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21年8月22日 星期日

本篤會規的靈修

 

1. 靈修的目標

本篤「會規」靈修的目標,就是:在一個理想的環境中,實踐福音中基督所要求的生活。著名的法國主教鮑蘇艾(一六二七~一七)曾說:「本篤『會規』是福音的綱領,福音的縮影。」基本上,這是十分確實的。本篤「會規」實際上不是別的,只是使人實踐福音的生活。

2. 靈修的境地

會院是一片土地、一座迴廊、一個空間,有共同理想的人,共度福音的生活。
「會規」第六十六章說得明白,一座隱修會院,雖然不是與外界完全隔離、但是基本上,物質生活的需要,如用水、磨房、菜園、各種工藝場所等都設在會院範圍內。

在會院中,會父(abbas)是舉足輕重的靈魂人物,是全會院的導師,是物質生活的家長,是紀律的全權管理者。他在隱修團體中,形成一種靈修色調(style)。全會院的靈修氣氛,幾乎由會父通傳而出。會父領導整個團體,但也應明智的決定院內事務,甚至需要團體中的每一成員表達自己的意見。因此,可說隱修會院是由一座會院、一片土地、一位會父,大家共同遵行會規,達到止於至善的最高理想。由此可見,本篤會的第一聖愿:恆常(stability)的意義即與這一片土地和這個團體恆常持久地在一起,表示隱修士的心已與團體一起止於至善。因此,本篤會士即使身在他鄉,始終與他的會規保持聯繫。這種「止」的精神,可用大學名句來解釋:「知止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定,定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我認為這句話已把本篤會規的第一願表露無遺。就是在此氣氛中,達到靈修生活的境界。

3. 靈修生活的內容

有關「會規」的靈修內容,我們分核心、德行、實踐三點來講。

a 核心

英國紅衣主教Cardinal Hume在慶祝本篤一千五百週年的彌撒中說:「基督徒的生活,主要是『盯住』上帝(意即盯梢)。」信友生活在基督內,於是雙目常盯住上帝,必須效法基督。具體而論,一方面恪守誡命;另一方面,心靈潔淨地尋找上帝。「會規」第四章便列出共七十二條命令,不過綜合起來,不出上帝十誡;也就是愛上帝與愛人。

b 德行

本篤的「會規」並不講論許多德行,只講對隱修生活的實踐,提出幾種態度。首先講到的是服從(第五章)。但我發現在第七十一章中,相當有啟發性地也觸及服從,它與今日一般修會團體的服從相異其趣,說明兄弟間彼此要服從。整合以上這兩章的思想,可以看出本篤會規的服從法律性的因素較少。相反地,卻更具有敬意與神秘性在內。不論在會父身上或者在兄弟間都應表示服從,基本理由便是上帝的聲音,現今在整個團體中出現,因而彼此服從。這便是本篤會的服從聖愿的真諦。

其次,本篤「會規」注重靜默。大概也因此在本篤會傳統歷史中,有一些俗稱「啞巴會」的團體。他們度不言不語的靜默的生活。但真正靜默的精神是什麼?它告訴我們,隱修生活的重心不是「曉曉不休的講話」,而是「常常傾聽」。請上帝來讀人的心,也應聆聽上帝在教會內、在生命中的話。修會(隱修)團體中的靜默,就是要學習聽的藝術,成為一位會聽的人,這就是靜默的精神(第六章)。在會規序文中,第一句話就說明凡進入修會(隱修)團體中的人,不需發表高論,但要敞開胸懷、靜聽上帝的話。

最後,本篤會最重要的態度就是謙遜(第七章)。本篤論及謙遜共分十二級。第一級謙遜是對上帝敬畏。第十二級謙遜提示一舉手、一投足都表露自己內在的謙遜。當一個人內心有敬畏之情,認識自己也愈深,也就更加認識上帝。最高的靈修表現就是:整個人(人的每一層次、由內往外、由心到軀體)顯露靈性的生命。當整個人陶醉在上帝的氛圍內時,這才達到第十二級的謙遜。實際上,這與東方的靈修有相似的一面。在十二級謙遜上的努力,大概便是本篤會的革新生活聖愿了(會規第五十八章)

c 實踐

討論了「會規」靈修生活的核心與德行,具體地得問究竟在哪些事上實踐?簡單而論,本篤會的時間就是上帝的工程(Opus Dei),包括禮儀生活、閱讀聖書與體力勞動。


在本篤以前,荒野中的獨修士為使人不閑得慌,無所事事,就想些方法打發時間。譬如一個小徒弟來到導師前問:「今天怎麼樣過呢?」於是這位靈修導師就指點他去拔些蘆草,編隻籃子,至少他一天的工夫不會打妄想,時間就這樣打發掉了。隔了一天,小徒弟又跑來問導師:「今天又怎麼樣過呢?」然後,這位導師不疾不徐的說:「把昨天編好的籃子拆掉。」這純是打發時間的工作。本篤對工作的看法絕不如此。他有創新的、建樹性的了解。他視團體生活的需要而工作,有些人力氣大,就去挖地、種菜,有些人會某種手藝、技巧,就作些手工,所有人都輪流進入廚房工作。不過工作時間沈浸在祈禱的氛圍內。有人說:「隱修生活如同一曲音樂、一首詩,有它的秩序,有它的節奏。」本篤會的特點就是給團體生活賦予一個秩序。有固定的時間舉行禮儀、誦讀聖書、工作。所以我們說:本篤會的全部時間就是一個祈禱,一個Opus Dei。在祈禱的氣氛之下造成和諧的團體生活。


禮儀是本篤會的一大貢獻。在會規中並沒有特別教人如何祈禱,但卻提出要「敬」(第十九章),我認為這在修會(隱修)生活中相當重要。因為敬意保持神聖氣氛;若不敬,便會使神聖氣氛俗化的危險。曾有人說:在教會內管更衣所的人很容易趨向「俗化」。因為他整個時間都是在神聖的事物中,一會兒進聖堂換點花,一會兒整理祭臺......。若無敬意,則一會兒經過祭臺前打一個扦,一會兒後又打一個扦。原來是神聖的行為,就不自覺毫無心意地機械化了。本篤是一位十分明智的導師,他不教如何作祈禱,只要求敬畏之心。


「會規」靈修的最大後果就是喜樂。本篤會洋溢喜樂與和平,是大家熟知的,也是「會規」中不斷提出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