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21年8月14日 星期六

屬靈閱讀要搭配日記或反省性筆記

 

    清教徒曾形容,就像船長要記錄航海日誌,醫生要記病例,商人要記錄、查核賬目,一樣地,基督徒也應記錄自己與上帝的互動。

    在這一類的作法中,也有一些偉大寶藏。例如班揚的《豐盛的恩典》,布萊納德(David Brainerd) 的《回憶錄》,或是喬治· 福克斯、約翰· 伍曼(John Woolman)、約翰· 衛斯理、懷特菲爾德的日記等,他們的榜樣今天仍鼓勵我們:不要只記屬靈的成功,也要注意上帝在我們失敗、沮喪和復原當中的仁慈良善。

    他們的日記也指引我們去思考一些小事,它們看似瑣碎、無關緊要,卻也是靠著上帝預先的護理才得以維持的。雖然有時我們靈裡的枯幹已讓靈修默想變為無用,但若仍然忠誠且持久記下這些過程和感受,也是出於一種愛的勞苦,使我們在一切境況裡都能思念他、尊崇他。

    把事情和想法用文字寫下,是一種有用的反省操練,有助於我們在情緒混亂或懶散時把思緒理清楚,它也會讓事情變得可資紀念又具教化意義。這樣做,我們默想的果實便可以保存,避免那些很棒的想法一下子就蒸發於無形。

    有些人說他們每天潦草的隨手記錄,似乎稱不上日記,有些人則從未寫過日記。無論如何,靈修自傳仍然是重要的,因為我們知道要把每一件重要事情都看為是信主而生的。

    在某些圈子裡,這有時被導向一種畢全功於一役的不健康強調,以為那些經驗不會再有任何後續,而欲將過去、現在及未來一舉搞定。其實不然!我們若是朝聖客,則人生仍敞開於面前,所以我們的屬靈自傳仍在撰寫中。任何試圖在剛信主之刻,或第二次恩福,或在受到特定恩賜或啟示之際,就提早結束自己的故事的打算,都應該制止。

   不管是藉著日記、雜記、回憶錄,或是一張仍在進行中的感恩清單,我們都要在此生更多操練屬靈自傳的作法。

    有些經常被人拿來公開見證的故事,我們應謹慎提防,因為它們往往被過分誇大,或是因為過度曝光反被糟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地下室手札》裡的英雄論道:個人意識是一種病!現今以自我為特色的時代,其病灶正是狂熱的追求自我滿足,這顯然是一要命的病症。

 

 

人類的思想、決定、渴望、喜悅……若未與上帝關聯,正是自我意識趨向邪惡之因。屬靈自傳的恢復或許能幫助我們。因為這是一種尋找生命意義的方式,而若此追尋未能涉及救贖主,則注定是徒勞無益的。

因此,為自己的靈修閱讀做記錄,有助於保持閱讀穩定性,此外,它也是良知上的一種指導方式,這是從認識上帝、並非單憑個人認識而來的良知。

另外,它可以指導我們為上帝國預備合宜的生活方式。霍爾主教曾記下他許多的省思。他提醒我們:基督徒為了專注、敬虔於工作,而不默想,就如同想維生卻沒有心髒一樣不可能。默想的記錄將持續提醒我們,靈魂在上帝面前的漫長旅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