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21年4月4日 星期日

奉獻禮

 

「你們要以感謝為祭獻與上帝,又要向至高者還你的願。﹙詩篇50:14﹚

 

這段經文提醒我們,當以感恩的心,奉獻僅有的,進入聖餐聖事禮儀(Ministry of the Sacrament)中。不少教友也有一個錯覺,以為奉獻禮主要所指的是金錢上的奉獻,其實不是;準備進入聖餐聖事禮儀,我們需要以感恩的心準備奉獻,在聖桌前將大地出產、人類釀成的餅酒呈獻,等待上帝的恩典臨格,並與上主契合。
 

無論呈獻餅酒或金錢,我們所能獻上的,還包括才能、時間和生命裏其他恩賜,這些都是從上帝而來。每主日的奉獻禮都是一個好機會讓我們思想,到底自己可以怎樣在生活中更好地回應上帝豐盛而慷慨的恩典。

 

就好像在耶穌基督給五千人吃飽的故事(太14:13-21)裏,祂將地上平凡的五個餅兩條魚化為可以餵飽五千人的食物,並且有餘;我們所有的也極有限,但當我們懷着感恩的心獻上,在我們微小的奉獻裏,上帝亦可以轉化它成為我們經歷無限神恩的經驗。試問我們怎能不以感恩的心,奉獻全生呢?

 

默想

  1. 奉獻禮時,我們有否懷着感恩的心奉獻?試想想在以往的經歷裏,有否在付出中,收獲到意料之外恩典的體驗?
  2. 雖然我們有限亦不足,但除了奉獻金錢,我們還可以為主奉獻甚麼?試向上主禱告,承諾今後為主奉獻的計劃。

平安禮

 

作為聖餐聖事禮儀(Ministry of the Sacrament)的開始,平安禮是十分有意義的。在禮儀上,這平安禮標記一方面回應基督的教導,提醒崇拜的參與者要彼此相愛(約一4:20),並到聖壇獻祭前先去與弟兄和好(太5:23-24)。另一方面:「願你們平安!」這句祝福更是復活基督臨在的標記。(約20:19、21、26) 教會作為基督在世復和的群體,信徒之間的復和及彼此相愛,便是對復活基督的明證。 

 

聖餐聖事正是讓全教會與基督共融契合的神聖時刻。平安禮正正提醒了教會存在的角色:先作復和的見證,藉聖餐在基督裏彼此聯合,並印證在基督裏聯合那份合一的恩典。
 

在平安禮中,弟兄姐妹互相用不同的方式問安,或點頭,或微笑,或握手,或擁抱,或只是眼神接觸。對於用哪種方式互祝平安並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每一位都有份成為基督平安的使者,這有別於茶餘飯後、友好間的問好;我們作為信徒,在世有使命將基督的平安帶進人群。平安禮帶領我們進入聖餐與基督聯合這豐盛的恩典裏,同時提醒我們每一位在世信徒作為基督平安的使者的責任。

 

默想 
 
  1. 在聖餐聖事禮儀開始前,你有否放下內心仇恨,尋求復和?你有否感到從基督而來的平安?
  2. 平安禮提醒了全教會眾信徒在世修和、播種平安的使命,你如何在生活裏實踐這使命?

會眾禱告

 

在主日崇拜中,會眾禱告扮演了十分特別的角色。一方面,信徒獻上禱告,回應剛宣告的聖言給予會眾的教導,並陳明信徒群體的關注與需要──結束了崇拜中聖道禮儀的部分。另一方面,信徒以奉獻自己的禱告回應上帝,也令我們聯想起將開始的聖餐禮儀;信徒同樣以奉獻餅酒作開始,進入上帝轉化我們生命的奇妙奧蹟。奉獻自身成為崇拜者生命轉化、回應上主的法門。

 

