孩。小孩數週前受洗,但她身旁沒有男人。她從未結婚,而且兩個小孩不是同一個父親所生。她出現在教會、要讓孩子受洗。她是個基督徒,想要遵循基督徒的方式。所以教會中一對夫婦擔任教父、教母。現在教會中有三、四對夫婦,每週日會和她相聚。
這教會中的「喜樂」何在?這些是冷峻的挪威人!卻是大有喜樂。當中過著豐盛的生活,只是不同於非基督徒所想的豐盛方式。我想,像這樣的教會中,有許多的事發生,他們真的是全然反文化。他們充滿喜樂、忠心、順服和關懷。但你肯定不會從教會增長的文獻中讀到這些,是吧?
我想那些纏擾牧師的罪(可能特別是福音派牧師),就是沒有耐心。我們有目標、有宣教使命。我們要拯救世界。我們要向世上所有人傳福音,要做那一切的善事,讓教會滿足。這真美好,所有的目標都是對的。但這是很慢、很慢的工作,這是一種靈魂的工作、是引領人進入在上帝面前順服、愛、喜樂生命的工作。
我們開始不耐煩,就會想抄捷徑、不擇手段。我們談論好處、操縱人們,甚至脅迫人。用那種不可思議,很不人性化(impersonal)的語言──操縱、脅迫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