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依納爵靈修的特質

一、根基於感恩及敬畏

   依納爵靈修以神操為基礎,根植於對上帝深深的感恩和敬畏。從一開始它便培養我們意識到上帝每時每處為每個人的臨在、大能及照顧,,並持續不斷地回到這樣的意識。依納爵帶領人做神操時,當時的文化已經與自然表達人與上帝的親密意識的中世紀文化漸行漸遠,所以每個人必須刻意地努力培養這份意識。當然,這也正是我們當代主流文化中的情況,就是人們可以生活處事而不必面對人生終極意義及目的的問題。
  
  在基督宗教的傳統中,有兩種主要的祈禱與上帝的關係。第一種是否定的方式,是設法以放棄感官、想像及理智來遇見上帝,在暗中,在主的臨在的沉默中,沒有內容,而遇見上帝。第二種是肯定的方式,是藉著欣賞上帝在創造中所做的一切來遇見祂。

  依納爵靈修確實是選擇了後者為主,為大部分人在這樣的選擇中,含有一項命令﹕要培養祈禱中視覺及其他感覺的想像──藉著以想像來扮演福音中的角色而默觀各種景像並且進入耶穌、祂家人、朋友、門徒的溫暖情誼的關係中。

  這樣的過程試圖使我們產生一種耶穌在各種情況中會採取的態度和反應的意識,而這些情況不在福音中出現,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出現。在依納爵靈修中與耶穌為伴的親密感以及伴隨這種親密感而來的完全獻身服務是最重要的。

二、分辨意識的培養

  依納爵靈修的第二個重要特質是在每人自己生活及態度中、社會文化中及特定情況中培養分辨善惡的意識。對我們這時代的人來說,儘管再虔誠,但要反覆不斷默想罪惡,也會覺得反感。現代文化普遍認為我們應該看事情的光明面,並認為罪惡感是精神疾病的表現,這些想法會使教友們對「罪」覺得不舒服。

  然而,第一週罪的默想雖然很微妙,但卻能夠有效地培養罪的想像和意識。反省傳統的墮落天使的罪,及歷史中悲慘的毀滅,不只是去經驗恐怖和憂傷,也是去了解未能達成原本可能性及沒有實現的失望。我們既然相信天主無窮的力量和愛的照顧,也在反省耶穌生活中發生的事的意義及影響,這些罪的默想其實也是一項邀請,邀請我們想像這世界及我們的生活完全不一樣的可能性。

  依納爵靈修中,我們能再次發現到的是,傳統教理中所說的「原罪」,不是毀滅的信息,而是希望的信息。它讓我們明白,現在的世界並不是按我們所期望最好的,也不是上帝想要的樣子,而是遭到強烈扭曲破壞,但可以重建起來,可以變得比現在更美好、更快樂。

三、有力量負責任

  依納爵靈修中蘊含著強大的力量來承擔責任,並實行仍在今世進行中的救贖工程。其中特別強調將個人意志及能力順服於上帝,不是被動的,而是如同年輕的依納爵一般奉獻出他的自由、力量、技能及才華給上帝。因此,這發自內心的渴望使我們努力以最大的聰敏、勤奮、及創造性,全心為上主服侍。

  神操使信友經驗並認出他自己生活中的恩寵。神操使我們領悟的恩寵是:上帝的行動賜予人行動的力量,上帝的自由釋放人類的自由。藉著恩寵,信友們在依納爵靈修中學習期待並認出上帝賜予我們甚麼能力。這模式就如同第一、二世紀時基督徒的見證模式一樣。那些基督徒寫道,基督為他們做了兩件事﹕祂光照了他們,祂也給他們力量。這力量和光照有關,他們因為有基督的光明而看見了一切。

  我們在當代的反省及心理學的觀察中,很容易能認出這個過程。我們愈在創造、罪惡、救贖之光照中,我們就愈有勇氣,也愈得到力量與基督一同改變、救贖這世界。

四、獻身於行動

  與此直接相關的是爵依納靈修的第四個特徵:把焦點放在行動上,並堅持有所行動。忠實表現在服務中,愛適當地表達於行動中,而不在於言語。悔改意味著改變的行動。全然皈依基督指的是奉獻一切物質的以及個人的擁有──所有的才智、精力及持續的專注投身。

