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培斯(Thomas À Kempis,1380-1471)是「虔誠新法」運動的代表人物,他的名著《活出基督》成為僅次於聖經的靈修經典。這本小書完全顯露了「虔誠新法」運動的主要宗旨與精神,難能的是,它是一冊普遍被天主教及基督教接納採用為靈修的作品。
《活
出基督》本是寫給修道院,作為修士反省信仰與生活的手冊,來促進個人的靈命操練。作者是針對當時全面轉向經院哲學式的純學術氣氛,看不到對靈命成長的啟
迪。為了制衡這種以學識為傲的專橫,凱培斯毅然肯定說:「說實在的,高超的言詞不能使人成為聖潔與公義,只有高潔的生活,才能使他受到上帝的珍視。」
人若只想知道「上天隱藏的奧秘,以及想瞭解至高上帝的事,但卻忽略了他們自己以及得救之道」,就是出於好奇和驕傲。的確,凱培斯用了聖經箴言式的教導謙卑受教的道理:「智識微小,悟性不足,而能謙卑的人,勝過那學問淵博而自負的人。寧可使你天資愚魯,強過那些因聰穎而變成驕傲的人」。
從以上的言論看,凱培斯似乎聽來正是當今教會或多或少把持的見解。但他的意思當然不是停在批評這種以學識為傲的專橫。的確,光求學識,只能叫人自大。凱培斯卻是保持中肯,不是排斥學識,而是擺好追求的先後次序,他說:
「謙
卑地認識你自己,比研究高深的學識,是更為可靠的一條通相上帝的道路。追求學識是不應受非難的,對任何事物智識的態度都是如此,因它本身是好的,且為上帝
所定規著的。不過,潔淨的良心與德性的生活,與智識相較起來,應該居於首位。但因許多人總以為智識的尋求,重於實踐德性的生活,所以他們經常受到欺騙,致
產生不出什麼果效。甚至極微小的一點點。」
凱培斯的《活出基督》因此成為效法基督典範的流行著作,主要是人們已經厭倦了枯操的神學爭論,而在尋找能活學活用的生活方式。耶穌基督的生命就是最佳的典範,使信徒有更加具體的模式:仿效耶穌的生命,是上帝所喜悅的模式,也是達到靈命完全的途徑。
凱
培斯在默想中,仿佛聽到耶穌基督對他說話:「我兒,我來是要拯救你們,擔當你們的憂患,雖非必須,卻完全出於愛心。因此你要學習忍耐,忍受今生苦難而無怨
恨之心。我從道成肉身開始,直到死在十字架上為止,無時無刻不是在受苦。我經歷了生活需要上大缺乏的痛苦,經常聽到人們毀謗我的話語,我溫順地忍受困擾與
凌辱。我施恩於人,卻得不到義的報償;我行神蹟,人卻來褻瀆我;我講天上的道理,人竟又斥責了我。」
聽到了這段話,信徒確實無地自容:「看哪!雖然我們聽見過你的許多神蹟和道理,但我們還是不冷不熱的......」
這裏明顯的是「虛己基督論」(Kenotic Christology)。基督的受苦與人類的苦難聯合。但這裏不是要我們重複耶穌的受難,而是呼籲信徒參與在
基督的苦楚中,從中得釋放。這樣的說法就不能允許憑空的「製造」神學,甚至不允許「避世」的神秘主義:基督的受苦是為世人的,效法基督的信徒也要跟隨祂的
腳蹤,行出為世人受苦的角色。但凱培斯並不是主張「解放神學」;他一直強調,只有內在的改變,才能行諸於外:「因為我們內心的情慾是敗壞的,而由它所產生
的行為也必然是敗壞的,這是人類內在力量缺少的證據。善行的果子,是從清潔的心產生的。」
雖然如此,凱培斯仍然離開不了影響當時整個基督教界的苦修主義,認為人若要追尋上帝的聖潔,就要排除自我的慾望:「要視整個世界為無物,寧願事奉上帝,而超過一切外在的事物。因為你不能一面事奉我,同時又在暫時事物中享受歡樂。」
我
們可以說,整本《活出基督》被苦修主義所籠罩。但凱培斯卻在這樣的氣氛中,不是主張「獨善其身」,反而處處提到,人生在世,面對生活、面對人、面對困難
的實在應對方法,難怪這本著作大行其道;理由是,當我們深入理解《活出基督》的見解時,不難看出,凱培斯的著作的確以苦修主義為骨幹,但處處提出突破避世
主義的觀念。基督既然是道成肉身的,就顯出祂要在世界中,才能改變這世界。
