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靈程日誌的寫作

 
一.    不同的靈程日誌

A.   紀錄對上帝話語的省思
B.     寫下思想、感覺、動機與夢
C.     寫下感恩、讚美、認罪與祈求
D.    所紀錄下來的應當經得起聖經、時間、成熟的建言、與分辨信徒的考驗
E.    紀錄上帝在個人與集體經驗中的行動
F.    紀錄我們與神屬靈摔跤的經歷

二.    如何開始

A.     買一本漂亮的日記本
B.    標明日期
C.    描繪所想到的快快寫、多多寫
D.     自一個圖像開始
E.     留下剪報、與照片
F.    寫下現今對你最重要的事
G.     最好的辦法是登錄一個BLOG,與大家分享

三.    如何持續靈程日誌

A.    每天紀錄當日的事
B.   紀錄一些談話與問題,及上帝的感動
C.     紀錄自己快樂與不快樂的回憶
D.    寫下讀經心得
E.      寫下對世界大事的回應
F.      寫下讀書的感受與任何聚會信息的領受

人對萬物的關係


  上帝其實兩次的肯定這個世界跟人的存在是美好的,所以基督徒的世界觀基礎,是世界是美善的:因為這是上帝所造的,上帝看這一切是好的,但是這個世界並不等於是上帝,所以當我們去發展跟這萬物關係的時候,並不是使我們去敬拜萬物,而是要我們不要去忽略它。
 
  我們跟萬物的關 係,也構成了我們靈性的內涵當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其實在基督徒的靈修歷史裡,有一些被批評的、被檢討的要避免的,就是譬如說新柏拉圖主義跟某一些哲學 家,在他們的操練裡,把世界當成是一個牢房,是一個要擺脫下來的。聖經中有時候『世界』這個字有兩面性,譬如說約翰一書裡面所說:『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那顯然現在所談的這個世界,就不是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所談的「上帝甚愛這個世界」的世界。
 
  所以聖經上其實在 談世界的時候,有不同的意思在裡頭,事實上我們可以從靈修的歷史裡看見,無論是天主教,或者是在新教,我們的復原派的基督教裡敬虔主義當中,其實都嘗試去 做一件事情,就是『愛上帝而不要太愛這個世界』,要擺脫這個世界的一個吸引。所以在這當中我們就可以看見,靈修的傳統裡有很多的操練,是使我們不被肉體的 舒適、跟肉體的物質東西所吸引,好像對這個世界有一些厭棄。
 
但 是我們也看見有另外一個傳統,來平衡這樣的一個做法,就是聖方濟。在聖方濟很美的故事裡,他的靈修操練裡,其實是讓我們去認識,整個大自然既是上帝所創造 的,我們也可以有一種操練,是透過跟大自然的面對面,使我們引入到上帝,就在大自然裡頭顯明祂的美好。事實上在詩篇裡有非常…非常多的詩句,讓我們看見上 帝所造的大地,都在述說上帝的美善。而透過大地、人的愛顧大地、人跟大地正確的交往,可以使我們靈性進入到更完全、更深刻美好的地步。所以上帝要我們照 顧、伸張大地跟萬物許多的權利,這其實是基督徒所應當做的。

與其他人的關係


  那對人也就是對其 他人,就是十字架的這個橫向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對著其他的人,我們可以說在靈修學中,具有倫理學的向度。而在這個倫理學的向度裡,我們明白聖經,其實我們 很熟悉上帝要我們能夠去愛人。在基督徒的靈修觀裡,不是只有我跟上帝,我們兩個很好、非常的親密在靈裡頭的相交很滿足,不是這樣子而已。你會發現真正的、純正的、屬靈的標記裡,一定會有另外這一個層面,就是我們跟其他人的關係
 
  因為這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人,需要基督徒將上帝的愛延伸出來。所以在基督徒的公義的表現、慈愛的表現、社會關懷的表現,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耶穌所說的這樣的一個故事、精神。其實就叫我們看見在靈修學裡,是跟倫理學、跟社會學的關係是深厚的。所以靈修學它可以跟心理學做結合,也可以跟倫理學、社會學做很深度的結合。所以基督徒的靈修是不能夠把靈性跟倫理、跟社會公益完全分開來的,這樣子的話就會導致個人的避世主義。
 
  這方面的例子,我 們可以看見在二十世紀裡有莫頓、有盧雲,他們都是非常優秀的,自我跟上帝的經歷發展靈修的作者,可是他們也非常的重視、關於社會公益的表達。所以你會發現 在歷代的靈修的傳統,有這樣的一個向度,那個向度是他們非常地重視公益、非常地重視對於社會表彰出上帝的慈愛。所以在歷史上有所謂很多民權運動的發展,其 實這些都讓我們看見,基督徒可以在這些問題上面,表彰出上帝的美善來。
 

與自我的關係


  在整個靈修及跟上帝的經歷裡,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是往內走的一條路,也就是跟自己的關係。這是一個怎麼樣的向度?我們可以講在靈修學裡對自己的向度,是一個比較屬於心理學的向度。而這個對自己的關係,事實上從基督徒的心理學探討,其實是有幫助的。
 
1.是學習分辨自愛跟自私
 
  那在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議題,就是去分辨什麼叫作真正對自己的愛,也就是準確地愛自己。還有什麼是錯誤地愛自己,那就是叫作自私,去分辨自愛跟自私的區別。所以自愛也就是準確的對自己的愛,牽涉到的是學習,什麼是一個合上帝心意的顧惜、滋養,讓自己能夠在準確的道路裡,忠心的、責任的成長。 相反地錯誤的對自己的愛,就是落入到自私當中,而自私的情況,就會有一個情況產生,就是容易偶像化自己,也會造成我們會剝削別人。在這個過程裡,其實最後 是會受傷的,自私的結果常常是會忽略真正的、準確地對待自己,造成對自己的身體跟心靈都不能夠真正的愛顧跟對待。最後這也不是真正的、正確的一個自愛。所 以聖經其實對自我的定義,好像不太容易準確地來說得很清楚。

2.是以全人為單位、內層的操練
 
  聖經對人是一個靈、魂、體的,合在一起、不能夠區分的觀點,其實是不能夠過度地區分,所以聖經是以全人來做單位的。 但是在聖經裡我們也看見足夠的線索,讓我們看見聖經教導,什麼是準確的跟自己的關係。在整個靈修學裡你會發現、在對自我的向度裡,其實有一些非常優秀的作 品是大家所喜愛的,譬如就是在書店裡可以常常看得到盧雲神父的作品,這是在靈修的作品裡非常被大家所喜愛的。那就是在美國所發展出來,具有心理學色彩的靈 修學,可以說這是美國非常本色化的靈修發展,使得我們透過對內心理學的向度,對自我的探索,使我們可以更深地認識自己,更深地認識上帝。所以這兩個向度,對上帝跟對人,是一個內層的操練,使得我們在經歷整個靈性的成長,是一個內層的操練

跟上帝交往的兩個取向


a.理性層面
 
  我們跟上帝之間交往的時候,有兩條路。也是在我們的整個的、屬靈的、宗教的、教會的、經歷裡頭,所在追求、所在使用的兩個取向。一個我們可以說就是所謂『重理性的層面』,也就是在我們的屬靈成長裡,有一個路向,它是很多的運用人的理性去認識上帝。 在路向裡你就會發現它非常地強調一件事情,就是透過講道、神學的、邏輯的、思考的、聖經的查考的那這些東西,你就會發現是我們很熟悉的。在福音派的教會裡 頭,我們要來認識上帝,是用什麼樣的路向?這個取向其實是非常重視理性的,所以很多的時候,我們需要透過思考、理性、人的語言去傳達對上帝的認知。
 
b.感性層面
 
  另外一個,那當然就是理性的另外一面,就是感性。所以也就是它強調透過你的心靈的體驗去認識上帝,多過於腦袋的思考。它強調一件事情,就是對上帝的認識、對上帝的知識,對上帝的認識不等於對上帝的知識。所以這一個取向、一個徑路的就是-『感性的層面』。
 
  這樣一個認識上帝的潮流,或者是說這樣的方式,是怎麼樣的教會比較多呢?那我們會說其實靈恩的教會,重視對著聖靈經歷的教會,他們所強調的是上帝的內在性,上帝的臨在。所以你會發現事實上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教會,他們透過他們不同的取向,跟上帝的經歷、交往的方式,都能夠表揚出、表彰出、述說出上帝奇妙的一個部分
 

