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20年2月12日 星期三

關於修院制度


    十二世紀之前有兩個人對修院制度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一位是大貴格利(Gregorythe Great),公元五九0至六0四年時,他是羅馬教皇。他對修院制度最大的貢獻,是他所寫的 "意願論" (Doctrineof Desire),強調意願對默想生活的重要性。並且出了一些屬靈輔導的書,為教牧神學奠定了根基。

    第二位對修院制度有影響力的是聖本篤(Benedict),他是義大利中部的一位主教,創立了歐洲最著名的卡西諾山修院及本篤會規,此會規乃修士在修院過團體生活的指標;十一世紀,所有的修院都採用此規條。這兩人可以說是西方修院制度的創始人,為修院制度制定了一致的生活準則。

1.修院制度的神學本質

    他們的默想訓練質量高,對神學的態度亦有些令人欣賞之處。他們認為接受上帝的話語重於明白上帝的話語。

    他們認為可以從四個層面去解經。首先,他們和我們一樣,相信聖經字面的意思。第二,他們從道德的角度解經。第三,符號或寓意的解經。第四,末世的解經。

    從這四個角度去認識聖經,自然默想就多過研究,他們不只求明白,乃是用心慢慢地細嚼消化。故此,修院神學的重點,乃是默想聖經。

  2.朝聖的記號

    中世紀後期的屬靈觀有另外一個特徵,即朝聖的記號。十四世紀發生很多事,導致中世紀的瓦解。人以末世的眼光來看這段時期,好像末日已經來臨,大災難就要開始。

    在這種情況下,朝聖就成了一種心境極限的經歷。他們往往把朝聖看為一種贖罪的方法。

  3.神祕主義

    十四世紀是基督教神祕主義寫作最豐富的時期,基督教神祕主義的本質乃是信徒對上帝的愛一種表達個人主觀的經歷,即在生命中經歷上帝的同在。

    神祕主義的主要教訓,是一顆得到肯定的心,令我們堅持作個默觀的人。當然,默觀本身也會剛強我們裡面的生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