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

We Cannot Measure How You Heal (Tune: Ye Banks and Braes; 3vv) [with lyr...

1 We cannot measure how You heal
or answer every sufferer’s prayer,
yet we believe your grace responds
where faith and doubt unite to care.
Your hands, though bloodied on the cross,
survive to hold and heal and warn,
to carry all through death to life
and cradle children yet unborn.

2 The pain that will not go away,
the guilt that clings from things long past,
the fear of what the future holds,
are present as if meant to last.
But present too is love which tends
the hurt we never hoped to find,
the private agonies inside,
the memories that haunt the mind.

3 So some have come who need Your help
and some have come to make amends,
as hands which shaped and saved the world
are present in the touch of friends.
Lord, let Your Spirit meet us here
to mend the body, mind and soul,
to disentangle peace from pain
and make Your broken people whole.

1 我們無法衡量你如何醫治,
或回應每一位受難者的禱告,
但我們相信,祢的恩典會回應,
當信心與疑惑交織成關懷時。
你的雙手,雖在十字架上沾滿鮮血,
卻依然存在,扶持、醫治、警示,
帶領眾人渡過死亡,走向生命,
並撫慰尚未出生的兒女。
2 揮之不去的痛苦,
對往事揮之不去的愧疚,
對未來的恐懼,
都彷彿注定要持續存在。
但愛也同樣存在,它撫慰著
我們從未想過的傷痛,
內心深處的痛苦,
縈繞心頭的回憶。
3 因此,有些人來尋求你的幫助,
有些人來彌補過失,
如同那雙塑造並拯救世界的雙手,
如今在朋友的觸摸中。
主啊,願祢的靈在此與我們相遇,
療癒我們的身心靈,
將平安從痛苦中解脫,
並使祢破碎的百姓得以完整。

The Summons

1. Will you come and follow me If I but call your name? Will you go where you don’t know And never be the same? Will you let my love be shown, Will you let my name be known, Will you let my life be grown In you and you in me? 2. Will you leave yourself behind If I but call your name? Will you care for cruel and kind And never be the same? Will you risk the hostile stare Should your life attract or scare? Will you let me answer pray’r In you and you in me? 3. Will you let the blinded see If I but call your name? Will you set the pris’ners free And never be the same? Will you kiss the leper clean, And do such as this unseen, And admit to what I mean In you and you in me? 4. Will you love the ‘you’ you hide If I but call your name? Will you quell the fear inside And never be the same? Will you use the faith you’ve found To reshape the world around, Through my sight and touch and sound In you and you in me? 5. Lord, your summons echoes true When you but call my name. Let me turn and follow you And never be the same. In your company I’ll go Where your love and footsteps show. Thus I’ll move and live and grow In you and you in me.


1. 如果我呼喚你的名字,你會來跟隨我? 你是否願意前往未知之地, 從此不再是曾經的自己? 你願不願意讓我的愛展現, 你是否願意讓我的名字為人所知, 你是否願意讓我的生命 在你心中,你在我心中,成長? 2. 如果我呼喚你的名字,你會捨棄自我? 你是否願意在乎殘忍與善良, 從此不再是曾經的自己? 你是否願意冒著被敵意注視的風險, 你的生命是吸引人還是令人恐懼? 你願不願意讓我回應你的禱告? 在你心中,你在我心中? 3. 如果我呼喚你的名字,
你是否會讓盲人重見光明? 你願不願意釋放囚徒, 從此不再是曾經的自己? 你願不願意親吻痲瘋病人,潔淨他, 並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 承認我的意思? 在你心中,你在我心中? 4. 如果我呼喚你的名字, 你會愛上你隱藏的那個「你」嗎? 你會平息內心的恐懼, 永遠不再是以前那個你嗎? 你會用你找到的信念, 重塑周圍的世界, 透過我的視覺、觸覺和聽覺, 在你心中,你在我心中? 5. 主啊,祢的召喚真實迴響, 只要你呼喚我的名字。 讓我轉身跟隨你, 永遠不再是以前那個你。 我將與你同行, 去往你的愛與足跡所在。 如此,我將在你心中,你心中, 行動、生活、成長。

愛歐娜主日崇拜:盼望中的等待

 主題經文靈感

「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賽9:2
「我們在盼望中得救」(羅8:24
「願你的國降臨!」(太6:10