早期教會的大祝謝文,也有包含代禱部份。大祝謝文丁正是參考四世紀St Basil的大祝謝文,當中有為教會、為當地群體、天氣、信仰群體及離世聖徒代禱的元素等。會吏在崇拜裏其中一個角色,就是代表教會和會眾獻上禱告;今天我們也會邀請信徒擔任這角色。由於代禱員不是為自己祈禱,是代表全體獻上禱告,因此禱告的範圍應廣泛,既涵蓋當日經課聖言對教會的教導與提醒,又回應教會、社會和世界的需要,另外,作為聖徒相通的群體,我們為此時此地的信徒禱告,也為已故進入永恆國度的眾聖徒禱告。

 

主禮適宜在會眾禱告開始時領禱和結尾時作結,這代表了由牧者帶領會眾同心合意地集體禱告。代禱的位置方面,一般會選用讀經臺,亦有不少禮儀學者認為代禱員既然作為會眾的代表,他/她站在會眾當中禱告,更為合宜。總括而言,會眾禱告是全教會以禱告對上主聖言教導,獻上的回應。在進入奉獻禮之前,讓我們也準備獻上自己,回應聖言,以聖言為路上的光,踏上人生路。

 

默想

 

  1. 會眾禱告不一定選用禮文書的各式代禱文,嘗試根據主日經課,撰寫一篇啟應代禱文,作為靈修操練。
  2. 你對代禱員站在讀經臺上和站在會眾之間代禱有何想法?你比較贊同那一種?為甚麼?

信經

 

遠在早期教會,候洗者需要在信仰群體的見證下宣認個人的信仰。最早期的信仰宣認既簡單又簡短,如耶穌是主,是上帝的兒子等。這些簡短的宣認漸漸地發展成今天我們熟悉的《使徒信經》。後來,除了個人在領洗前的宣認,作為信仰群體的集體宣認亦逐漸確立,這主要是大公議會為抗衡早期異端,釐清大公正統信仰的努力。

 

我們在崇拜中集體宣認的《尼西亞信經》其實源自381年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本着325年尼西亞大公會議的精神而確立的。在473年,由安提亞的彼得(Peter the Fuller)倡議在聖餐崇拜中,作為全體信眾對大公信仰的共同宣認,而將此信經加入崇拜禮儀中,此舉受到教會歡迎,一呼百應,直至今日,我們在聖道禮儀中,同樣以尼西亞信經,宣認我們共同的信仰。
 

在崇拜中與不同的弟兄姐妹一同宣認信仰,是美得無比的事。一方面,這是我們聆聽聖言,領受講道中對基督真理的講解後,以信心回應上主,在眾人面前承認對上主的確信,另一方面,我們的基本信仰並非個人「領受」,在經歷日子的考驗,仍如古往今來的信徒一樣,與身邊的弟兄姊妹異口同聲地一同認信,並如聖餐將眾人在基督裏彼此聯合,我們也在大公信仰的基礎下在上主前合而為一。

 

默想

 

  1. 宣認大公信仰,同誦信經時,我們嘗試認真讀每一信點,細心咀嚼,我們所唸的,我們明白嗎?
  2. 在黑皮《公禱書》裏Merbecke譜了信經的曲譜,讓我們在頌唱信經中,一同細味大公教會自古至今的信仰。

講道:昭示永生真理

 

福音的宣告是聖道禮儀的核心,道成了肉身,聖言親自臨在我們中間,與我們同在。接着的講道也十分重要,這是上主托負歷代教會,在不同時代、不同處境,以不同文化「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2:15)。

 

在和合本用了「分解」,呂振中譯本則譯作「解析得得體」,orthotomeo字面原意是在崎嶇的地勢上修築一條直路,以便途人能直接通過。從這聖經意像去思想講道的意義,令筆者想起為上主修直道路、為他人預備迎接基督的施洗約翰。的確,講員在講道臺不是隨便發表自己的見解,而是以當日的經課為中心,貫通經文當中上主在此時此地與信徒分享的信息。講道臺是以聖言為中心的堅固堡壘。

 

「分解」與「析」字都有「破開」之意,當代禮儀學者也十分重視聖道禮儀與聖餐禮儀的呼應,在聖餐禮儀中,主禮擘開生命之糧(Breaking of the Bread),分享基督的身體。同樣講道是辨析聖言真道(Breaking of the Word),正如普天頌讚第251首永生之言(Break Thou The Bread of Life)的歌詞:「擘開生命之餅,充我靈飢……昭示永生真理,使我遵循……。」願這首聖詩成為每位聽道與領受聖餐的信徒共同的祈禱。

 

默想

 

  1. 文中我們談到講員在講道中應有的態度與及注意的事項,那麼,聽道的會眾在心態上應有何準備?
  2. 你曾否將聖道與聖餐彼此的關係,作深入反省?當中你又看到甚麼關聯?

