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主耶穌基督在世的時候,許多人跟隨祂。不過,這些人的目標不盡相同:有的人是愛聽祂的講道;有的人是佩服祂的品格;有人是存心好奇,願意看看祂行神蹟;更有些群眾是思想在胃裏,“民以食為天”,為了經濟目的,欣賞主能使魚餅變化增多,跟從祂的路線,可以吃餅得飽!

  門徒們不枉跟隨主,到底是內行,從主的身上,懂得了甚麼是最重要的。他們不求學講道法,能夠口若懸河,會字正腔圓;也不求主傳授幾套行神蹟奇事的本領,可以轟動一時,吸引群眾;他們從主的身上,看見了禱告的榜樣,知道那是最要緊的,是屬靈生活的根本,是事奉能力的泉源。他們的請求:“求主教導我們禱告”(路111)。

  主不負門徒的期望,教導了他們禱告。門徒們不負主的教導,實行了主對禱告的教導。新約的教會在五旬節的禱告中誕生了,也在禱告中滋長。

  這新生的教會,是一無所有的小群,卻能藉著禱告經歷迫害,勝過仇敵,站立得穩,而且迅速的發揚擴展。顯然的,不是由於人的力量,不是靠著天然的條件,而是透過禱告,跟屬天的超自然能源聯結在一起,才有如此奇妙的效果。

  因此,新約的教會是禱告的教會,他們的傳道人是禱告的人。使徒們說:“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徒六:4)。

  這裏的工作次序是,祈禱在傳道之先。他們不僅以祈禱準備工作,而是把祈禱列為工作,而且列為最優先的工作。當祈禱與行政工作的時間衝突,依屬世的作法,是看重綜攬庶務的權力,抓緊不放,減少了人看不見的祈禱,有誰會曉得?但使徒們不此之圖,採取屬靈的看法,看忙於事務為祈禱的攔阻,寧把行政事務委任別的人去作,而不肯犧牲祈禱,不肯在祈禱上面馬虎。

  這是初期的教會。這是增長的教會。

  在今天,教會的情形可就不同了。我們知道有許多教會在邀約“講員”的,但你可曾遇到過誰請“禱告員”?不少教會招聘“傳道人”,但有誰肯雇用“禱告人”?如果有一個神學畢業生說:“我的專長是禱告”,情形是大概他需要準備長期“待業”,絕不算意外。不過,主耶穌說:“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太二一:13),卻沒有提過成為說教場。

  今天,我們教會的資源比初期的教會多,我們所面臨的困難不比初期教會大;但教會的進展和品質,卻都遠遠趕不上初期的教會。我們教會的影響力很微弱。我們失去了那“攪亂天下”(徒一七:6)的能力和雄心。我們失去了那“瘟疫”(徒二四:5)般的感染力。當世界的價值觀錯誤,是非顛倒的時候,教會並沒有提供正確的道路。教會變成了最多只能說是溫和的好人,躲在那裏獨善其身,連抗議的氣力都缺少。

  是甚麼時候,我們安於保持這種可憐相?原因在哪裏?這是“你們是世上的鹽…你們是世上的光”(太五:13-14)的定義嗎?是誰允許教會放棄了主交託的使命?

今天的教會,努力只在人的嘴上,主不降下恩雨,就是偏偏不見增長。甚麼原因?是因我們忽略了在禱告方面的投資。倚靠“馬的力大,人的腿快”,而缺乏用膝跪行天路,而在主的道上沒有理想的進步,全然不是意外。

  禱告不只是教牧人員的責任,也不只是教牧人員的特權;而是每一信徒的工作和事奉,是絕不能讓棄的權利。如果他不參與禱告,就該為他代禱。

  功利主義的迷霧,彌漫了教會的屬靈感應,使負責人注重向財主伸手乞討,而不向上帝舉手祈禱;他們私下說祈禱是“屬靈高調”,沒速效,不實際,甚至加以嘲笑,譏諷。為了要在聖靈缺席之下,推進他們的“聖工”,而把瑪門捧上了寶座供奉,讓金錢萬能挂帥;結果,自然是為了組織擴張,只好壓制良心得聲音,在真理上妥協。不義之財進了聖庫,不管沾染多少血淚,多少不潔;結果,失去了聖潔,也失去了聖潔的主。

  把話說得更清楚,更真實一點:

  不禱告的教會,不僅是與上帝絕交,然後一事不作;而是不理上帝,卻繼續挂著上帝的招牌,作他自己的事情,當然用的是人的手段,方法。這樣,教會在屬靈上不增長是肯定的,卻可能在屬世方面,發展成走樣的怪物。這才是最可怕,最褻瀆上帝的事呢!

  當我們的教會事工走了樣的時候,唯一的道路是回頭路;我們應當思想,回復山上指示的樣式。

  先知以利沙的門徒,去約但河邊砍伐樹木的時候,竟把斧頭掉在水裏。那智者說:“鐵器鈍了,若不將刃磨快,就必多費氣力”(傳一○:10),可以想像,空有斧而無頭,怎會搞得出甚麼效果?

  讓我們思想這裏的教訓:斧頭伐木的效用,是在於頭的重量,和刃的鋒利,二者合在一起。用來比擬事工上的效能,刃可比作智慧和口才,看不見的重量則是能力。儘管斧刃像剃刀般的鋒利,如果沒有分量,卻砍不了樹,必須二者配合。倘若完全沒有斧頭,剩下的除了失敗還有別的嗎?

