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21年8月13日 星期五

回家是一生的旅程

   盧雲(Henri J. Nouwen)1932年出生於荷蘭,是著名的作家和神學家,心理輔導和靈修學的大師。他曾任教於哈佛大學、耶魯大學以及加拿大安省神學院。自1986年起,加入加拿大多倫多黎明之家,服事那裡的弱智人士,直到離世。

      

           在盧雲眾多的著作中,我最喜歡的著作之一是《心靈愛語》,它由溫偉耀增訂,馬榮德翻譯,卓越書樓1997年出版。溫偉耀曾經說,《心靈愛語》是每個基督徒都應該放置一本在家中的屬靈藥箱’”     《心靈愛語》的中文副標題竟然會是:當我陷入靈命低潮的時候

        

    但最珍貴的,恰恰是這一個字。因為陷入靈命低潮,且有半年之久的,正是盧雲。而他,大名鼎鼎,是靈修學大師。把自己的傷口坦露在世人的面前,用他自己的軟弱帶領我們進入各自的軟弱之中,讓我們一同接受上帝的醫治。

 

            這樣,《心靈愛語》就既是獨白,也是對話,是盧雲與上帝的對話,也是盧雲與我們的對話,讓我們一起向主耶穌基督敞開我們的心。

          在靈命陷入低潮時,我們感受最痛苦的,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我如此軟弱,罪孽深重,會是上帝的兒女嗎?我是上帝的兒女,為什麼這麼多的災難和不幸都降到我頭上?我曾經問過自己,盧雲也問過。但他最後固守住了一點:接納自己的真正身份:你真正的身分就是上帝的兒女,這是你必須接納的身分。當你對此有所肯定,並在其中安妥下來的時候,便能在既使你得著歡愉又令你痛苦的世界裡生活。你能夠接受臨到你身上的稱頌和斥責,視之為強化你基本身分的機會,因為那使你自由的 身分,是超越人間一切稱頌和斥責的。你屬於上帝,並且以上帝兒女的身分被差派到世界當中。

 

           我是上帝的兒女,天父對我的愛永不改變,這就是基督徒的立足之地。

 

          靈命陷入低潮有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我們陷入痛苦中而無力自拔,不論這痛苦是什麼,或來自何方,但那個痛苦的感受是相同的:那就是當你無法得到最需要的一切 時所經驗的。那是個空虛的地方,使你強烈地感覺到所思慕的愛並不存在。如何面對這痛苦?盧雲的建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說:你必須進入你感到痛苦的地方,不過,首先要找到新的立足點。這個立足點就是,你必須開始相信你空虛的體會並不是最終的經歷,在它以外還有一處地方是你可以得著愛的環抱。這一處新天地就是上帝的愛。你越是往這個新天地扎下根基,就越有能力哀悼舊 天地裡的損失,並且容讓那裡的痛苦消逝。

 

           但是,即使在低潮之中,我們也難以放棄我們的驕傲,我們想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戰勝自己。我們常常拒絕承認,在我裡面有些地方是自己無能為力的。雖然我們希望醫治自己,戰勝誘惑,保持自制,但是總無法獨立做得到。而每一次越是試圖這樣做,就越是失望。

 

           如何擺脫困境呢?盧雲的建議是:第一步要直截了當地從容許自己無法自我醫治開始吧!為了讓上帝醫治你,你必須完全地承認自己無能為力……願意讓控制自己生命的意欲消弭,正顯示你在一定程度上的信靠。你越能放棄抓緊權力的堅執,就越能夠與那位有力量醫治和帶領你的上帝接觸。你與這神聖力量的接觸越多,就越容易 向自己及其他人承認自我的無能。

 

           進一步的步驟是:你千萬不要不斷地注視自己,種子只能夠停留在所撇下的土地才有機會成長 起來。假如你不斷將種子掘出來,查看它有否生長,那麼,它便沒可能生出果實來。想像你自己猶如一顆撒在肥沃泥土中的小種子,你所要做的只是停留在那裡,並且相信泥土會供給你一切成長所需。甚至在你不曾察覺的情況下逐漸成長。

 

           忍耐地在未濟中生活。

 

           正如盧雲一樣,在我們的生命中,有某個部分或者幾個部分是自己不能完全接納的,所以在很早的日子,它就已經被撇棄了。在它裡面滿是畏懼。但是,為了成長,你必須 將那個被撇棄的部分帶回家。這並非輕而易舉的事,因為你己經是一個頗令人懼怕的人,而那個滿是畏懼的部分不知道能否安全地與你共存。你成長了的自我,需要學像孩子般殷慰、溫柔、關懷故此你焦慮的自我能夠歸回,並感到安全。只要你變得像個小孩子,它便不會再感到需要在其他地方寄居,並開始視你為它的家。哪裡你最是人性、最是真我、最是軟弱,哪裡就是耶穌的居所。引領你滿有畏懼的自我回家,便是邀請耶穌回家。

 

           基督徒一生只有一件事:就是不斷地邀請耶穌回家。

 

