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熙篤會: 恩寵與自由意志

    我們知道馬丁.路德在救贖論與恩典論的思考上曾受到伯納德影響,而伯氏是在1127年寫《論恩寵與自由意志》此一小冊子。伯納德對這個問題的基本立場相當清楚,他說:
上帝聖寵,在我身上所起的作用,我聲明,我發現上帝聖寵,在行善中,又感覺是聖寵扶持我,最後有賴聖寵,促使我完成該項善功。

    伯納德他主張說自由意志的任務就是得救,為完成救贖的工程,需要恩寵與自由意志兩者缺一不可,上主是施行救贖者,自由意志是接受救贖者。因此,自由意志也可被視為恩寵的合作者;但是需認清連「我有心善行」,這已經是由於上主的恩賜,而不在於人的努力,伯納德告訴我們說:
好 思想﹑好意願﹑好行為,都是上主在我們身上完成的:第一件,當然不需要我們,第二件是偕同我們,第三件是藉著我們。…我們得救的開端,無疑是來自上主,絕 不可是借助我們,也不可能是偕同我們。但同意與實行,雖不出自我們,卻又離不開我們。…我們自己絕不能發出良好的意願…切不可因為思想﹑同意與行動,都是 在無形中,在我們以內,經常發生的,就把它們歸於我們的意志,因為意志是軟弱的;更不可能認為是上主不得不這樣做的,…這只能歸於上主的聖寵,因為上主充 滿恩寵。上主的聖寵,在人的思想中撒下種子,啟發人的自由意志,改變人的感情,糾正感情的偏差,增加人的力量,引導他發出實際行動;在行動中維護他,使他 不致出差錯。聖寵與自由意志一起工作,最初是啟發人的思想,然後在同意與實行時陪伴他。聖寵啟發人的目的,正是讓他以後同自己合作。不過先由聖寵單獨開 始,而後是由聖寵與自由意志共同完成。二者是共同工作,不是各做各的,是雙方同時的工作,不是輪流工作,每一個程序都是共同操作。…雙方用單一的工作,共 同完成全部工程:自由意志做的是全部,聖寵做的也是全部,全部在自由意志內,同樣全部由聖寵完成。

    伯納德指出,意志的自由與下列三種自由需加以區別:
1.擺脫罪惡的自由       本性的自由→勝過獸類

2.擺脫痛苦的自由       恩寵的自由→勝過肉身

3.擺脫必然的自由       生命的自由→勝過死亡

    意 志的自由不論在惡人或善人身上,都是同樣的不多也不少沒有區別,人都有擺脫必然(強迫壓力)的自由;我們行善乏力是缺乏擺脫罪惡的自由,意志受到了限制, 但並非全然毀滅,人願意行善可見他的意志是好的,這一方面意志是自由的,而另一方面卻做不到自己所願意的事,被罪惡所俘虜,缺乏擺脫罪惡的自由; 但是,當人接受上主恩寵後,獲得擺脫痛苦的自由,也叫「稱心如意的自由」(Liberum complacitum),此乃少數人在默觀的神魂超拔中所能初嚐的滋味。

    這是伯納德為協調恩寵與自由意志同時都有作用,他所做的說明;而伯納德論恩寵與自由意志的學說上承奧古斯丁思想,下啟宗教改革時期的路德﹑加爾文 J. Calvin, 1509-1564)「因信稱義」之神學(強調唯獨上主恩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