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提過另外一個對早期福音派運動影響很大的女性。既然華人教會婦女的參與很多,我們更當多瞭解哈拿摩爾這位姐妹。她的父母一共有五個女兒,父親是個教師;其父母成功的培養五個女兒,每一位都受了上好的教育。哈拿曾經訂過婚,但六年後未婚夫仍不想結婚,哈拿認為未婚夫既然不能下定決心,她只好決定自己的前途,於是決心像其他四位姐妹一樣守獨身。
她對文學頗感興趣,後來成為英國受教育最高的女性,與著名的文學家約翰生(Ssmuel Johnson),戲劇家加立克(David
Garrick)為好友。摩爾女士是十八世紀末最出名的女性,她亦是當時英國思想家領導的心腹,亦是克來彭派的外圍人物。
十八世紀的女性能為上帝做什麼呢﹖她可以寫作。事實上,哈拿寫了很多的靈修著作,出版數百萬本的書;在一八一八年她已出版十九本書。她在世的最後廿年有很特別的事奉,她的讀者從世界各地來拜訪她,家中的客人川流不息。此外,她亦是威伯富士的好助手,鼓吹廢除奴隸制度。一八一一年她寫了一本很重要的書,闡明福音派的信仰,書名是《實際的敬虔》(Practical Piety)。也許這正是你需要的生活指南。我希望各位女士都因哈拿摩爾的一生受到鼓勵,將眼光放高一些,高過你目前的目標。哈拿走上這條路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大的貢獻。讓我們放開眼界,莊稼已熟,收割的時候已經到了。
讓我在此為十八世紀的歷史作個簡單的總結。在克來彭派這個團體的運動後,十九世紀有一連串的複興運動。一八四四年基督青年會(YMCA)開始向青年人傳福音,一八七0年成立青年會。慕迪(D. L. Moody)開始用新的佈道方法傳福音。芬尼(Charles Finney)開始發展全市性的福音運動。而散基(Ira
Sankey)首先把音樂帶到佈道會,散基寫了不少大家熟悉的聖詩。這個時期亦開始有針對某些群體的傳福音工作。十九世紀末,卜維廉(William Booth)開始了救世軍的工作,其事奉對象特別是窮人:其他亦有宣教工作,兒童工作,和學生福音工作,如牛津、劍橋的學生福音團契的運動。但這個世紀最重要的複興運動,乃是在一八四九年開始,十八個月內整個英國都捲入此運動,後來導致一九0四年的大復興。
在這段時期內,企業家的模式慢慢發展,基督徒要為上帝做大企業家。人亦開始發展一些技術。第一位醒覺要為上帝做大企業家的是芬尼,他把一些方法引進複興運動,如在講道末了的呼召,或是用以跟進的決志卡。現在這些已成蓄意的技巧,乃是從那時逐漸演變到今天所沿用的型式。
從整個課程來看基督徒的屬靈觀,在某個階段,某個記號是非常真實的。但到了另一個階段,這個記號已經腐化就不合適了,這就是今天福音派所要面對的問題。企業家這個模式在十九世紀非常真確,但對我們這一代來說,就有很多疑問。
根據一群天主教徒對行政管理的研究,他們畫了一圖表解釋福音機構的建立和沒落。這圖表可以代表教會歷史上某個修會兩世紀的情況。然而現代福音機構的起伏越來越快,可能一代就能看見其創立和沒落。有些直接參與的人,甚至說可以親眼見到這種情況。你若問最大的問題在那裡﹖其原因不外乎道德上的自滿,成功最容易迷惑人,以為成功的人亦是道德完美的聖人。這在任何組織內都是一段危險的階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