對上帝認識的兩條徑路


  對上帝的認識,我們可以仍然是有兩個徑路去認識上帝,就是靈程的經歷。
 
  所以你會發現,事實上聖經豐富了我們對上帝的認識。透過祂的聖經當中的一些描述,從聖經的一開始創世記,你可以看見我們怎麼樣來說上帝是誰呢?你就會發現在聖經裡頭上帝是那位創造者,祂是一個藝術家,祂也是一個充滿創造能力的、生命的一個來源。所以聖經的創世記第一章、第二章,就讓我們看見上帝是那位創造者。而整個從舊約開始,你也可以看見上帝的一個身分,祂是以色列的救贖者。所以就好像是一個人的一個形像,祂是一個創造者,是一個生命的源頭,好像父親一樣。祂也是一個救贖者,祂也是一個萬民的審判官,這時候上帝的形像,就像是一個法官一樣,祂是帶來公義跟審判罪惡的。
 
a.可言喻性的徑路
 
  其實從聖經,你可以看見它用人可以描述的、可知的路徑,來談到上帝跟個人的關係,就好像是你可以經驗到的一個人性的關係,所以祂好像是一個朋友,祂好像是一個父親。上帝是我們的父親、上帝是我們的母親、上帝也是我們的丈夫、上帝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所以這些是屬於擬人的、個人的、關係的、經驗的去 敘述上帝是誰。那當然上帝不是一個人,可是這是一個擬人式的一個比喻,而也有非擬人式的,就是用其他的類比的方式來形容上帝是誰。
 
  那你可以想一想在聖經裡,還有怎麼樣去提到上帝是誰?那你就會發現聖經用很多的動物來敘述、來比喻上帝是誰。譬如說熊、老鷹,上帝像母鷹載負小鷹,將我們載負在祂的背上面。上帝也像什麼呢?上帝像獅子,猶大的獅子。上帝呢也有一些是非人類的比喻,除了動物之外你會發現,它還有非動物的、其他生物的或者是非生物的。你也會發現甚至於它用岩石,上帝是我們的磐石,所以上帝是一個石頭。上帝像什麼?上帝是我們的山寨、堡壘,所以意思是上帝是一個房子。上帝也像什麼?上帝是烈火,所以這些都是非常棒…非常有意思的形容,敘述其實是那個看不到的上帝
 
  可是這位我們所看不到的上帝,可以從人在上帝間之經歷的裡,可以用這一些的詩的語言,這些意象的、這些經驗中去比擬。但是事實上我們知道,沒有一個比擬有辦法完全來形容上帝的本質、上帝的位格、祂的那個聖潔活潑的特性。但是這一些都是從人的語言,跟從可以經驗到的、可以知道的,所以就是所謂的可言喻性的。
 
  在新約裡,舊約我們剛才提過很多,而新約我們會怎麼說上帝是誰呢?那是當然就是我們所最熟悉的,上帝就是那位道成肉身的耶穌。所以事實上,耶穌成為了一個最好的形容,或者說是讓你看見上帝的一個形像。那它應證了當上帝用耶穌,一個肉身的人,來讓人認識祂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說,也就是它應證了整個的人類跟文化的價值。
 
  事實上上帝樂意用人的文化,跟人在地上的許多的形像,來讓人知道、經驗到祂是誰。可是當人沒有辦法,準確地透過這些東西來認知祂的時候,就會誤把這些東西直接等於是上帝。所以我們要瞭解這一切,都是使我們認識上帝的一個特質而已。而只有耶穌基督自己,是完全地能夠表彰出上帝是誰。就是在靈修學的裡,我們對上帝認識其中的一個可言喻性的徑路。
 
b.不可言喻性的徑路
 
  但是也有另外一條路,是在靈修的歷史的裡,靈修神學的傳統裡,你可以看見這也是非常豐富的一條徑路。就是人怎麼樣來認識上帝?去經歷上帝?也就是透過那不可述說的,是上帝的不可言喻性,所以上帝有那種可以讓你看見描述得出來的,但是上帝也有那種不可知的一面。你可以這樣講,前面的那個可言喻性對上帝的認識,是人可以透過你的想像的能力,透過你的某一種經驗的能力去描述上帝。
 
  所以當我們來向別人介紹,我們所經歷的那位上帝時,可以透過剛才這一些的描述的方式。可是你也會發現,當我們在述說我們的信仰經歷 的時候,有一些東西你就是說不出來。為什麼?因為上帝的確有不可言喻的那一面。所以這就不是透過我們的想像了,而這就變成是要倒空,反而就是你不能再用任何的方式,也就是上帝都不是我們所說的。
 
  剛才可以用的一些具象的東西,所以當我們要準確地來認識上帝時,就會發現我們必須放下自己對上帝那些固有的認識。所以很有意思的是,在整個信仰的傳統的裡,你會發現其實真的是在這當中,有些寶貴的、信仰的、屬靈的傳統,教導我們。如果你不想有限制到對上帝的認識,你必須放下原先對上帝的那一些認知,以致於我們就不會去侷限上帝的形像。所以也就是不再純粹地,用自己的理智跟想像來經歷上帝。而是要在上帝主動的作為裡,讓上帝在祂對我們的愛當中,在奧秘的中來與祂相遇,這完全沒有辦法是人的努力,跟人自己這一方面可以做的。
 
  事實上我們可以在 什麼樣的狀況裡,有可能產生這一方面的經驗?那就是透過聖禮,也就是你會發現,事實上這就是在整個基督教的支流裡,譬如說天主教、東正教,事實上我們從教 會歷史的方向,你會發現這些都是整個基督教信仰裡的肢體跟它的豐富。而你會發現說這些的教會,他們非常重視禮儀,而這些的禮儀,其實也使得我們在沒有太多 人可以來述說上帝的過程裡,譬如聖餐中、許多的靜默中,上帝就向我們開敞,向我們啟示出祂到底是誰。
 
  所以在整個靈修歷史的傳統裡,你可以 看見有許多的所謂的神秘主義者、神秘的靈修學者、神秘的靈修家。他們透過他們的著作、經歷,強調一件事情,就是透過神祕的歷程,就是難以述說的那個部分來 認識祂。在這個取向的裡,對上帝的認識裡,就形成了所謂不可言喻性的一條徑路去認識上帝,這是對上帝認識的兩條徑路。

靈命成熟也要有神學基礎


主耶穌的命令,不論是祂的朋友抑或是僕人都需要順服遵守,正如祂自己遵守天父的命令一樣(約十五:10)。但我們是主耶穌的「朋友」抑或只是祂的「僕人」,就完全在乎我們是否明白主的心意(太十五:15)。主的「朋友」明白他們為甚麼要遵行主的命令。換句話說,從「知其然」而能進展到「知其所以然」就是「邁向成熟」的其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神學教育」不是神學院和聖經學院的專利,乃是每一間教會所必需注重的。因為「神學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單單只是訓練教牧人才,也是要幫助平信徒「知其所以然」,使他們明白為甚麼他們要相信和遵行,從而在靈命上得到造就,使整個教會「邁向成熟」。
我們若真的希望明白主耶穌的心意,我們就得在上帝的話語下功夫。在我們剛信主時,我們因為對聖經不熟悉,多數只能用「靈修式」的方法去讀經,這也是無可厚非。但從長遠來說,若我們只是依靠這方法,我們就會營養不良,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再者,我們也會很容易養成了一些陋習,就是不顧上文下理,喜歡斷章取義。這樣看來,我們若要「邁向成熟」,就不能只停留在「靈修式讀經」這基本的階段,乃是要進一步去學習「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二:15)。因學習怎樣去解釋聖經亦是神學教育中最要緊的一環。

靈命成熟不能「製造」


主耶穌說:「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嗎?」(太六:20
也許我們會不知不覺間用一些「行為」,例如靈修和禱告次數的頻密,奉獻的金額,事奉和傳福音的積極表現等等,來作為衡量「靈命成熟」的指標。主耶穌雖然是揀選了我們去結果子(約十五:16),但「果子」是要「結」而不是憑著我們的行為去「製造」出來的。「果子」是生命力的表現,是枝子連在樹上的明證。(約十五:4
牧 者希望每一位會友都積極去禱告、讀經、參加事奉、奉獻、傳福音等等。但我們若將這些「屬靈的操練」和「靈命成熟」混淆,我們就很容易感到自疚和有挫敗感, 因而失去了時常在主裡的喜樂。我想有不少肢體在這律法主義下事奉得筋疲力竭,也有不少會友因為不能「製造」出牧者所預期的果子而黯然離開了教會。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若我們只是以「行為」作指標的話,我們的信仰就會變成另一個道德性的規條,這是法利賽人的宗教而不再是「因信稱義」的福音了! 

