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底下,你很難掌握自己。最好跟定耶穌,更深且更多地進入隱密處,與他更緊密地同行。不要往外去背負過多的重擔,回到裡面並單單擇選他的旨意,比做外面一大堆較少靈裡果效的工作,更合乎上帝的旨意。雖然你可能也會看見外面的果效,
但上帝無法做更大的事。上帝不會因為一個人有機會大大發展,而感滿足,所以,寧可讓一切事情,照著耶穌所預定的發展。……
“如果……一件事是上帝所預定的,他會供應你一切所需用的。相反地,如果你為別人的需要而做,不是上帝要你做,你會受到許多虧損。很多傳道人常常因為過份地被使用了,以致無法逃避那無可避免的壓力。很少傳道人明白在這些情況下要怎麼做。
“他會對自己的話負責,你只要聰明地、單純地抓住他的話……這樣就不至於‘往外’而失喪了靈力和體力。”
由於經濟大恐慌的影響,羅炳森師母和信心家庭所收到的奉獻和禮物大大地減少,於是吳先生在主的帶領下給羅炳森師母一些奉獻。有一次羅炳森師母知道是他的奉獻時,寫信道:
“我可以向你說我們非常感謝,上帝真的是未雨綢繆,我希望有時候你也可以得知你的奉獻怎樣被主使用。上帝的安排何等奇妙,使信心生活變得那麼有味道;有些事是新鮮的,有些則令人大大驚訝,不但使受惠者驚喜,如果施予者有機會得知主的安排的話,也會覺得十分奇妙。”
在這封信裡她還寫道:“非常感謝那位親愛的義大利姊妹,所奉獻的十塊錢。我真感激那位姊妹這樣紀念我,她連我是誰都不知道,我想她也不會認得錫安城的任何一個人。這是他顯明他恩慈的另一個實例,也是他藉著不可知的方法供應我們的另一個明證。”
一個月後羅炳森師母又寫信道:“有時候上帝的安排特別地奇妙。有好一段時間,上帝沒有帶領你給我們奉獻,但他從其他的地方供應我們。漸漸地,剛好我們有一項短缺,就在這當兒你送來奉獻。我們可以見證上帝怎樣適時引導你奉獻的其他例子,如同他這次 引導你一樣。……然而希望你不要奉獻於過你所應當奉獻的。我們只要交托給上帝和他慈愛的手中,但我們實在謝謝你。”
在一封為著她無法及時回信的道歉信裡,她附帶提到一個值得注意的見證:“一件很不平常的事發生了。史蒂拉病了,顯然是某種流行性感冒,而事情愈演愈烈,幾天之後我也染上了。這件事是我意想不到的,就在我想要仰望主,求主不要讓我染以上先, 它就臨到我了:自一九零七年以來我沒有感冒過。”有二十四年的時間沒有一次感冒!然後羅炳森師母加上:“感謝上帝!史蒂拉和我痊癒了。”
一九三一年十月十八日,吳先生去找羅炳森師母。正好她聞知愛迪生去世的消息,她說:“那不是太糟了嗎?真光從未閃耀在他的裡面!”有一次提到愛迪生所發明的電影放映機被大大地發展使用時,她說:“太糟了。魔鬼把這些美好的的發明沒收了。”
羅炳森師母有些地方不像許多具有深度屬靈生命的人,她對政治和國家的領袖一直很感興趣。終其餘年,她作過無數的觀察與說明,都相當具有闡釋性,有一些則具預言性。在美國總統喀爾文離職時,她對吳先生說:“如果他在上帝國裡找到一個有用的位 置該多好!即或不然,他最好去天堂,因為留在地上沒有什麼用處。”
過不久,喀爾文總統突然去世,這件事出乎眾人意料,而且震驚了全國。這時,吳先生想起了羅炳森師母所說的話。