  他儘可尚未成功,繼續努力,再努力。他可以揮舞斧柄,精彩動人,甚至可以自我安慰;但一項確定的事實是,工作必然沒有實在效果,不能砍伐木料,不能達到擴建房屋的原來目的。先知門徒沒有隱瞞這項問題,立即報告了先知以利沙,並且將斧頭失落的那地方,指給了先知看;“以利沙砍了一根木頭,拋在水裏,斧頭就漂上來了”(王下六:1-7)。

  他作對了。教會的主說:“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裏墜落的,並要悔改”(啟二:5)。

  悔改,是恢復能力之路的開始。這證明也是我們所應當作的。不要儘作揮舞斧柄的把戲,雖然吸引人,作熱鬧,卻沒有實際效果,不能使人重生得救。

  教會缺乏禱告,必然缺乏聖靈的能力,盡可以講“教會增長”,多多講,可惜只是講得熱氣,教會卻偏偏不增不長!我們必須回到那古道,從禱告而得到那上面來的能力。只有走回頭的路,向上的路。此外別無道路。

  今天教會的需要,是注重禱告。

  

  禱告需要實行多於理論。願主多多興起禱告的人來,燃著壇上的火,藉著禱告,把復興帶給這個世代。

2020年3月8日 星期日

耶穌珍寶

           耶穌珍寶  ,

耶穌珍寶

  1. 當主回來,當主回來收聚祂的珍寶,
    一切珍寶,貴重珍寶,祂心所喜愛。
  2. 祂要集合,祂要集合祂國裡的珍寶,
    明亮珍寶,純潔珍寶,祂心所喜愛。
  3. 信主兒童,愛主兒童,就是主的珍寶,
    祂的珍寶,貴重珍寶,祂心所喜愛。
副歌:好像晨星發光輝,裝飾主榮耀冠冕,
   珍寶奪目真輝煌,顯出主光榮。

***********************

    這首兒童詩歌使一位信心冷淡的青年復興起來(牧師認為已無可挽回),變得非常熱心。 牧師問他何以有此大改變,他說是因為聽到他的小妹妹唱「當主回來,當主回來,收集祂的珍寶」深受感動所致。

    可見這首詩歌是多麼感動人,其歌詞作者為古欣(William O. Cushing, 1823- 1902 )在1856年,根據瑪拉基書3:17 「萬軍之耶和華說,在我所定的日子,他們必屬我,特特歸我。」為他主日學兒童所作的詩。

古欣出生於美國麻州,在基督徒門徒教會牧會廿年。1870年他妻子去世,他也中風,病癒後不能再講道,被迫退休。 他向上帝禱告,求上帝指示他如何事奉。上帝垂聽了他的呼求,賜他作詩的恩賜,一共寫了三百多首福音詩歌,感動了許多人。他的聖詩大多由孫基(Ira D. Sankey),勞瑞(Robert Lowry)及羅德(George F. Root, 1820-1895)譜曲。 這首詩歌是羅德譜曲。古欣是個樂善好施的傳道人,時常囊空如洗,但充滿屬靈的豐盛;他無家可歸,處處有友人,到處是家。



天父必看顧你

    天父必看顧你  ,

天父必看顧你

God Will Take Care of You 
任遭何事不要驚怕,天父必看顧你;
必將你藏祂恩翅下,天父必看顧你。

有時勞苦心中失望,天父必看顧你;
危險臨到無處躲藏,天父必看顧你。

凡你所需,祂必供應,天父必看顧你;
凡祢所求,祂必垂聽,天父必看顧你。

無論經過何等試煉,天父必看顧你;
軟弱困頓,靠祂胸前,天父必看顧你。

副歌
天父必看顧你,時時看顧,處處看顧;
祂必要看顧你,天父必看顧你。
 
  這是廿世紀最受喜愛之一首聖詩。因一個孩子對 神單純的信心油然而產生。
 
  1904年史蒂門馬丁牧師(W. Stillman Martin 1862-1935)帶了妻子馬姍薇(Civilla D. Martin, 1869-1948)和九歲的兒子去紐約的一所聖經學院作為期數週的訪客,同時協助院長編一歌集。 他答應了鄰城教會的邀請,在主日講道。到了主日,師母突然得了急病,牧師十分擔憂,擬取消赴會,正拿起電話時,他兒子對他說:「爸爸,如果 神要你今天去講道,難道祂就不能在你不在家時照顧媽媽嗎?」馬丁牧師聽了,內心深受譴責,於是遵約前往,那天他的講壇特別受祝福,引領多人決志歸主。
 
  傍晚,馬丁牧師抵家時,他的兒子在門口拿給他一個舊信封,上面是馬丁師母因兒子的信心而得靈感寫下的「天父必看顧你」。馬丁牧師閱後立刻走到琴旁,數分鐘內就配好了曲譜。 當晚馬丁師母的病情也大有進步。
 
  史蒂門馬丁畢業于哈佛大學,由浸信會按立為牧師。他是一位被 神重用的佈道家,他的聖經講座聞名全國。馬珊薇婚前是教師並研習音樂,婚後隨馬丁牧師到處旅行佈道,是他的好幫手。 他們二人合寫許多聖詩。 這首歌安慰振奮了許多人,使無數的信徒在遭遇困境,纏綿病榻,心靈疲乏時得安慰和幫助。教會在歡送會中,也常唱此歌。
 

********************************

    這故事好美!

    因此我勇敢向主祈禱,希望主也可以賜給一位一同服事上帝的好伴侶,齊心為主的福音勞苦,榮耀主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