屬靈操練與成長的目標

  最後我們要總結,也就是當我們能夠以基督跟上帝的話語為中心,來學習屬靈的成長跟操練的時候,這樣子就可以看到透過聖經裡,特別是新約裡頭所提到屬靈的成長,事實上它是一個過程。 它是一個不斷進展的一個過程,它並不見得指的是一種境界。我們很喜歡、希望瞭解自己已經到某一種境界了,然後我們就很容易以此來自我滿足。可是如果我們來 瞭解,連保羅這樣一個偉大的聖徒,他都這樣說:「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保羅到晚年的時候仍然這樣子說。
 
  所以事實上,我們可以瞭解這是一個不斷在向前移動的歷程,以致於我們可以逐漸進入到完全的地步。所 以因此我們可以在上帝的主動幫助,跟引導的過程的裡,我們可以逐漸靠近上帝、親近上帝,以致於認識上帝的心意的方向,來逐漸地移動。因此我們也可以透過保 羅的教導,可以看見保羅他說長進的目標。我們成長的目標是什麼呢?事實上所有屬靈的追求,最後的目標不是在自己的身上,而是在什麼呢?你也可以說跟我們自 己的關係是什麼呢?是使我們可以越來越像基督!
 
  所以就像保羅所說的:「使我能夠認識基督,以祂為至寶。」這是屬靈操練跟整個屬靈學習成長,一個真正的目標,是使我們可以穿上基督,可以效法祂。這也是我們在歷代的裡頭,看見非常寶貴的屬靈的資產,他們讓我們看見了一件事實,就是他們引導我們學習更像基督。所以整個屬靈的操練跟屬靈的經歷,也不是只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它也是以上帝的國跟整個上帝子民,這樣的一個群體為中心的。
 
  所以我們要注意不要落入到孤立,不要落入到自我中心的狀況,要以耶穌為我們生命成長的榜樣。我們大致上可以認知我們來學習靈修學,學習屬靈成長的歷程,最後的目標是要能夠效法基督。而在這當中會有一些的陷阱,我們會有一些的反應,會有一些的摸索,這些其實都很自然。但是我們看見,在這條路徑上面我們並不孤單,因為有許多的見證者,有許多的聖徒引導我們。

屬靈操練的要點


  每一個屬靈經歷, 引導我們去明白一件事情,就是當我們能夠注視專注耶穌是誰的時候,上帝就使我們知道應該專注的目標在哪裡。所以明白上帝的心意,也因此就明白我們個人應該 往的方向是什麼。所以我們可以看見事實上,上帝主導了我們一切的屬靈成長,當中會發生的一些經歷,而這一切是出於恩典,不是人可以控制,也不是人可以強求 的。
 
1.幫助我們了解與上帝的關係
 
  這幫助我們在追求屬靈成長的歷程裡頭,當我們願意追求屬靈成長,而做一些的屬靈的學習,或者是屬靈的操練的時候,它的重要的宗旨到底是什麼呢?事實上屬靈操練真正的目標跟宗旨,是在親近上帝,這樣的經歷會是上帝主導的。而這個主導的歷程、屬靈的里程碑,就好像我們在整個路徑的裡頭,每一個屬靈經歷,其實都會是使我們非常難忘的。
 
  這些里程碑一定有一個意涵,而這個意涵就是去幫助我們瞭解,自己和上帝的關係。 在這當中就幫助了我們能夠對神有更多的認識,同時也就使我們可以對上帝旨意的領受,能夠逐漸地有進展。所以這也使得我們對上帝旨意的領受,產生一個階段性 的領受。領受的內容也幫助了我們,成為一個屬靈成長的指標,叫我們能夠往前行。所以當我們來談這個屬靈的歷程,談靈修學是什麼,是去探討許多在歷史上面,上帝給教會的一些里程碑,一些屬靈成長的經歷和歷程。
 
  透過許多在歷史當 中的、偉大的這些聖徒們,也可以透過我們自己個人的屬靈的歷程來學習,所以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叫我們可以回頭透過全體的教會歷史,以及透過我們個人生命的 歷程去明白,到底靈修的學習跟靈修的成長、整個的跟上帝的親近,跟屬靈生命的成長是什麼意思。但是這當中也有一個陷阱,是我們要注意的,要小心不要落入在 這當中,只是追求一種感性的滿足。也不要以為這一切屬靈經歷的獲得,是一種成聖的捷徑,事實上這並不表示我們就立刻到了什麼樣的層次。
 
2. 避免屬靈成長歷程中的陷阱
 
  所以事實上當我們來思想,整個屬靈成長的歷程,你會發現是有一些陷阱要注意的。傅士德Richard Foster寫了《屬靈操練禮讚》一書,幫助我們瞭解基督徒的靈修跟基督徒的屬靈操練,可以怎麼樣的來成長。他就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他談到了基督徒的操練的裡頭,有一些陷阱我們要注意的,他特別提到三方面:
 
a.避免落入律法主義
 
  我們要避免讓自己落入到律法的當中,以致於讓屬靈操練反而不是一個祝福,反而是一個重擔。
 
b.避免落入避世主義
 
  許多的人,他們喜歡親近上帝,願意花很多的時間,做許多的屬靈的操練。這當中會發現一件事情,就是他們就不願意下山了。所以這就是一種避世主義容易產生,我們也在歷史上看見這些問題的發生。
 
c.避免落入實用主義
 
  屬靈操練不是只是教導或學習的方法,變成當我們重視方法超過那個引導方法。透過方法使我們要面對,我們要親近的上帝,祂才是我們的目的。所以當我們混淆了這個手段跟目標的時候,就落入到這樣的一個實用主義的當中。所以我們需要去提醒自己,不要落入到這一些問題裡。
 
    所以,我們的靈修除了親近上帝,還要走向人群,向人見證上帝的憐憫與愛,引人到上帝面前。

屬靈經歷的最後的目標──注視耶穌


  最後我們要從一個角度來看,就是到底人為什麼會有一些屬靈的經歷呢?事實上每一個屬靈的經歷,既然是耶穌的允許,或者是祂的邀請,以致於讓我們去經驗到的,它一定會有一個目的。所以可以從馬太福音十七章第八節來看到,也就是:「最後他們發現,他們舉目不見一人。也就是摩西和以利亞都不在那裡了,他們最後只看見耶穌。」
 
所以在這裡頭我們看見一件事情,就是一個屬靈的經歷的中心,是讓我們只見耶穌,「不見一人,只見耶穌。」
 
也就是我們不應該、也不需要被其他的現象轉移注意力。所以你可以想像,如果他們的注意力不是很準確的時候,他們也許會回去拼命地述說,他們遇見了、看見了歷史上,他們所最欽佩的民族裡頭所景仰的摩西,原來他長得什麼什麼樣子,以利亞原來長什麼樣子。
 
  所以如果我們在述說我們的屬靈經歷的時候,完全是被這些枝節的現象所吸引的時候,我們看見的就不是耶穌,而這最後的這一段。我覺得非常的其妙,就是上帝最後讓他們明白一件事情,就是這整個經歷,其實他們只需要瞭解與注目的 就是耶穌,以致於他們可以從第五節裡,看見整個屬靈經歷的最後的目標──注視耶穌、認識、聽從、去順服祂。所以第五節裡面我們看見,透過那個屬靈經歷,上帝在那當中說話,而上帝在這個時候說:「這是我的愛子,你 們要聽祂。」
 
所以一個屬靈經歷,其實在於澄清跟明白,上帝的心意到底是什麼?而不是注意情境與感覺。

從上帝國思想屬靈經歷的意涵


  屬靈的經歷一定會帶來我們某一些的反應。除了試探性的眷戀感之外,事實上我們也可以從馬太福音十七章第 六節看見彼得的反應,就是在他說完這句話之後,他就進入到他真正很深刻的感覺,就是他非常的害怕。所以第六節裡頭提到他極其害怕,這也是在聖經裡頭,我們 看見許多的先知們,當他們真實與上帝面對面的時候,他們會有的一個真實的、人的反應。也就是「禍哉!我滅亡了!」這是以賽亞的反應。
 