福音的宣告

 

福音的宣告是聖道禮儀的高峰。在福音行列走入會眾中間時,我們會同唱升階聖詩,迎接基督聖言臨到我們的中間,充充滿滿的有真理,有恩典。

 

升階聖詩的揀選絕不應偏離當日福音的主題,這聖詩應為準備會眾領受福音信息。在福音行列中,福音員高舉福音書,象徵着基督在聖言中臨在,而福音在信徒群體中心的宣講正揭示道成肉身的主正透過聖言住在信徒中間,若我們聆聽聖言,存在心中,並切實履行上主的教導,上主便與我們同在。
 

福音員在宣告基督聖言前,會走到主禮跟前尋求祝福,主禮會以十架聖號祝福福音員(而非福音書),並以下面禱文祝福:

 

「願上主在你心中,亦在你嘴唇上,使你堪配宣講上主的福音,奉聖父、聖子及聖靈的名,阿們。」
 
 
當宣告福音完畢後,福音員親吻福音書,並靜心禱告說:「願福音的恩言抹乾我們的罪。」
 
這兩段禱詞不單適用於福音員,也適合每一位領受福音的信徒為自己祈禱,讓自己成為上主在世的福音宣告者。
 
如果由主禮親自誦讀,他亦是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去恭讀,讓會眾同以榮耀上主、讚美基督的心去恭聽。
 

默想

  1. 在崇拜中福音的宣告時,你有否懷着虔敬的心聆聽,並讓基督的聖言影響自己的言行?怎樣聆聽方能幫助我們切實履行上主的教導,與上主同在?
  2. 嘗試在準備宣告福音時,與福音員默念同樣的禱文,讓我們配得成為上主在世的福音宣告者。

詩篇與靜默

 

主日經課環環相扣,從舊約、書信和福音經課表,我們可以找到該主日崇拜教導信徒的訊息,若教友靜心聆聽上主的聖言,或可在牧師講道前,已能從中有所領受。而當中,詩篇與及經課間的靜默時間絕對能幫助信徒收歛心神,諦聽主道。
 

主日所揀選的詩篇主要是回應第一段經課的內容。有些聖堂由詩班唱出全篇,有些則以答唱形式演繹:會眾只重複頌唱答句,亦有些只由領讀者讀「啟」、會眾讀「應」的方式誦讀。奧古斯丁曾說:「頌唱的祈禱是雙倍的禱告。」因為這不獨是頭腦的禱告,讀唱讓全人投入其中,以致整個禱告不止局限在理性,也是全人的認信,當信徒能以全人投入以詩篇回應上主聖言,這幫助我們內心的耳朵更加開放,迎接上主聖言。

 

此外,經課與經課之間有一段短暫的寧靜時間。我們不鼓勵讀經員不間斷地誦讀經課,當中短暫的停頓為要建立一道心的橋樑,幫助信徒咀嚼及消化經文中上主的聖言,好叫他們能專注,並帶着期望,去理解上主在該主日要向他們說些甚麼。
 

默想

 

  1. 《詩篇》是歷代信徒的靈修寶庫,你有否善用這寶庫增進自身與上主相遇的機會,與上主建立更深厚的靈性關係?
  2. 在主日崇拜聆聽聖言時,你有否專注聆聽,享受當中靜黙的時間,領受上主聖言中的真道?