一九三二年和一九三三的年的整個夏天,吳牧師教會裡的一群年輕人,每週到紐約曼哈頓東南邊的貧民窟中心,舉行街頭佈道。由於他們努力的成果,成立了“東邊五旬節教會”,這是立巨屋教會在紐約這個大都市里,八個佈道所中第一個設立的佈道所。 羅炳森師母對這項福音工作的開展很感興趣,主也藉著她說吳牧師等人開拓這片待收割的禾田是對的。
在一九二五年吳漢斯未到布魯克林以前,主藉著羅炳森師母對他說:“世界是廣大的,越洋有工待作。”其時,他從未想過要到歐洲去,但聽到這番話後,上帝要他到瑞士本鄉和鄰近德語區的信念遂深植於心。事實上,當他來布魯克林時,他就感覺在這場仗打完後,或許上帝下一步的行動是在歐洲。
這個感覺的應驗是在八年後。當時,歐洲的大教會不斷地向他發出許多懇切、動人的邀請,要他主持聚會,然而每一次主都讓他知道不能去。一直到一九三三年他知道時候到了。
由於吳先生知道羅炳森師母對此舉有興趣,也渴望她能信任他這一方面的決定,便告訴羅炳森師母他的動向和服事。有一次羅炳森師母寫信給他道:“我對你的旅行和為耶穌所做踏出的每一步極感興趣,而且感興趣之程度是遠超過我所能告訴你的。”然後她加上一句:“基督正在帶領你。願他在你的裡面,也藉著你成全他的旨意。”這些話對於正需要人鼓勵的吳先生,實在是來得恰逢其時。
他第一次的歐游為時甚短,最重要的是為四年後的第二個服事的階段鋪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上帝為他開了更大的服事之門,在瑞士、奧地利、南斯拉夫及德國有大批的人悔改得救,於二十年之間建立了許多的教會,其中最主要的一間在德國的克爾許罕,遠大過其母會。
上帝藉著他的器皿所有提示的“越洋有工待作”,終於實現且成全了,並且遠超過當初任何一個聽見這話的人所能想像的。
吳先生在紐約服事的初期,羅炳森師母知道他需要一個能幹有力的同工,幫助他分擔日見繁重的工作。當教會在一九三四年延請他們牧師的哥哥哥特福萊,加入牧師的服事時,羅炳森師母很高興,因為她早已從上帝那裡得知這是他的旨意。
大約有五年的時間,哥特福萊一直在俄克岡牧會,當地的信徒受到經濟大恐慌的影響特別厲害,因此當時他的經濟情況十分窘迫。
他自己過著絕對仰賴上帝的信心生活,連同他的太太和八個孩子的需要也都仰賴主供應。如今他要到紐約去,經濟情況無疑地會好轉一些。於是在他前往就任新職之前,他去拜訪羅炳森師母,主藉著她給他一段話:“不要失去對天堂的興趣。”這段話可以應用在所有物質情況好轉的主僕身上。
於是有十八年之久,他們兩兄弟並肩服事,直到哥特福萊被主接去得那永遠的賞賜,而其子吳愛恩接續父職,成為他叔父的同工。遠在二十年前的一次拜訪裡,上帝就藉著羅炳森師母對年少的吳愛恩說,他要他在聖工上幫助他的叔父;而當中這段期間,叔侄的道路有一陣子是分歧的,但上帝一直在預備他,使他能勝任這個職位。經過這樣一段漫長的時間,主藉著他的僕人羅炳森師母所說的話終於應驗了——在羅炳森師母被主接去從事更高之事奉的十七年後。
“如果……一件事是上帝所預定的,他會供應你一切所需用的。相反地,如果你為別人的需要而做,不是上帝要你做,你會受到許多虧損。很多傳道人常常因為過份地被使用了,以致無法逃避那無可避免的壓力。很少傳道人明白在這些情況下要怎麼做。