  這樣做會使人漸漸排除生活中世俗的掛慮。但是,在依納爵靈修中,這不表示信友不再承擔世上的責任,或不再從事社會、經濟、政治事務;這卻是指,不再僅限於以世俗的視野從事這些事,而帶著積極建立天國的願景去進行。生活中的世俗活動全都被帶進信仰中奉獻,也被帶進基督的光照之下,來檢視一切受造物的意義目的及根源。這方法不只適用於信友生活中的直接接觸,也適用於人類社會的社會結構及政治的各個層面上。因此,生活中各層面的整合的奉獻不會把政治、經濟與宗教價值判斷分開來。

  人類公共事務上的正義及和平的救贖工作威脅到許多自稱為基督徒的既得利益者,他們或許有很好的信仰,但認為這只跟他們個人生活有關而已,卻對公共領域上的社會正義及和平的議題與活動抱持冷漠甚至反對的態度。

  另一方面,獻身於行動及公共責任常常會引起別人的反對。有人認為默觀是信仰的中心,但默觀和行動是不相容的。默觀確實是信仰的中心,因為默觀指的是接受、注意的態度,是上帝臨在以及指導的察覺。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依納爵靈修卻拒絕把默觀看成是相反於行動或與之不相容的。依納爵在他年長時,自己說過,他似乎是在「行動中默觀」。與默觀不相容的是貪婪、擁有、物慾、殘忍、對別人需要的冷漠、驕傲、武斷、專注於自我及自我形象。然而,辛勤工作、專注於服務別人的需等等,卻是在行動中默觀的種種機會。

五、一種革新與創造的靈修

  前面所述的把我們引到依納爵靈修的最後一項特徵:以革新與創造的精神,非暴力地抗衡主流文化中相反於愛、正義與和平的行為模式。神操中許多的反省是為了幫助我們分享耶穌的願景,了解祂是什麼樣的人,願意在世界上、在歷史中做什麼事。

  神操默想的含意很清楚地表示耶穌從天主領受的任務不是要從世界中把眾靈魂救出,而是要來拯救這個世界,來整合並重新把焦點放在所有的受造物上,其方法是:吸引人類回歸與天主的適當關係中,也因此而回到人類彼此之間以及人與大自然間適當的關係中。

  我們以這樣的觀點看事情時,是去了解上帝所願意的結果是什麼。這樣的願景引導我們徹底審視目前人類社會的進行模式。這樣的願景不允許我們將許多事視為理所當然,如﹕戰爭、貧窮、饑荒、種族歧視、弱勢族群的邊緣化,及其他不公義、不必要的痛苦或匱乏。

  我們實在無法說出﹕「事情就是如此,也將會一直這樣下去,因為世界就是這樣嘛」,依據神操,這完全不是事實﹗這樣不對,因為上帝不願意在人類社會所能享有的福祉中,把這麼多人排除在外。這些人受苦不是上帝造的,而是人造成的。上帝不但沒有遺棄祂所創造的人,而且還每時每刻向所有的人伸出雙手,給予我們各種救贖的機會和恩寵。根據福音,上帝的救恩不受限於死後的生命,也是人類現今世界中生活各層面的救恩,我們可以幫助這世界變得更好或更壞。

  藉著這些洞見和準繩,徹底改變不但是可能的,也是必須的,不只是可以希望的,也是可以實際去做的,不只是遙遠未來的一個選擇,也是我們現在的挑戰。這態度是藉著默想基督苦難、死亡及復活時形成的。有人認為默想基督的苦難與死亡,是要我們接受這世界原本的樣子。但是,依納爵靈修方法所隱含的正與此相反,因為神操邀請我們不只注意耶穌肉體所受的苦,也注意到耶穌所經驗的分辨過程,及其造成的行動──並因此引起嚴酷的迫害。使我們欣賞耶穌在祂時代所採取的立場的徹底性,最後也使我們因他對政治、社會結構的教導而真正受到影響。

  預備好做個人分辨以及有信心是依納爵靈修的關鍵要素,也是我們這時代特別重要的。這意味著接受培育,並藉聖神的領導在祈禱中和評估中持續注意,努力抱持超越個人利益的態度來做選擇,並在每時每刻讓自己努力追隨耶穌的思想、作風而行動。