聖道禮儀

我們用了數星期思想崇拜第一部分〈召聚〉的意義,現在我們進入第二部分:〈聖道禮儀〉。當信徒準備好自身,專注齊心敬拜上主,上帝的啟示便會透過祂的聖言,臨到信眾,並開悟他們的人生。

 

遠在早期教會時代,主日崇拜已經開始以頌讀舊約聖經、使徒書信和講道,作為聖餐前的準備,這基本的結構一直流傳至今。在舊有教堂建築,聖道禮儀及聖餐禮儀這兩個崇拜的核心也有着相應的設備;讀經臺作為聖道禮儀有形的象徵,而聖桌則標誌着聖餐崇拜,這兩者都先於其他禮儀之前發展,也標示着聖道與聖餐至始至終在信徒生命的重要性。
 

談到聖道禮儀,主日經課並不是隨着主禮喜好而選編。香港聖公會於2013年將臨期起已劃一使用《修訂通用讀經表》,務求所有教友不論身處那一個牧區,都能與普世聖公宗和主流宗派的信徒聆聽一樣的聖言,突顯上主真道的普世性,與及我們所宣揚的基督乃是上主獨生的聖子,唯一的道成肉身。  

 

默想 

 

  1. 在主日崇拜時,你喜歡用耳朵聆聽聖言,還是靠眼睛閱讀經文?你認為兩者對吸收經文中的聖言,有何分別?
  2. 主日的經課絕非隨意選取,三段經文均互有關連,有着中心思想,試在本主日經課中,找出本主日聖言教導我們的主題。

 

祝文

 

我們要來到聖餐崇拜召聚(gathering)部份的尾聲,當會眾以《榮歸主頌》心口唱和讚美上主後,我們以該主日《祝文》同心禱告。《祝文》(Collect)在天主教彌撒經書又稱《集禱經》,這一名稱比「祝文」一詞翻譯得更傳神,一方面,這提醒每一位參與崇拜的信徒,我們齊集為要一同禱告上主。另一方面,每主日祝文,皆與當日三段經課互相呼應,濃縮了經文教導,也為當日崇拜的主題教導(講道),有着指引的作用。

 

現時沿用的祝文可追溯至公元五世紀的羅馬教會,而克藍瑪大主教(Thomas Cranmer)在16世紀編修公禱書時,現存大部份主日祝文,也是由他揀選及編譯為英語。祝文的結構有其特定形式,主要分為五個部份:

 

1) 向上帝聖父獻上禱告,但有時為着捍衛聖子耶穌基督的神性,有小部份祝文是向聖子獻上禱告。
 
2) 陳述上帝某種特定的屬性,這往往是第三部份祈求的基礎。
 
3) 祈求通常以全體教會的名義向上主祈求。
 
4) 陳述祈求的目的。
 
5) 以聖子耶穌基督為中保,將禱告獻呈父上帝作結。
 

每主日祝文不單幫助全體會眾準備心靈向主一同禱告,其內容更是很好的靈修材料,幫助我們更認識上主,更懂該如何禱告。

 

默想
  1. 試選擇數篇你喜愛的主日祝文作為靈修材料,思想裏面對你靈性生命的啟迪。
  2. 嘗試在祝文中找出那五個部份,並學習以這方式禱告。

榮歸主頌

 

《榮歸主頌》這首拉丁文讚美詩早於五世紀在早禱使用,只在一些節慶時(特別在聖誕期)在聖餐崇拜開始時頌唱。有一段時期,西方教會對這首詩歌極為重視,只在有主教主禮的聖餐時才可頌唱。在今日香港聖公會慶祝復活守夜崇拜,我們也根據古老的傳統,在鐘聲、掌聲中歌頌,讚美復活的主!自十一世紀開始,《榮耀主頌》成為主日聖餐崇拜開始的頌歌,只有在將臨期和大齋期除外,在《公禱書》(1662)及香港過去的黑皮公禱書中,《榮歸主頌》被置於聖餐崇拜的末段,作為復活的群體在領受聖餐後,對上帝最高的讚頌。但在近代的禮儀發展,我們已將《榮歸主頌》回後至崇拜開始的部分,讓信徒在崇拜一開始,便召聚心神,以讚美上主為念。