  所以真的經歷上帝 的時候,一個真實的屬靈經歷,它必然會帶來人準確的對上帝的反應。那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反應呢?那是一種敬畏感,所以你可以說是懼怕,而在這個懼怕的裡 頭,其實是引導人有一個真實的謙卑,以致於我們在上帝的面前,所反應出來的是我們知道真的不配來面對祂。所以這樣的一個謙卑,跟這樣的一個懼怕感,是一個 對上帝無限的,一種真實面對的反應。如果當我們真的經歷一個屬靈經歷的時候,它會帶來我們自己對自己深刻的、卑微的認識,以致於那個懼怕感是合宜的
 
  然後我們就會經歷到第七節裡所說:「耶穌就摸他們,並且安慰他們說,不要害怕,你們起來。」
 
所以當我們真實地面對上帝的時候,你會經驗到那個懼怕,也會經驗到上帝真正對我們甜美的、慈愛的安慰。 所以,許多的屬靈的經歷不可避免的,就是會像彼得所說的,會有許多不明白所帶來的困惑、懼怕。因此事實上我們可以這樣講,當我們就像這些門徒們,還一時無 法瞭解這些經歷完全的意思是什麼的時候,我們必須能夠有耐心地,甚至於也是謙卑地,面對自己的確是不瞭解這些狀況。所以只有從經歷的主角是耶穌的角度,從上帝國的中心思想才能夠明白,每一個經歷它真實的意涵是什麼,所以那個困惑會是可能存在的。
 
    所以,終末論(或稱末世論)對我們靈修生活,有極大之影響,沒有清楚之終末論,就沒有清楚之屬靈體驗。

鬧市中的祈禱生活


漸漸地有人提出把沙漠「搬」回到城市中。沙漠不一定要是自然的荒原,在城市中也可以有「人造的曠野」,只要來者心意相同,動機純正,一個能夠使人安靜獨處的地方已是曠野的臨在。這就是修道院主義的興起,自今方興未艾,當代最有名望的退居者可能是六十年代身亡的梅頓(Thomas Merton)。
 
在城市中要保持沙漠的氣質就要有人為的環境,避免受到外間的影響,因此修道院主義提倡全然委身成為修士,節慾修身,祈禱,自甘貧窮,但這不表示全然退。
 
梅頓稱這樣的生活是身處人生邊緣的生活(A life of Marginality)。正因為沙漠的生活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城市中沙漠的生活是出污泥而不染,它就有更敏銳的社會觸角,批判社會的不是,尋求社會的出路,成為社會的良知,「在世界中,而不屬於世界的」。
 
梅頓在世時以靜制動的氣質深深的吸引當時的西方世俗社會,成為一股更新的力量。
 
信 徒的祈禱生活可說是在「曠野」與「鬧市」之間。在這裡「曠野」一詞是指信徒隱退與上帝獨處的場所,它可能是幽靜的公園、溪水旁、斗室,在那裡信徒與上帝相 遇,一個需要醫治的心靈得以痊癒;一個需要釋放的困境得以解開;一個懶散的靈性得以飽足。但是他不能在那裡留連不返,因為他的大部份生活是在「鬧市」中。
 
「鬧市」一詞簡單的指有人的場所,喧嘩繁忙,充滿都市的氣息,在那裡信徒進入人群,與人們相交,上帝的實在似乎漸成糢糊;因此,只有「曠野」的飽足才能克服「鬧市」中的繁忙無助。但更重要的是能在「鬧市」中體驗到上帝的實在。
 
大 部份的信徒都是早出晚歸,一天的時間都被繁雜的事件所佔有,所以「鬧市」中的祈禱生活就更重要了。事實上在我們繁忙的時間表上仍有很多「空閒」的時間:如 醒來的剎那,刷牙洗臉的當兒,翻閱報紙的空間,上下班途中,工作之餘伸伸懶腰的時候,午間空擋,下班回來等著開飯的時刻,這都是祈禱的好時光,無論讚美、 感恩、祈求、吐訴,都能在這些時刻中與上帝相交。
 
用這樣的禱告可擺脫人生七情六慾的操縱,並藉禱告來支配我們的喜怒哀樂,活出保羅禱告的真意:「主已經近了,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三:6 - 7
 
我們必須將禱告天衣無縫地「編織」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樣我們有時會不期然的「聽」到父上帝的呼召和人們的呼叫,上帝的旨意會在不知不覺間進入我們的心房而生根。

輕省的軛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十一:2829
 
1.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
 
「凡」是指「所有」亦即是「所有符合條件」的人。原來主的恩典是無條件的,但我們卻要符合某些條件才能經驗到主的恩典。這「條件」是甚麼?就是「勞苦擔重擔的人」。誰是屬於這類人?路五:5記載西門和他的夥伴整夜「勞力」也打不到魚。原文「勞力」與「勞苦」相同,這是說明了「勞苦」的意思就是耗盡自己的氣力和才幹,憑著自己以往的智慧和經驗也未能達成心中的目標。主耶穌在太六:28提 到野地裡的百合花的成長「也不勞苦,也不紡線」,也就說明了「勞苦」是努力不竭地作工的意思。「擔重擔」是和合本不甚準確的翻譯,原文意思是「被加上重 擔」。那麼「重擔」是指甚麼呢?表面上我們想到那些被「生活的擔子」壓得透不過氣的人,但根據上文下理,這「重擔」不是指經濟、事業、家庭和健康,乃是信 仰性,是指「與上帝和好的方法」。
 
法利賽人以為只有他們才明白律法,只有他們才可以定出甚麼是耶和華的旨意。「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太 廿三:4)。我們怎樣知道呢?因為馬太跟著就告訴我們法利賽人指責門徒在安息日「掐起麥穗來吃」(太十二:1),法利賽人在當時教導他們的同胞要「負上律法的軛」,同時他們以自己的「聰明通達」來解釋律法,也將他們錯誤的見解來壓在別人的身上,捆綁其他人的良心,將不重要的東西也加進了成為上帝的要求。
 
在以前,耶和華的旨意是藉著眾先知和摩西的律法來啟示,一直到施洗約翰為止(太十一:13)。但如今救主已臨,天父真正完美的旨意,「除了子和子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太十:2)。在這末世「上帝藉著祂的兒子曉諭我們」,因為子就是「上帝本體的真像」(來一:23)。主耶穌來不是要廢除律法,乃是要「成全」(太五:12)。「成全」就是要將其中的精意用祂的一生來表明。只有上帝的兒子耶穌才有解釋律法的權柄。(參太五:21-222728333438394344
 
原來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自我為主的本性。「罪」就是過分相信和依賴自己的智慧、經驗和努力去行事,甚至是包括在與上帝建立關係這方面,以至變成了法利賽人的自誇和驕傲。律法最主要的功用是叫我們知「罪」(羅七:7),主耶穌對律法的解釋和祂的登山寶訓都是要我們明白離開了祂,我們不能作甚麼(太十五:5)。和合本第28節的「可以」給人的錯覺是我們有選擇的餘地。但在原文的文法是命令式,我們的反應不是要考慮是否去接受,乃是要明白面對上帝的主權,我們實是除了悔改回轉,就別無他法。但這是主有恩典的命令,因為祂應許給歸向祂的人有「安息」。
 
2. 「得安息」
 
這 「安息」是指甚麼呢?是不是我們心靈上的平安?耶穌基督的福音是不是與其他宗教信仰一樣,只是用來逃避世上苦難的「精神鴉片」?主耶穌的「安息」是否由很 多類「安息」之中我們可任意選擇其中一種?祂的「安息」是不是我們去世時「息勞歸主」那種「安息」?我們到主耶穌那裡去享「安息」是不是退隱江湖,安享晚 年?但29節 告訴我們,主耶穌不是呼召我們去「坐在祂的寶座上」得「安息」,反過來是要我們負上祂的「軛」,而「軛」不是用作休息,乃是耕種的工具!在那時,農夫會將 一條有經驗的老牛和另一條沒有經驗的幼牛用軛在它們的頸上連在一起。老牛明白主人的心意,也藉著這個軛來教導幼牛怎樣去遵行主人的心意。換句話說,我們要 得真正的「安息」,就只有靠耶穌的教導來遵行上帝的旨意!
 