1. 靜默進堂(2–3 分鐘)

  • 空間中僅點燃一根蠟燭,象徵「盼望之光」。
  • 播放簡單背景音樂或鐘聲。引導會眾靜默預備。

🕯 2. 開場禱文

領:在黑暗的季節裡,主啊,我們張望,
眾:等候晨光破曉。
領:在失落與疑惑中,我們仰望,
眾:願祢的臨在成為我們的盼望。
領:我們不以虛假平安自慰,
眾:我們真實地等待祢──和平的君王。


🎶 3. 詩歌敬拜

選用緩慢、深沉而富有希望意涵的詩歌:

  • Christ Be Our Light(主成我光)
  • Wait for the Lord(來自 Taizé,適合反覆吟唱)
  • In the Darkness of the WaitingIona詩歌,表達渴望與盼望)

📖 4. 聖經誦讀與默想(可加入多位朗讀者)

經文建議:

  • 詩篇 130:「我從深處向你呼求」
  • 羅馬書 8:18–25:「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在盼望中得救」
  • 路加福音 1:26–38:「馬利亞的回應:我心尊主為大」

默想段落(可靜默或主領者誦讀):

在等待中,我們不是被遺忘的。
在黑夜中,主的光並未熄滅。
主在我們的痛中與我們同在,
主在沈默中仍在傾聽。
祂來了,也必再來。

(靜默 1–2 分鐘)


🙏 5. 代禱與回應

禱告格式(領眾呼應式):

領:為那些在等待診斷、等待答案的人……
眾:主啊,求你臨近。
領:為流亡者、無家可歸者、等待庇護的人……
眾:主啊,求你施恩。
領:為我們的教會、城市、世界——在黑暗中尋找方向的……
眾:主啊,願你的光臨到。

(可邀請會眾寫下他們「等待」的內容,放入「祈禱碗」)


🕊 6. 聖餐禮(簡約愛歐娜式)

領:這是為等待的人設的筵席,
是為飢渴、疲乏、失落者所預備的餅與杯。
我們不是靠答案得餵養,
我們是靠主的同在得著盼望。

(發放餅與杯時可吟唱短歌,如《Eat This Bread》或《Jesus Christ, Bread of Life》)


🎶 7. 回應詩歌(崇拜結尾)

  • You Are the Light That the Darkness Fears
  • 或使用泰澤風格短歌,如《The Lord is My Light

📣 8. 差遣與祝福

領:去吧,在等待中堅持,在黑暗中懷光,
願你成為別人眼中的希望之光。
願基督的光照你、住你裡面、也透你而發光。

眾:阿們。

(燭光由中央傳遞到會眾,每人舉一燭出堂)

愛歐娜風格的主日崇拜

  

以下是一份完整的愛歐娜風格主日崇拜流程設計,融合其靈修特色、禮拜語言、社會意識與音樂靈性。你可用於教會主日崇拜、小組聚會或退修會,也可彈性調整以適應本地教會處境。


🌿 愛歐娜風格主日崇拜設計

主題:在平凡中遇見上帝(God in the Ordinary
色彩建議:使用自然色調(綠、藍、土色),空間布置可融入石頭、水、燭光等自然元素。


崇拜流程與禮文設計

1. 🔔 聚集前靜默(2–3分鐘)

  • 空間安靜,播放柔和背景音樂或自然聲音(風、鳥鳴、水流)。
  • 鼓勵會眾靜默安頓,準備進入敬拜。

2. 🕯【進堂與開場禱文】(主領者)

主啊,我們不僅在教堂中尋找祢,
也在街道、在工作中、在破碎中、在日常裡遇見祢。
願今天,我們的眼被打開,
看見祢藏身於平凡的光景中。

(點燃中央燭光,象徵基督的臨在)


3. 🎶【詩歌敬拜】(選2–3首,簡潔且可合唱)

推薦曲目(來自愛歐娜資源):

  • Take, O Take Me As I Am
  • Will You Come and Follow Me》(The Summons
  • We Cannot Measure How You Heal

4. 📖【聖經讀經與默想】

經文建議

  • 路加福音 24:13–35(以馬忤斯路上的耶穌)
  • 詩篇 139(上帝無所不在)
  • 馬太福音 25:35–40(在最小者中看見主)