《榮歸主頌》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靈感取自路2:14,在基督降生的晚上,天使向牧羊人歌唱;第二部分是信徒對全能的主、天上的主,上帝聖父獻上頌讚;第三部分指向基督,特別感謝祂除去我們的罪,並為我們禱告的恩典。這呼應施洗約翰在約1:29以上帝的羔羊這意象,將耶穌跟逾越節羔羊聯繫起來。這篇頌歌既是讚美,也是禱詞,在尾段,我們懇求基督垂憐我們,俯允我們的禱告,並認信基督乃三位一體、獨一神聖聖子,我們的主。

固此,《榮歸主頌》就好像每主日崇拜的序曲,它點出了崇拜的重點,提醒我們到底為何聚在一起,又為誰而成為一個崇拜群體,當我們認清我們的主,我們便更有力,用生命作為活祭,向上主獻上至高的讚頌。

默想

  1. 奧古斯丁曾說:「詠唱的禱告是雙倍的禱告。」因為這超越了頭腦的禱告,而是用上感情來頌唱。唱頌《榮歸主頌》時,你有何感受?
  2. 試研讀路2天使向牧羊人報喜的故事及約1施洗約翰向其門徒講論耶穌的故事,在默想《榮歸主頌》時,對你有何意思?

從認罪至赦罪的屬靈歷程

 

    要準備心靈進入崇拜的狀態,及準備自己進入與上主共融的聖餐團契中,認罪及赦罪是聖餐崇拜十分重要的準備。在崇拜的開始,信眾求主潔淨我們內心,繼而靜思己過,在上主施恩寶座前認罪悔改,尋求赦免,然後歡天喜地參與那赦人罪、復活的救主為每一位重新得救的子民預備的筵席,這是十分合宜的。

 

    在聖公宗傳統,我們在崇拜裏以集體認罪,而不是以個人告解形式進行。認罪的重點不是要臚列我們所有罪惡的意圖或曾做過的一切罪行,我們不可能承認所有罪過,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犯過多少罪。認罪最重要的是承認自己是罪人,並需要上帝的寬恕。在崇拜中認罪往往伴隨着主禮聖品赦罪的宣告,這正表明上帝立刻赦免所有悔改的罪人。

 

    認罪與聖餐禮也密不可分,在林前11:28,保羅寫道:「人應當自己省察、 然後喫這餅、 喝這杯。」

 

    他提醒信徒在領受聖餐前,需要省察自己,在上帝施恩聖桌前保有清潔及痛悔的心,認罪確是最合宜的自我省察和準備。如此,被赦罪的我們在基督裏得着平安,得着與主聯合的恩典。

 

默想

 

  1. 默想認罪文的內容,你認為個人告解與集體以認罪禱文認罪意義有何不同。

 

  1. 每次認罪前,請好好把握那段寧靜的時間,摯誠地向上主表達內心的悔意,並增強改過的決心,真誠求上主幫助。你會發現整個認罪與赦罪的禮儀是一次出死入生的屬靈旅程。

 

默想《求潔心禱文》

 

    當主禮聖品向信徒問安後,接着便帶領他們一同以《求潔心禱文》(The Collect for Purity) 禱告,準備他們以正確的心態參與聖餐崇拜。原來早於11世紀,英格蘭教會的彌撒經已收錄了這禱文,作為教士在彌撒前準備自己心神的禱文。及至到宗教改革時代,Thomas Cranmer把這拉丁禱文翻譯成英文,並把它放在《公禱書》聖餐崇拜的開始部分,讓所有參與崇拜的信徒,一同求主潔淨內心,準備自身投入敬愛上主的崇拜歷程。

 

    這禱文還出現於英國14世紀靈修瑰寶《不知之雲》(The Cloud of Unknowing) 的序言,可見這禱文無論作為靈性生命尋索的起始,或是崇拜生活的開始也別具靈修意味。現在讓我們一同默想這禱文:

 

 「全能的上帝,凡人的心,在你面前無不顯明;心裏所羨慕的,你都知道;心裏所隱藏的,也瞞不過你。」

 