其實主耶穌這個「安息」的應許亦是回應先知以賽亞所說:「永生之上帝耶和華,創造地極的主,並不疲乏,也不困倦。祂的智慧無法測度。疲乏的祂賜能力,軟弱的祂加力量…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賽四十:282931
 
「等候」在舊約的觀念不是消極被動,乃是指積極的信靠和順服上帝旨意的表現,猶如以色列人需要在西乃山腳下順服命令,憑著信心「等候」摩西下山一樣。(出廿九:1314
 
創世記告訴我們,上帝完成了祂造物的工作,就「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創二:2
 
只有這位創造天地的主,才能賜給被造之物得享祂的安息。所以根據猶太人的傳統信念,得力是在乎「平靜安穩」,得救是在乎歸回「耶和華的安息」(賽卅:15;耶六:16)。
 
一個人要進入上帝的安息,就得接受自己是被造之物,且是血肉之軀。在人自己本身是絕對無法達到上帝的標準(羅三:23),所以要承認這位造物主在我們生命中絕對的主權,也要時刻仰望上帝的恩典。
 
當這位拿撒勒人耶穌自稱是「安息日的主」(太十二:8), 那麼祂給我們的「安息」也就是猶太人一直在期望那屬耶和華的「安息」了!但我們要負的不再是那「律法的軛」,乃是這位「安息日的主」的軛!也因耶穌是我們 的主,我們到祂那裡就得學習順服的功課,也只有藉著耶穌我們才能學習順服天父的旨意,因只有主才能將父的心意告訴我們!以色列人在曠野流離四十年不能進入 迦南地亦是因為他們「心裡常常迷糊」不曉得上帝的作為(來三:10),他們心裡剛硬,故此上帝就起誓叫他們永遠進不到上帝的安息。(來三:15
 
若我們只是用以馬太十一:28來傳講信耶穌的好處,而不提馬太十一:29有關順服的要求時,我們所傳的就只是「廉價的恩典」和不用負上代價的基督徒生活。要得享耶穌的「安息」就要謙卑順服,學習主的樣式。這也是靈命成熟所不能缺少的。或許你會問:主耶穌的樣式又是甚麼?要找出主耶穌用甚麼態度來面對祂周圍的環境時,我們就得回到上下文。
 
馬太十一章2節,提到了施洗約翰對主耶穌身份的疑惑,也有不少人無理的嘲笑和辱罵,誣告主耶穌是「被鬼附著」和「祂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太十一:1819)。再加上有三大城的人終不接受主耶穌的神蹟從而悔改,接受福音(太十一:20)。每個人身處這樣的環境時,憂愁、苦惱、氣憤等感受都會是非常正常的表現,可是馬太告訴我們:「那時,耶穌說,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太十一:25
 
身處被誤會,被無理的指控,和計劃落空的時候,主耶穌還可以感謝上帝,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祂深信這位掌管天地萬物的主宰就是祂的天父。
 
保羅也是同樣提醒我們「要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五:16-17
 
其實上帝最終的目的,乃是要我們得以「完全」。主耶穌身為兒子,還是要從苦難中學習順從(來五:8),那麼我們要靈命成熟的話,除了負上主耶穌的軛來跟祂學習順從的功課外,就真的是別無他法了!
 
在順境當中感謝上帝不是太難作得到,以色列人過了紅海後也和摩西同聲讚美耶和華(出十五:1)。但到了最後他們與摩西不能進入應許地得享安息,乃是因為他們在逆境當中沒有感謝讚美耶和華。我們若知道「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八:28)時,就應明白主的旨意是要我們被聖靈充滿,時刻讚美主,凡事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弗五:20)。而「奉主耶穌的名」就是要時常感恩,學習祂順服天父旨意的榜樣。這樣看來,我們面對考驗時可能要流淚痛哭地學習順服天父的旨意,因這也是負上主耶穌的軛跟隨祂的樣式不可缺少的功課。
 
不 少信徒都很喜歡強調方法和技巧,以為學會了一些「操練」就可以成為「屬靈巨人」!這是法利賽人式的教條主義,實是令很多未信的人聽了這些「福音」後望而卻 步。另一方面,過分強調信主的好處和心靈的平安。而忘了跟隨主要負上的代價時,也會令人陷入「廉價恩典」的試探當中。我們若真的要「靈命成熟」,就必先明 白主耶穌那充滿恩典的呼召。我們若願意尊祂為主,跟隨並學習祂的樣式時,我們的靈命就能「得以完全」,也就是進到我們造物主為我們所預備的「安息」了!

慎防屬靈經歷的試探性眷戀


  馬太福音十七章一到八節這 樣一個屬靈的經歷裡頭,其實是會有一些試探,而這樣的試探到底是什麼呢?很清楚的我們可以從第四節裡頭看見,當他們三位有這樣經驗的時,彼得就說話了。彼 得通常就是在耶穌的門徒裡頭,非常衝動、非常快速地會有反應的。他就提出了一句,其實也是非常好的一句話,就是說:「耶穌啊!在這裡真好,我們為你搭三座 棚好不好?」
 
因為在這裡他們看見了摩西跟以利亞的出現,所以這三位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彼此之間有一些對話,因此對彼得來講,是一個非常深刻而難忘的一個經驗。因此他就建議了這件事情-我們留在這裡,這裡真好!
 
  其實屬靈經歷多多 少少會讓人覺得希奇而眷戀,因此眷戀高峰經歷是許多人的通病,是在我們的人性當中會產生的。一個屬靈經歷的主角如果不是人,不是我們自己是主體的話,那我 們怎麼來看生命當中所發生的一些屬靈經歷呢?譬如這個登山變像的事件,事實上它主要的發生的理由是什麼呢?因此當我們看前後文的時候,就會發現一件事情, 就是這個經歷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耶穌已經預告,祂要面對一個艱難的,也是祂成為彌賽亞真正的目標,就是祂要前往十字架受難的路去,這是一個非常重要、預備耶穌受釘的一個歷程。所以,事實上如果我們從耶穌的角度來看,這個經歷恐怕不是像彼得所說的:「哇!在這裡真好!」有這樣一個特別的經歷,我們就不要下山了。
 
  如果我們從耶穌的 角度來看,這當然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祂領受能力,跟祂領受祂往前去的這個使命。中間的重要的意涵,其實透過摩西跟以利亞,你就可以看見耶穌所達到的使 命,其實是完成摩西所代表的,就是一個律法的完全,也是先知所預言的,以利亞所代表那個先知的意涵,一個最高的完成。但是這卻是用祂的受苦,跟祂的受釘來 完成的,這是祂領受祂的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使命,一個很關鍵的歷程。所以祂並不見得從像人的角度來想,是一個非常過癮,讓你眷戀而不願意下山的一個經歷。事實上它固然是美好,可是從耶穌整個人生的一個角度來看,你會發現它的意涵不在於那個過癮,而它的意涵在於完成上帝的使命。祂必須有這樣的一個瞭解跟認知,而前面的路恐怕不像人所想的,這麼樣的輕鬆跟愉快。所以整個的屬靈經歷,我們需要去面對在人心的裡頭,可能會產生的一些試探。
 
    所以,我們在基督裡有甚麼經歷與看見,不要自以為已經完全,仍然要向前行,因為基督徒是有使命的,生命是需要承傳的。

下定決心徹底實行


   
「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廿九13)

  當門徒決定一生跟隨主耶穌時,就決定認識祂、愛祂、效法祂、服事祂、為祂而活。為了這一生可以活出基督,並有能力完成祂在我們身上的呼召與使命,我們需要以決心和毅力來維持與主緊密連結的關係。

  我們的靈性要美好,服事要有果效,關鍵全在於下決心克服所有的阻礙和肉體的軟弱,徹底實行那件不可少的事──多花時間親近主!

時時刻刻與主同行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十五5)

   出了內屋,仍要與主同行。主不只是在內屋中與我們面對面親密來往,祂更願意在生活中隨時與我們同行。當我們經歷與主同在的甜蜜感覺,我們的靈會渴望利用零碎時間,找無人干擾的地方單獨親近主。

    有時候安靜的環境並不多得,但我們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時刻用心思與主交談,並且傾聽,培養隨時、隨地、隨事不住禱告的習慣。

進入你的內屋


   
「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六6)

  內屋是我們屈膝俯伏在天父面前的地方,是我們與主單獨約會的地方,也是我們得安息和從新得力的地方。當我們越多地與主交往時,我們的生命就會越來越像祂。因此,有幾件事是我們在內屋中可以做的:

1.
安靜
   
   心 思安靜下來,慢下來,拒絕雜念和分心。可閱讀或默想一段經文來幫助自己,靜默等候主的同在。渴望進入並享受上帝的同在,在上帝面前靜默是非常必要的。這需 要日復一日、經年累月不斷持之以恆地操練,以致漸漸成為習慣和容易的事。因此,一個不受干擾和不讓你分心的環境是必要的。

2.
敬拜
  
    敬拜和讚美祂的名和屬性。眼目專注地仰望祂的榮美,用心靈和誠實在祂面前舉手、俯伏或跪下敬拜祂,唱詩、歌頌、讚美祂。思想祂是誰?祂有多偉大?祂奇妙的名字是甚麼?