簡短默想分享(可由牧者或會眾領讀):

「主在我們未察覺之時同行,
在我們沮喪時並肩走路,
在日常飯桌中顯明祂的同在。」

(接著 1–2 分鐘靜默)


5. 🙏【群體禱告與代求】

可以使用以下結構:

領:主啊,在我們勞碌的生活中,
眾:求祢賜我們安靜的心。

領:為我們所忽略的人——貧窮者、無聲者、被遺忘者,
眾:主啊,憐憫。

領:為受戰火、氣候災難、孤單壓迫的人
眾:主啊,願祢的國降臨。

(邀請會眾安靜地低聲禱告,或交出個人禱告紙條,放在禱告籃中)


6. 🍞【聖餐(可選)】

簡樸而具詩意的版本:

主耶穌,在破碎的餅與倒出的杯中,
我們記念祢的愛與陪伴。
願我們也成為祢的餅,分給世界,
成為祢的杯,為世界傾倒。


7. 🎶【回應詩歌】

選擇一首回應式詩歌,如:

  • Christ Be Our Light
  • 或使用凱爾特風格重複式短歌(如〈Ubi Caritas〉)

8. 🕊【差遣與祝福】

領:去吧!不只在神聖之地,
也在市場、在街道、在家庭中尋找上主。
願主的光照亮你每日的腳步,
願你成為祂在世上的見證。

眾:阿們。

(點出中央燭光分送小蠟燭象徵每人皆蒙差遣)


📘 補充資源包建議(供製作印刷手冊)

資源

說明

A Wee Worship Book

經典愛歐娜禮拜手冊,含禱文與彌撒文本

Iona Abbey Worship Book

適合完整崇拜流程設計與節期應用

Iona Prayer Circle

提供每日禱告文本與代禱事項

 

愛歐娜社群對當代教會崇拜改革的貢獻

  

愛歐娜社群(Iona Community)對當代教會崇拜改革的貢獻是深遠而具突破性的。他們不只是創作詩歌,更是在整體禮拜神學、崇拜語言、靈性實踐等方面提供了更新的典範。以下從六個關鍵面向來說明其對當代教會崇拜的影響與貢獻:


🎶 一、禮拜音樂的創新與普世化

🔸 貢獻:

  • 推動「簡單卻深刻」的崇拜詩歌風格,易於群體合唱。
  • Wild Goose Resource Group(由 John Bell 領導)創作大量新詩歌,結合聖經文本與當代處境。
  • 引入來自全球教會(如非洲、亞洲、拉丁美洲)的旋律,拓展西方教會的敬拜想像。

🌍 影響:

  • 增加教會音樂的文化多元性與參與性。
  • 許多詩歌成為跨宗派禮拜的經典(如〈Take, O Take Me As I Am〉、〈Will You Come and Follow Me〉)。

🕊 二、包容性與詩意的禱告語言

🔸 貢獻:

  • 拋棄傳統過於男性化與僵化的神稱語言,創造詩意、包容且具象徵性的禱文(如稱上帝為「母鷹」「舞者」「安息之所」)。
  • 採用中性語言與開放式結構,讓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在敬拜中找到歸屬感。

📖 例子:

  • A Wee Worship Book 收錄的禱告多以日常語言、詩句與沉默間隔組成,營造敬畏與親密交錯的敬拜氛圍。

🧑🤝🧑 三、強調群體參與與行動回應

🔸 貢獻:

  • 崇拜不只是「觀看儀式」,而是「一起參與」,強調整體會眾在禱告、朗讀、歌唱與默想中的參與。
  • 鼓勵「從禮拜走向世界——每場崇拜都以實際行動的邀請作為結尾。

📌 行動性例子:

  • 為難民設立代禱角落
  • 崇拜中插入公義議題的省思(貧窮、氣候、和平)

📚 四、崇拜內容與神學密切連結

🔸 貢獻:

  • 崇拜設計扎根於聖經敘事與基督教節期(Advent, Lent, Pentecost等),但常以新的詮釋方式呈現。
  • 拒絕空洞儀式,強調內容的誠實與真實——即便要呈現苦難、憂傷或質疑,也不回避。

💡 舉例:

  • 在十字架週(Holy Week)使用戲劇與默想交錯的方式呈現基督受難。

🔥 五、以邊緣神學視角重新詮釋崇拜

🔸 貢獻:

  • 崇拜的焦點從「強者」轉向「弱者」——聖餐桌不只是屬靈象徵,也是平等與共享的行動象徵。
  • 特別重視被排擠者的聲音:貧窮者、女性、移民、LGBTQ+

🕯 象徵實踐:

  • 使用蠟燭、石頭、水等自然元素,使敬拜觸及人的感官與情感。
  • 在聖餐禮中刻意簡化儀式,以突顯「每人皆蒙邀請」的主題。

🧭 六、為後現代教會探索靈性空間

🔸 貢獻:

  • 提供結合沉默、詩歌、朗誦、冥想的新型態靈修禮儀,回應現代人靈性飢渴。
  • 創造「非教堂空間中的崇拜」:如在街頭、工廠、監獄、自然中舉行禮拜。

📘 愛歐娜社群崇拜資源(推薦)

資源名稱

說明

A Wee Worship Book

核心禱告手冊,含早禱、晚禱、主日禮拜等多種模版

The Iona Abbey Worship Book

愛歐娜修道院現行敬拜手冊

He Was in the World

以基督受苦為主題的崇拜資源

Enemy of Apathy

針對聖靈主日與女性神學的詩歌集


總結:

愛歐娜社群讓崇拜成為一場生活的轉化,不只是儀式的重複。他們幫助教會恢復敬拜的詩意、社會性與共同體性,使信仰在當代世界重獲靈魂。

愛歐娜社群年表

  

以下是根據歷史資料整理的《📅愛歐娜社群(Iona Community)發展年表》,幫助你掌握其形成、擴展與全球影響的歷程:


📅 愛歐娜社群年表(Iona Community Timeline

🔹 公元563聖哥倫巴建立愛歐娜修道院

  • **聖哥倫巴(St. Columba**從愛爾蘭渡海來到蘇格蘭愛歐娜島,建立修道團體。
  • 此地成為凱爾特基督教傳播中心,並對蘇格蘭與北英格蘭的基督化產生深遠影響。

🔹 1938愛歐娜社群正式成立

  • **喬治·麥克勞德(George MacLeod**帶領神學生與工人一起重建愛歐娜修道院,
    開始一個將禱告、勞動與社會關懷結合的基督徒社群。
  • 社群強調 共同生活、每日禱告、神學訓練與社會參與

🔹 1940年代社群誓約制度成形

  • 成員每年立約,承諾遵行靈性紀律、簡樸生活、社會正義與和平行動。
  • 愛歐娜社群成員分布在英國各地,透過誓約與定期聚會維繫關係。

🔹 1957成為跨宗派靈性運動

  • 愛歐娜社群逐漸吸納來自不同宗派(長老會、聖公會、循道會等)的基督徒,
    強調合一靈性、共同敬拜、接納差異

🔹 1970年代社會公義行動加強

  • 社群開始介入社會運動:貧窮、核武抗議、性別平權、環境議題。
  • 與工人團體、和平組織合作,形成靈性+行動的典範。

🔹 1980年代 — Wild Goose Resource Group 成立

  • John Bell 等人創立敬拜資源小組,出版新詩歌與禱文集(如 A Wee Worship Book)。
  • 音樂與語言具有現代感、包容性與詩意風格,深受全球教會喜愛。

🔹 1990年代全球化與數位資源擴展

  • 出版多本靈修書籍、祈禱書與詩歌集(Celtic Benediction, He Was in the World 等)
  • 建立與全球屬靈夥伴的連結,包含南非、印度、北美等地的基督徒社群。

🔹 2000愛歐娜修道院翻修完成

  • 重建工作完成,修道院成為屬靈朝聖與退修中心,每年吸引數千名訪客。

🔹 2020 — COVID-19 疫情中的線上靈修

  • 愛歐娜社群推出線上晨禱、晚禱、網路崇拜與祈禱會,擴展至全球信徒。

🔹 今日持續成長的靈性網絡

  • 社群致力於:「在信仰與行動之間建立橋樑」
  • 成員遍及全球,透過誓約、禱告、崇拜與公義行動維繫社群生活。

📖 延伸閱讀建議

  • Living the Word, Resisting the World: The Life of George MacLeod
  • Iona: A Pilgrim's Guide by Peter Millar
  • Love and Anger: A Pastoral Theology by John B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