  當我們這樣做,獲得了信心,又受謙遜的陶冶,就有了做相反於主流文化的決定及展開創新行動的基礎。這樣的工作可能從生活中最小的事情開始,也可能艱難而富於挑戰。除非我們專注而有信心地在每一刻準備面對全新情況而作分辨,不然很可能只是被動地遵守教條、誡命,而不是回應最大的命令﹕全心全靈,全意全力愛上主,並愛人如己。依納爵在神操中的「原則與基礎」所提出的創造性的自由,其精髓也在此。

依納爵神操

  依格那丟•羅耀拉(Ignatius Loyola)   , 依納爵靈修的特質  ,

   依格那丟•羅耀拉的《神操》— 前言   ,

   依格那丟•羅耀拉的《神操》— 原則與基礎以及第一週  ,

   依格那丟•羅耀拉的《神操》— 第二週 ,

   依格那丟•羅耀拉的《神操》— 第三週 ,

   依格那丟•羅耀拉的《神操》— 第四週以及「為獲得上帝同在的默觀」  ,

   依格那丟•羅耀拉的《神操》— 結論: 重新認識上帝的神聖 ,

依格那丟•羅耀拉(Ignatius Loyola)

依格那丟·羅耀拉(Ignatius Loyola),也稱為依納爵·羅耀拉。

在1491年或1495年生於此利牛斯山脈附近的羅耀拉城堡,為西班牙貴族,他年幼時就立定志向要當軍人。

在1521年遭遇法軍圍攻盼柏羅拿(Pamplona),他為了堅守陣地,以致負了重傷,使他腿部負傷以致無法再當兵。正當養病期間心中非常悶煩,開始研讀基督及許多聖者之傳記,如聖多米尼古及聖佛蘭西斯等。心受感動並且立志作基督的精兵。之後他到處遊歷,到蒙塞拉特(Monserrat),將其劍放在童貞女的聖壇上,表明奉獻之心志。

在1522~1523年間在曼雷薩修道院(道明會),禱告靈修及默想,尋求獻身之道,他開始常常得異象。於是他在這時草擬他所發展的靈性操練(Spiritual Exercises)課程﹙或稱《神操》﹚。

羅耀拉在1524年至1534年間曾到過巴塞羅那、亞爾迦拉、蕯拉曼加與巴黎等地方讀書,預備服事。羅耀拉在亞爾迦拉及薩拉曼加的兩處大學學習時,就結交了一些同伴,操練他所編的靈性操練。

到了1528年加爾文正離開大學時,羅耀拉考入巴黎大學。他邀請幾個朋友,立志要過清苦的生活,並曾想到耶路撒冷朝聖,但當地的方濟派修道士的勢力已衰微,以致無法成行。這幾個朋友中與羅耀拉關係最好為沙勿略(Francis Xavier)。

羅耀拉及同伴們立志過著像使徒般之清苦的生活,耶穌會就這樣開始慢慢形成了。他們的成員叫作耶穌會會士,並宣誓絕對服從教宗,將教宗奉為『最高統帥』。在1540年9月27日 教宗保羅三世正式承認這個團體,這可謂正式成立了耶穌會了。於1541年4月選舉羅耀拉為第一任的『統帥』,直至1556年7月31日 過世。

羅耀拉因為當過職業軍人,所以組織力強,擅長領導,將軍隊的組織運用到建主基督的精兵,並且宣誓絕對服從教宗的耶穌會。將軍人、神祕主義及修道主義融於一體,並且又有一本操練手冊「靈性操練」。將耶穌會的會士們以一個有紀律、有中心、有操練的建立和上帝的關係。以致於發展快速,他們宣誓守三條規律:

1.守貧窮

2.守貞潔

3.服從會長。

耶穌會注重學習計晝,並且廣設學校。另外耶穌會有一特別之處,為其宣教活動。羅耀拉的愛徒聖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就到過印度、日本、印尼,為第一個也是最偉大的宣教士。

雖然當時耶穌會並不是為抗衡新教的改革為目的,但慢慢也演變成為他們的主要任務之一了。另一個值得一提的,為耶穌會教育注重兒童的工作及教育,也因為如此,使許多“復原教派”人士之子弟奪回天主教。

所以,不要對天主教心存好感,寧可保持距離來得安全的好。或許您會說,不要這麼小心眼。我就是要這麼小心眼,面對像“狐狸”般的組織總要小心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