3.
感謝
  
    凡事感謝。感謝祂一切奇妙作為,感謝祂所給的一切好處和祝福。為祂所賜的健康、恩惠、供應和幫助感謝祂。為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人、大事、小事、困難的事、不好的事、討厭的和不想要的事感謝祂。為過去、現在和未來感謝祂。

4.
認罪
   
    深深地省察自己,順服聖靈的光照,誠心向主承認罪和過犯,祈求主的赦免,並且決心悔改。就如隱藏的罪、自私的慾望、情慾幻想、夫妻間的衝突、忘恩負義、 閒話、不饒恕的態度、未解決的衝突、懷疑、苦毒、悖逆的心、不順服、壞脾氣、生氣、對人沒耐心、心中與人不合等等。清潔的心會使我們更容易進到上帝的面前, 別讓罪阻礙了我們與上帝的關係。

5.
屬靈爭戰
  
    了解我們在基督裡上帝兒女的身分,並且使用祂所賜的權柄。穿戴屬靈軍裝,在主裡剛強,抵擋惡者,捆綁仇敵,支取基督寶血,釋放被擄的,認出並推倒仇敵的堅固營壘,設立保護的城牆,奉耶穌的名斥責仇敵離開。

  打屬靈的爭戰需要上帝的智慧,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反擊、傷害和耗損。因此,我們需要分辨哪些爭戰是我們自己要起來面對的,哪些是不需要打的,哪些爭戰是屬於上帝的,哪些卻是屬於別人的。

6.
交託重擔
  
    將自己、家庭、工作、財務、錯誤、懼怕、挫折、失敗、掛慮、困難、麻煩等重擔全交託給主,並且把它留在那裡!不要再帶回自己身上。

7.
代求
  
    為上帝的教會、聖徒、未信者靈魂的得救、身心靈受痛苦的人、上帝的僕人、宣教士和在上執政掌權者代求。

記錄
   
    在前面每一個步驟中,我們也同時學習聆聽上帝的聲音,聽聽看主的回答是甚麼,在結束密室時間後,記錄下來,並在生活中實際地應用。
  
  每一次在密室與主獨處的時間裡,是否都要作上述的步驟或按照次序呢?不一定!這要依你給主的時間多少和聖靈對你的帶領而定。每一個步驟都非常值得我們付代價花許多的時間,經年累月的學習和操練,直到純熟老練。

最首要的堅持

    一位基督徒,希望靈性要美好,服事要有果效,關鍵全在於多花時間親近主!

   
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十41-42)

  我們屬靈生命的深度與品質,常常和我們花在上帝面前的時間多少有關。忙碌的工作,常常會佔據或偷走我們與主應有的親密關係。勉強維持、間斷或倉促的靈修生活,也會讓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淡薄和疏遠,造成屬靈生命成長緩慢或膚淺。

  與主獨處應該是上帝兒女每一天最不可少的一件事,也是最首要的堅持。主是我們今生最不可少的至愛,每天與祂獨處是我們更認識祂,並且與祂建立穩定親密關係的重要根基。這應該是我們每天最期待和最享受的一段時間。

    因此,我們一定要為自己與上帝,找出一段親密的「約會」時間,也就是穩定之靈修生活。

屬靈經驗的主角是耶穌


  屬靈經驗的裡頭,誰是屬靈經歷的主角?透過馬太福音十七章 一到八節這 一段經文可以來思考,誰是這個經驗當中的主角呢?那當然我們一定很快就會看見一件事情,就是在這段經驗裡頭,有幾個重要的人物,這三個門徒他們經驗到一段 非常特別的經歷。也就是彼得、雅各跟約翰,那我們就要來問一件事情,什麼理由讓他們有了這樣一個特殊的經歷?是因為他們比別人不一樣嗎?他們有什麼特別 呢?事實上我們發現一件事情,就是他們其實沒有比任何人不同,他們其實只有一個理由,就是會產生這一次的經驗,是因為他們跟隨耶穌,他們很靠近耶穌。
 
  所以事實上,我們可以這樣瞭解一個屬靈經歷的發生,是因為我們跟主耶穌很親近, 而不是因為我們有任何不凡的專利,所以親近耶穌,是使得我們可以有一些經歷的理由。但是我們從這段經文裡頭,我們也可以來思考一件事情,是不是一個屬靈經 歷的主角,就是這樣而已呢?到底屬靈經歷的主角是誰呢?如果我們仔細地看這一段,我們會發現一件事情,就是事實上屬靈經歷的主角是耶穌!不是這三位,因為 如果不是耶穌邀請他們,他們不可能經驗這件事情。所以你可以這樣說,屬靈經歷事實上,就是當耶穌邀請我們進入到祂的生命裡頭,分享祂生命的許許多多,我們 才能夠經驗到。所以今天當我們來探討靈程的發展,跟我們屬靈生命的成長,一定會探討到會有許多的屬靈經歷,跟屬靈的操練所帶來的經驗。而這當中我們就要來 思考到底真正的主角是誰?事實上透過這一段我們就因此知道,真正的屬靈經歷的主角是耶穌,如果不是耶穌引導、邀請我們,我們不會有這一些的特殊的經驗
 
  因此我們要學會一件事情,就是屬靈經歷,剛開始的確我們會自我為中心的來看這一切事情,但是如果我們準確地來思考它的話,是耶穌的確為著我們,先進到我們生命裡頭,讓我們認識了祂。但是當我們開始願意跟隨祂,來走這個屬靈生命成長的歷程,我們就會慢慢要學會知道,真正的主角是耶穌,是我們必須要進到祂的生命歷程,參與到祂的生命,因此這是很有趣的,彼此之間互動的關係。

靈修神學的功用


靈 修神學,不僅幫助我們辨認那種靈性的渴慕狀況,而且還為滿足這樣的渴慕,提供了指南。隨著時間的累積,遵循這種靈修指南的人,通常會越來越意識到上帝的同 在。儘管在大部分時間裏,許多東西佔據了我們注意力的中心,上帝似乎只存在於我們意識的邊緣。但是,即使在我們的意識邊緣,我們發現,上帝的靈仍然在那裏 作工,祂不是遠離我們,而是環繞著我們以及我們所意識到的任何事。

如此意識到上帝的臨在,強度不盡相同,有時強,有時弱。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和操練轉移我們的注意力,來增加這種強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類似的經驗,例如,我們對一物品好好地注視一段時間,就可以發現一些以前只是隱隱意識到的部分。

我 們一般性的信仰實踐活動,可以激起我們內在對上帝的更多渴慕,如果不攔阻或壓制如此渴慕,而是任其自由成長,那麼在一定程度上,所有如此行的基督徒,都應 當能感受到上帝的時常同在。不過,在靈性追求上若沒有恰當的指導,這種內在升起的渴慕,並不一定都能結出好的果實,讓我們經歷到上帝時常的同在。

何謂靈修學


  什麼是靈修學呢?
 