           人際關係的狀況,直接影響到基督徒的靈性生命。越是走進城市化生活,人與人之間越是疏遠,於是,寂寞就成為現代人無法逃脫的宿命。通常,人們總是傾向逃避寂寞或沉溺於寂寞之中。但盧雲卻反其道而行之,他說,你逃避的時候,你的寂寞並非真的消除了,你只不過暫時將它從你的意識趕走而已。倘若你停留在寂寞之 中,你的感受只會更趨強,最終墮進沮喪裡。

 

           怎麼辦?盧雲認為,這裡要作的屬靈功夫並非逃避你的寂寞,亦非任由你自己在其中消沉,而是要尋找它的根源……但當你可以設法確定這些感受是從哪裡來,它們將會失去部分控制你的力量。

 

          這樣的探索,能夠引導你發掘自己的美善。你寂寞的痛苦可能源於你最深底的召命。你將會發現你的寂寞是與你要完全為上帝而活的呼召連繫在一起的。故此,你的孤寂可能是向你揭示你獨特恩賜的另一面。只要當你在自己心靈最深處,體會其真實,會發現自己的寂寞不單是可以忍受的,而且更是豐饒的。當初好像只有痛苦的一切,將會變成一種感覺。雖然痛苦依然,但卻為你開拓了一條對上帝的愛有更深體會的道路。

 

           內心的寂寞驅使我們尋找愛。一方面,自己渴求無限的愛、無盡的關懷、無限的施與;另一方面,當你為了得到愛而幫忙任何向你求助的人。他們要求越多,你便付出越多,直至你發覺自己已經耗盡,被利用,被操縱。

       

    但是,我們必須學習為自己的愛設下界線。你必須向你自己宣告,你就是你,因此你能夠在自己的界線之內滿足自己的需要,並且在你愛的人面前把它們保留住。真正成熟的愛是需要人先擁有自己,並且在持守自我的情況下彼此施與。

 

           心靈經常呼叫,為什麼我付出了愛卻沒有得到回報?盧雲也這麼痛苦過。但後來他發現,每一次你發覺自己希望從所付出的得著回饋,或者因為沒有得到什麼而感到失望時,那麼你應該知道自己還沒有完全被接納。只有當你明白自己正無條件地被上帝愛著亦即是完全被接納,你才可能無私地施予。不求回報的付出,正是信任無條件地愛你的那一位,會供給你一切的需要。這也是相信,你不用保護自己的安全,卻可以完全將自己豁出去服事其他人。

 

           信心就是相信你無條件地付出,也無條件地接受;不過,你所接受的無須是從你向其付出的人那裡得來。由你傾注自己的人身上獲得完全的接納,這個期望是危險的。你會很快就感 到自己有某些部分給其他人帶走了。如果你無法擁有自己,是沒可能對其他人付出自己:而倘若你真的要擁有自己,就惟有當你在無條件的愛之中,已經完全被接納才有可能。

 

            盧雲發現,自己是那麼渴求友誼,以致時常在尋覓真正朋友的過程中迷失了。有多少次當他所渴慕的友誼無法實現,或無法延續下去,他就變得沮喪非常。盧雲這樣對自己說:你建立了不少的友誼,是出於渴望得到情愛、肯定,以及情緒上的支持。不過,現在你必須尋找那些能 夠在你最核心處(也就是你知道自己深深被愛的地方)與你建立關係的朋友。當你接納自己被愛的事實,友誼將會逐漸變得有可能。然後你可以與其他人在一起,而無須佔有對方。真正的朋友們,彼此之間能夠體會雙方內在的感應,知道神的愛就在那裡。在那裡,靈對靈、心對心說話。關鍵就在於:這友誼要從上帝而來,是上帝的恩賜:沒有一份從上帝而來的恩賜是暫時或偶然的。從上帝而來的一切都有份於祂永恒的生命。

 

           盧雲承認,不受歡迎是他最大的恐懼。在此,人正面對著靈性爭戰的核心:究竟你準備向那些告訴你,今生你並不受歡迎的黑暗勢力屈服投降,還是相信那降臨到來,不是為要斥責你,而是要使你從恐懼中得到釋放的那一位?

 

           每一刻你都要決定相信那宣告:我愛你!在你母腹中,我與你聯結。(《詩》13913耶穌對你所說的一切話可以歸納成這樣的一句:要知道你是受歡迎的。耶穌賜給你祂與父上帝最親密的生命。祂希望你知道祂所知道的一切,作祂所作的一切。祂希望自己的家也是你的家。

           我們要不斷提醒自己,你覺得自己不受歡迎的感受並不是從上帝而來的,也不能告訴你真相如何。黑暗之子希望你相信,你的生命是一個錯誤,並且沒有一處是你的家。因此你必須不斷揭穿謊言的面具,並且根據以下的真相,思想、說話和行動:你非常非常受歡迎。

 

       “上帝愛我嗎?”基督徒在生命的過程中,時常出現這樣的疑問,盧雲也是如此。盧雲告誡自己、也告誡朋友,在這樣的時候,你必須相信所得的回覆必然是肯定的。就算你經驗不到,你也一定要選擇那肯定的答案。”“你必須一次又一次地選擇這個堅穩之處,並且在每次失敗之後,都要回到它那裡去。這個堅固之處所,就是生命的磐石。這個不斷地返回,就是持續地堅持與上帝同在,上帝就是人的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