基督教之所以能接受這樣一本改教之前的屬靈經典,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它即深邃又實際的屬靈教導,但我估計更重要的是,凱培斯對恩典的看法,能使改教家完全信服。他確實認為人若不靠上帝的能力,那一切的作為都是枉然的。 他甚至以強烈的語氣來比較自然與恩典:
「主呵!我的上帝,你曾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我,又賜我得救所必需的大恩典,使我可以勝過我敗壞的本性,因它常常誘我犯罪而滅亡......我極需要你的恩典,以大大的恩典來勝過我的本性,因它自我幼年以來,即有著惡的傾向。自從始祖亞當有罪之日起,人性就敗壞墮落了,罪的刑罰從此及於全人類,所以你原來所創造的至善而正直的人性,竟變成敗壞罪惡的了。」
這是改教前所發出的「改教呼聲」!但我們必須注意的是,凱培斯不是在提倡個人主義,他認為這恩典臨到信徒,主要是為了在教會中行出基督愛人的樣式。
從整本書的架構中,我們不難看到凱培斯對效法基督的意念。他按古典的靈程學的屬靈進程方法,來描述一個心靈效法基督的三個階段。
第一卷首先勸屬靈追尋者放下追求世上功名的慾望,去思想惟獨信靠神的生活指標。真正認識自己的人,最能明白自己的空虛無助,需要神來滿足。這是效法基督的虛己,按古典的靈程學,稱這階段為「潔淨的道路」( The Way of Purgation )。
第二卷描述靈程的第二階段:「光照的道路」( The Way of Illumination )。當信徒浮華的物質追尋中,潔淨自己後,他就能在基督的光照下找到成聖的道路。 那時他才能真正體會到基督的愛,以及祂親密的情誼。通往這密切關係的途徑,就是十字架的道路,與基督同死:「看哪!十字架是全備的,將你自己的一切都死在其上,因為除了神聖十字架之路和不斷的克己以外,沒有其他的路可以引你到永生和真實的內在平安。」
第三卷按靈程學的第三階段說是:「與主聯合的道路」( The Way of Union with the Lord )。這時凱培斯用基督與人心靈的對話,來描寫與主聯合的過程。這時心靈的祈求是:「求你增加我愛的度量......更能使我溶於愛中,浸於愛中。惟願我能為愛所佔有,以最大的熱誠與無比的奇妙,來超越我自己。讓我高唱頌讚之歌,使我能跟從至高之處所愛的主,讓我的魂消失在你的讚美中,異常高興地長沐在你的慈愛中。」
第四卷是按古典的方法來解釋教會聖禮的作用。最能代表與基督聯合的方法莫過於領聖餐的剎那;信徒領受時,是參與在基督的苦難中:「我〈基督〉願為你們的罪獻上自己給父神,我的手伸開在十字架上,身軀赤裸............同樣,你也該有一個純潔神聖的獻祭,在聖餐中甘心樂意地把你自己,以及一切力量、感情,在內心上獻給我。」
「虔
誠新法」帶來歐洲中世紀的一次靈命更新運動,它的影響主要是在制衡教會極端的作風:在過分鑽「神學牛角尖」的氣候中,「虔誠新法」把敬虔屬主的觀念再
次歸還給眾信徒;在修道院林立,讀經禱告成為修士的專利時,「虔誠新法」發起一次平信徒運動,成為十六世紀改教運動中提倡「信徒皆祭司」的先鋒。凱培斯的
《活出基督》留下的深邃的屬靈遺產,影響了十八世紀制衡理性主義的復興運動。華人教會至今仍然徘徊在學術與虔誠的兩極化中,我們是否應平衡些,以虔誠的心態去鑽研神學、以嚴肅求真的心態來操練靈命?
「效法基督」的根據是明瞭基督在歷史中的作為,而研究神學是為了要更認識主,以致能跟隨祂到底。讓凱培斯的一番話來再次提醒我們:「我們必須檢查與調整內在與外在之間的關係,因為兩者都大有助於我們的靈命長進......所以。決不要讓自己完全懈怠下來,讀書、寫作、禱告、默想都可以,或者做有關公益的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