它探討的是靈命長進的問題,它也涉及到一個人屬靈成長的歷程。那當然,它最主要指的是人跟上帝之間的關係,這親密的關係是怎麼開始?怎麼建立?怎麼成長的?所以也有人稱它為靈程學。
 
而這當中一定會涉及到一些的主題,包括:屬靈的經歷、屬靈的生命、還有關於各種的屬靈觀點。這也在歷史的上面會有一段又一段的看法、轉變跟不同。所以簡單的我們可以來說,靈修學它其實探討的就是,人跟上帝的一個超我的、生命的關係,也是從這當中所引發出來生活的一切的表現。

  所以在整個聖經的裡頭,其實談論到許多關於屬靈的經歷,而在我們屬靈成長歷程的裡頭。這許多屬靈經歷的累積,使我們能夠更深的知道,我們跟上帝之間的關係,以及累積成為屬靈成長的標的。
 
    當然,靈修不可離開神學與聖經,若脫離神學與聖經,將落入撒旦之迷惑之中,不可不慎。

靈修神學介紹


  靈修學跟靈修神學的分別,有些時候是模糊的,但是仍可以互相交換的。而當我們比較從靈修神學這個角度來瞭解的話,會看見靈修神學的確是比較重在學術的考量,也就是比較是從歷史以及神學的角度,來探討我們的主觀的一個體驗
 
1.天主教的傳統與定義
 
a.靈修神學的由來
 
  每一個人,都會在生命的里程裡,會有一些屬靈的經歷。每一個時代,也會發現那一個時代裡的屬靈歷程,都有一些不一樣跟特色。所以靈修神學,會有所謂的時代性的考量,背景的研討。
 
  我們從歷史的角度、神學的角度,發現的確會有時代性的背景需要,以致於當各種的基督徒的靈修,加以描述、分類的時候,就可以根據這些不同的作者,他的時代跟文化,找到基督徒共同的原則。

  所以事實上靈修學,也可以從所謂的靈修歷史、跟歷史的神學角度裡看見不同的時代裡有不同的特質,而這些特質也都幫助我們瞭解一件事情,就是怎麼樣可以在那樣的一個時代文化的背景裡,更深地去靠近上帝。我們從天主教神學的分類方式,將會發現靈修學在復原派新教的領域裡,其實是一個比較晚起的學科。
 
  靈修神學一直 在天主教的神學裡,是一個比較持續在進展的主題。所以我們來思考、學習靈修神學的時候,我們不可能不從整個教會的豐富遺產裡,也就是天主教的傳 統來瞭解從教會歷史來看的時候, 從耶穌的時代開始,教會已經是兩千年的事情。
 
  所以兩千多年以來,整個基督徒教會豐富靈修的傳統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也來參考天主教的定義,他們把這個神學分成兩大類,一個就是所謂的教義類,系統的去瞭解我們所信的,這就是所謂教義系統的神學,但是另外一類就稱為所謂的道德神學。 
 
        道德的神學可以看作是神學當中的倫理學。它把實踐跟理論分開來,在這個實踐的裡所要探討的就是,怎麼樣把教義那樣抽象的思考,可以活出來天父跟基督的生命。這樣一個生活的實踐,它把教義跟實踐分開來討論所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道德神學其實在幫助我們怎麼樣從客觀模式的探討裡,看教會的屬靈的傳統。
 
  基督徒的 自我實現,就是所謂的『成聖』。雖然今天在這個世界上,常常現代人特別是喜歡從心理學角度來談自我實現。然而基督徒是不是沒 有自我實現這件事呢?其實是有的,只是當我們談自我實現的時候,跟一般人文的談法是非常不一樣的。當我們談所謂基督徒的自我實現,我們在乎一件事 情,就是到底什麼是人的本質!如果人的本質的最核心是我們的心靈、是我們的靈魂而靈魂的自我實現是什麼意思呢?從聖經裡我們可以看見,能夠活出基督的樣式,就是一個成聖的目標。因此成聖的目標,我們再把它白話一點,就是能夠像基督一樣,效法基督
 
b.靈修神學兩方向:苦修神學、神秘神學
 
  道德神學後來被天主教清楚地定義成為所謂的靈修神學。而靈修神學所談的兩個方向,一個就是 所謂的苦修神學,一個就是所謂的神秘神學。也就是說在談實踐、談成聖的這個領域的裡,這樣的一個道德神學,仍然把它可以分成兩類。
 
c. 從人的角度-『苦修神學』
 
  什麼是苦修神學呢?苦修神學是指在我們願意達成一個美好的、基督徒生命的目標,我們要如何付出代價。也就是如果我們認為人是一個自由而且負責任的個體時,到底人可以做些什麼?我們可以盡什麼樣的本分跟努力,以致於我們可以來達到這樣的一個成聖的目標,這就是苦修神學。『Ascetic』苦修的意思,事實上你可以從保羅裡頭所說的,我們都很像運動員,所以運動員他一定要有非常辛苦的操練歷程。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在談靈修學的時候,一定會談到歷代的聖徒,他們在學習成聖的歷程裡,他們有一些寶貴的操練,這些操練就是好像運動員的練習一樣。
 
  我們可以從人 的角度來探討,屬靈操練的寶貴,跟屬靈操練的內涵,人可以在德行上、習慣上、態度的上,我們可以有些什麼樣的培養,以致於我們可以來更深地認識上帝。 到底在人的努力有什麼是正面的,我們可以來做的;而有什麼又是負面的,我們要來避免它。這些都幫助我們怎麼樣可以使我們完全,哪一些是我們要避免的, 因為這些東西有害。
 
  在整個基督徒的屬靈傳統裡,如清教徒的傳統裡,會人有一個印象,就是他們非常的重視聖潔的生命。而聖潔生命 的態度的養成,是非常寶貴的。
 
d.從上帝的角度-『神祕神學』
 
  當我們談到另外一個層面在靈修神學的另外一個,是從上帝的角度來看,就是所謂的神祕神學。相對於屬人的努力,這是上帝隱密的事情神秘神學是去發現上帝做什麼,去經歷、去領受、去明白、去摸索到底上帝做什麼。
 
 
2.靈修神學幫助我們從教會歷史中學習
 
  總的來講,靈修神學是幫助我們,透過過去教會的歷史當中,人如何與上帝建立活潑的、個人的、動力的進展,然後我們來做系統的認識。很多的時候,我們會活得輕薄短小,就好像現代的人所流行、所追求的就是方便、簡單、 輕薄我們的屬靈生命,很容易落入到這個問題裡,也就是我們沒有辦法活出屬靈生命的深度來,我們的屬靈氣質,其實是不夠的。
 
三‧今日教會的問題──受限於自我背景  
 
  今天教會許多的問題,就是受限於我們的成長跟觀點,被時代、教會、宗派的背景所限制住了。而靈修神學幫助我們一件事情,瞭解如何經歷基督的豐富、上帝的榮美人跟上帝所能交往、經歷的深度,絕對不止於在我們所屬的教會裡,以及我們所領受的教導裡。而是要從基督徒兩千年的傳統去尋求。
 
1.謙卑回顧屬靈傳統的豐盛
 
  所以當我們這樣 談,你就會發現事實上認識教會歷史,對我們有非常大的幫助。因此我們要從靈修的歷史傳統裡去更深地明白,這個整個的靈修神學,跟學習歷代的靈修當中,重 要的教導跟重要的操練。使得我們可以去瞭解,到底透過歷代的屬靈經歷,以及對上帝的認識,我們可以學習怎麼樣從不同的角度,來對上帝有更深刻、更完全的認 識。並且我們也可以從這些相應的、操練的、傳統的,看見在他們的時代裡去經歷上帝,以致於他們對上帝的認識。在他們所經驗到對上帝的認識,教導的領受裡,他們發現了什麼樣成聖的、豐富的途徑。
 
  所以事實上在歷代不同的背景、時空、文化裡,他們領受上帝引導他們去經驗的一些操練。或者說在他們的時空背景裡,他們所去發掘的一些方式。
 
  也許我們會覺得我們是在二十一世紀,我們已經是時代之末,可以比別人更豐富。這話是對的,但是這話必須立基在我們肯願意回頭,謙卑地拾起過去歷代以來,在傳統當中一切的豐富。所以如果我們不希望我們被這個時代的盲點所限制,我們必須謙卑地回頭,並且很喜樂的發現,原來基督徒的屬靈傳統是如此的豐富。我們不需要被很多的外教所困惑,被很多外面的禪坐、靜坐,這些東西所吸引。其實在基督的裡,那豐富是無限的隱藏著,需要我們去挖掘它。
 
2.上帝賜受教的心領受
 
  讓我們一起來禱告,我們懇求上帝賜給我們一個受教的心,讓我們可以豐豐富富的領受,在基督裡頭一切的奧秘。我們一起來為著自己的學習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們 感謝你,因為在基督的裡頭,你把一切的奧秘、一切的豐富都藏在基督的裡頭。也透過你的愛子,你也把這一切願意賜給我們,以致於我們可以經歷,我們可以養 成、得著那上帝的性情,跟上帝的本質裡頭那許許多多的奇妙。主啊!我們懇求你幫助我們,透過我們的學習,透過我們殷勤地操練,透過我們的願意去認識,我們 可以揭開我們生命當中還有許多沒有發現的奧秘。謝謝主,來帶領我們這個屬靈的朝聖歷程,屬靈成長的途徑,我們這樣仰望、交託、感謝你,奉靠耶穌基督的聖 名,阿們!
 