    當我們每主日踏進聖堂,無論以為自己有多好,甚至連自己也欺騙了,隱藏在內心的罪在全能的上帝面前也無所遁形。正如我們的始祖亞當和夏娃犯罪後,只有赤裸裸地面對上帝,不能掩飾自己從罪而來的羞愧和悔疚。

 

「求你賜聖靈,感化我們,潔淨我們的心思意念,」

 

   人不能用任何方法抹去由罪帶來的羞愧,只能透過聖靈的工作。我們面向上主,唯一能做就是懇求聖靈在我們生命中彰顯大能,淨化一切令我們遠離上主的惡念。

 

「使我們盡心愛你,恭敬歸榮耀與你的聖名;」

 

    這是整個禱文的核心。經歷聖靈的淨化,在世的信徒意識到罪污得潔淨,淨化的心靈能以整全的生命更完滿、盡心、恆常地敬愛上主,崇拜上主。

 

默想:

 

1.      直至今天,《求潔心禱文》仍是聖公宗不同國家的《公禱書》常用的準備禱文。讓我們在主日以此禱文禱告時,細意咀嚼箇中的屬靈意味。

 

2.     本週閱讀以下經文,思想與《求潔心禱文》的關係:來4:1-13; 10:26-28; 4:19-24

奉上主的名問安

 

在聖餐崇拜的第一部分「召聚」,每一位來到教堂的信徒皆回應上帝的呼「召」,「聚」集在一起,同心以禱告及讚美,靜思自己的過錯,準備好自己的內心,聆聽上帝聖言的教導。

 

上帝呼召我們奉衪的名聚集崇拜衪,我們既是奉父、子、聖靈的名受洗歸入基督的門徒群體(太28:19),我們也要以稱頌三一上主的聖名開始崇拜。
 

主禮聖品奉上主的聖名向會眾問安後,才用自己日常的說話向會眾問安。這項禮儀建議其實十分有意義。在我們準備自己,崇拜上帝之先,我們認清自己為何而聚集在一起;我們不是來會一會朋友,也不是來聽一堂道,看看牧師的說話對自己生命有何提醒或參考。

 

我們崇拜因為我們是受洗歸入基督的門徒群體,我們來是遵從上主的命令,其他一切應是次要。在崇拜開始的時候,我們到底有沒有調教好自己的焦點,清楚為何而來,為何參與崇拜?讓我們認清這點,為一生的崇拜生命作好準備。

 

默想:
 
  1. 禮文中不少問安的啟應文皆源自上主聖言,本星期請大家細閱:帖後3:16 ; 路得記2:4 ; 提後1:2 ; 約二3。
  2. 對你來說,「奉上主之名作好生命的準備」這一提醒意味着什麼?

為什麼我們召聚在一起

 

崇拜的第一部分是「召聚」(the gathering),為甚麼我們要在主日聚在一起呢?

 

我們來到聖堂,為的是要接受上帝呼召,慶祝和記念上主的偉大故事。上主創造我們這個世界,祂愛我們到底,甚至差祂的獨生子耶穌,成為我們一分子,降生世上並與我們一同生活。祂為着我們的罪釘身十架受死、復活,我們亦因祂而得着寬恕赦免,得着永恆的生命。

 

我們來到聖堂,同時也是為着慶祝和記念我們自己的故事,也就是出於你和我充滿盼望、恐懼、喜樂和憂傷的故事。我們每一個生命在上帝眼中都看為寶貴,祂知道我們的故事,更讓我們的生命故事參與在祂神聖偉大故事之中。

 

在聖餐禮中,我們藉着分享基督的聖體寶血,在我們的生命故事裏也分享着基督的生命,讓我們跟祂出死入生,得着使命、榮耀與盼望。

 

默想:

 

  1. 每主日,我們被呼召聚集一起崇拜上主,對你來說,上帝偉大的故事哪一部分對你最為重要?

 

  1. 在你生命故事的哪一部分,你認為最需要上帝參與,分享基督的生命,讓你往後的生命故事得以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