靈修的步驟


  「靈修」是親近上帝的時刻,這時刻既要用腦又要用心。我們相信上帝是一位又真又活的上帝,因此透過聖靈的工作,我們就必然能經歷到上帝在我們身上的恩典。在靈 修的經歷中,我們除會想通明白上帝話語的意思,我們也可以體會上帝的道進入生命裏時的生命轉化過程;但最重要的卻是,我們會生發對上帝的愛慕之情,直至愛主更深!

1.為靈修預備自己

祈禱: 求天父光照啟迪,每天靈修也是與上帝相交 的好時刻。你可以這樣禱告:「我主耶穌啊!我恭敬把以下靈修的時間交托在你手上,求你賜下恩典,打開我的心靈,叫我 能聽到你的話語。」

放下其他的事,用片刻的時間讓自己安靜。

信心:這是主同在的時刻,為主預備自己的心,放在上帝的臨在中,專注和集中心思,對主說:「愛我的主啊!我在這裏,我希望親 近你。」

憑信讓上帝在此刻藉著祂的話語與你親近。

2.閱讀靈修經文

讀今天的靈修經文,仔細用心閱讀,讀完之後,停留片刻,反覆回顧其中內容,讓經文刻劃於心。

再讀經文,慢慢地讀,以祈禱的心去讀,這經文是上帝的說話,上帝的話滋潤心田,充滿能力、恩典 和真理。

存想經文,嘗試存留經文的內容在心中,最好能 背誦主要的經節,以期能在一天之中隨時背誦,反覆思想。

3.默想歷程

當你發現其中有一句經文有所感受的時候,請繼 續默想並停駐在這感動中,求上帝藉這句話豐富你的生命。你可以這樣禱告:「主啊!願你的話進入我裏面,觸摸我生命,我心在聆聽。」

反覆細想觸動你的經文,默想上帝的話語是要有安靜片刻的時間,嘗試讓你的心靈體會其中含意,好讓上帝的說話由存想進入你的內心世界,然後在你裏面作工。

默想需要由思想內移進入心中,我們以禱告的心呈上自己,讓上帝的話觸摸你生命中的真我,切身去明白上帝今天對你要顯示的心意。

4.回應禱告

回想靈修時上帝對你生命的提醒,你向上帝有甚麼回應?
安靜地停留在上帝的同在中,在心中重溫靈修的過程,體會上帝的愛和醫治,讓主在靜默中觸摸你。

寫下靈修筆錄,請把這次靈修經驗和回應寫下來,以堅定你的意向和人與上帝的關係。

建立人與上帝關係

  靈修是上帝與人之間建立關係的歷程。靈修的一刻,上帝與我們相交。上帝介入人生命中,引發人生命的種種變化,悔罪、抉擇、立志、更新、明白真理、與 主相聯、以致愛主和愛人更深。普遍人對靈修的看法是當作一種內在的修行,藉靈修這神聖的時刻使人變成聖人,然而,基督教靈修最重要的不是叫人去作甚麼修 行,而是在信仰中,親密地與我們的上帝連上關係。「有上帝同在」是多麼寶貴之事,我們一生因此就有了把握,直到見主面的日子。

  靈修是使信仰實現生命中重要的一環。基督教信仰最實在的部份,就是我們可以親自與我們所信的上帝相交。這是由信以致於信的過程,我們的一生就可以因耶穌 成就的救贖恩典時刻與上帝同在。當然,我們遇上了上帝,生命就會更新。然而,讓我們不要本末倒置,過份重視得著、平安、力量等等恩典多於上帝自己;靈修的主要目 的是為要與上帝相交,上帝才是靈修時的主角,然後才是上帝的恩典。

  靈修雖然往往是內在的,那是上帝進入人生命的核心,建立上帝與人關係,使人有所得著、豐富和成長。同時,靈修也是由內伸延至外,它是充滿生命動力。靈修使人有生發內在的動力去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肢體情,然後,這由上帝作中心而連繫好的群體,便可以擴展影響及於世界。

  靈修雖然重視內心的整合,並不代表視身體與靈性是割裂的,反之,我們因身體情慾與內住的聖靈相爭,更可看見身心靈的整全性,它們合一、交互相通、互為影響而且不可分割。若身體貪食好色,就污染了心靈,相反,心靈蒙主恩典煉淨之時,身體也逐步改善貪食好色的習性。

  靈修是在我們生命之內發生的事,有它私人的獨一性。故此,靈修不可代勞,我們每一個人也是獨特的,雖然我們都是一樣性情的人,所以可以分享靈修經歷。 然而,生命是無法代勞的,你不能代我靈修,不能代我成長,也不能代我建立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當然,更無法像武俠小說般所說的功力相傳。故此,我們更要努力持守自己的靈修生活。

   
每 個時代有它本身的靈修生活的特色,我們受文化、潮流、世界觀、時代觀和神學觀影響,所在的教會群體也有其經歷上帝的獨特性。甚麼時代和群體的人就有甚麼的 靈修,雖然在時代變遷中有其中的起承轉合,於是靈修特色也有所進展和改變,但靈修群體的背景是我們要去學習和了解的部份。

靈修是甚麼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約 15:5

:靈修是不是一項命令,若不靈修便是犯罪了?
:靈修並不是一項要遵守的命令,而是信徒經歷上帝的機會,是上帝施下恩典給信徒的時刻;所以若不靈修,便會錯失經歷上帝恩典的機會。

:靈修是否就是向上帝尋求賜福、引導和亮光,所以有「得著」才是好的靈修?
:靈修中,我們會經歷上帝的引導和恩典,也會有所「得著」,然而,靈修最重要是與上帝相交,所以我們應看重的是得著「上帝自己」,這比得著其他賜福更為重要。

:甚麼是好的靈修?
:靈修是用心靈親近上帝的時刻,主要是增進人與上帝的關係,那一天的我願籍靈修的時間親近上帝,又讓耶穌住在我裏面就是好的靈修。(參約十五:5

:我參加了讀經計劃,每天讀一段聖經;每星期又有返查經班,算不算有靈修?
:聖經是上帝的話語,研讀聖經是認識上帝和了解真理的必須途徑,然而我們更需要讓讀經祈禱成為我們與上帝相交的時刻,所以,我們應有研經,讀經和靈修默想聖經的生活。

:甚麼是好的靈修?
:靈修是用心靈親近上帝的時刻,主要是增進人與上帝的關係,只要我願藉讀經禱告親近上帝,與上帝相交就是好的靈修。

你渴慕的是甚麼

 

    最近讀陳明正老師的一篇文章<<方向>> (http://ejoytotheworld.wordpress.com/2009/10/04/%e6%96%b9%e5%90%91/ ),文字如下:

 

大部份的基督徒渴慕更多的屬靈樂趣,
多過於渴慕在基督裡靈性的純淨及順服神。
如此的本末到置,
是初信者的貪婪與驕傲,
於無意之間,
停滯於靈奶的屬靈胃口。


    這對今日基督徒重感覺勝過信心的傾向,真是很大的提醒,我們常常是渴慕與追求『屬靈樂趣』,沒有渴慕『在基督裡靈性的純淨及順服神』。

    陳老師說:「如此的本末到置,是初信者的貪婪與驕傲,於無意之間,停滯於靈奶的屬靈胃口。

    是的,我們之所以能一直堅守信仰,很多時候,我們得確嘗到『屬靈樂趣』,所以對基督的信仰肯定。但是我們不能一直停留於此,我們要進入更高的地步,邁向『屬靈之高原』,我們必須追求是『在基督裡靈性的純淨及順服神』。甚至於,為了『在基督裡靈性的純淨及順服神』受苦都願意,因為上帝在基督裡的愛,才是我們屬靈追求的動力!

    若為『屬靈樂趣』,有一天會覺得無趣與無聊,因為「興奮」久了會痲痺,只有「愛」才是永不止息。所以,我們靈修之操練,不是為感覺自己多屬靈,而是為要回應主那永不止息的愛!

靈修的意義

   「靈修」(spirituality)一詞源於希伯來文ruach這個字,這個字通常翻譯為「靈」(spirit)。而基督徒靈命之來源是聖靈將上帝所預備,耶穌基督所完成之救贖,實現在基督徒身上。

   「靈修」是關於信仰的生命,並且要激發信徒使其處於起步階段之屬靈生命,獲得深化與完善。

    基督徒之靈修學是對基督徒整體如何實現和維持上帝與人之間的關係之一種反思,包括公眾崇拜和個人敬虔之奉獻活動,以及這些活動在基督徒實際生活中所帶出來之結果。

    而基督徒的信仰有三大要素:一套信念、一套價值觀以及一種生活方式。所以靈修所要建立的也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