“他會對自己的話負責,你只要聰明地、單純地抓住他的話……這樣就不至於‘往外’而失喪了靈力和體力。”
由於經濟大恐慌的影響,羅炳森師母和信心家庭所收到的奉獻和禮物大大地減少,於是吳先生在主的帶領下給羅炳森師母一些奉獻。有一次羅炳森師母知道是他的奉獻時,寫信道:
“我可以向你說我們非常感謝,上帝真的是未雨綢繆,我希望有時候你也可以得知你的奉獻怎樣被主使用。上帝的安排何等奇妙,使信心生活變得那麼有味道;有些事是新鮮的,有些則令人大大驚訝,不但使受惠者驚喜,如果施予者有機會得知主的安排的話,也會覺得十分奇妙。”
在這封信裡她還寫道:“非常感謝那位親愛的義大利姊妹,所奉獻的十塊錢。我真感激那位姊妹這樣紀念我,她連我是誰都不知道,我想她也不會認得錫安城的任何一個人。這是他顯明他恩慈的另一個實例,也是他藉著不可知的方法供應我們的另一個明證。”
一個月後羅炳森師母又寫信道:“有時候上帝的安排特別地奇妙。有好一段時間,上帝沒有帶領你給我們奉獻,但他從其他的地方供應我們。漸漸地,剛好我們有一項短缺,就在這當兒你送來奉獻。我們可以見證上帝怎樣適時引導你奉獻的其他例子,如同他這次 引導你一樣。……然而希望你不要奉獻於過你所應當奉獻的。我們只要交托給上帝和他慈愛的手中,但我們實在謝謝你。”
在一封為著她無法及時回信的道歉信裡,她附帶提到一個值得注意的見證:“一件很不平常的事發生了。史蒂拉病了,顯然是某種流行性感冒,而事情愈演愈烈,幾天之後我也染上了。這件事是我意想不到的,就在我想要仰望主,求主不要讓我染以上先, 它就臨到我了:自一九零七年以來我沒有感冒過。”有二十四年的時間沒有一次感冒!然後羅炳森師母加上:“感謝上帝!史蒂拉和我痊癒了。”
一九三一年十月十八日,吳先生去找羅炳森師母。正好她聞知愛迪生去世的消息,她說:“那不是太糟了嗎?真光從未閃耀在他的裡面!”有一次提到愛迪生所發明的電影放映機被大大地發展使用時,她說:“太糟了。魔鬼把這些美好的的發明沒收了。”
羅炳森師母有些地方不像許多具有深度屬靈生命的人,她對政治和國家的領袖一直很感興趣。終其餘年,她作過無數的觀察與說明,都相當具有闡釋性,有一些則具預言性。在美國總統喀爾文離職時,她對吳先生說:“如果他在上帝國裡找到一個有用的位 置該多好!即或不然,他最好去天堂,因為留在地上沒有什麼用處。”
過不久,喀爾文總統突然去世,這件事出乎眾人意料,而且震驚了全國。這時,吳先生想起了羅炳森師母所說的話。
一九三二年和一九三三的年的整個夏天,吳牧師教會裡的一群年輕人,每週到紐約曼哈頓東南邊的貧民窟中心,舉行街頭佈道。由於他們努力的成果,成立了“東邊五旬節教會”,這是立巨屋教會在紐約這個大都市里,八個佈道所中第一個設立的佈道所。 羅炳森師母對這項福音工作的開展很感興趣,主也藉著她說吳牧師等人開拓這片待收割的禾田是對的。
在一九二五年吳漢斯未到布魯克林以前,主藉著羅炳森師母對他說:“世界是廣大的,越洋有工待作。”其時,他從未想過要到歐洲去,但聽到這番話後,上帝要他到瑞士本鄉和鄰近德語區的信念遂深植於心。事實上,當他來布魯克林時,他就感覺在這場仗打完後,或許上帝下一步的行動是在歐洲。
這個感覺的應驗是在八年後。當時,歐洲的大教會不斷地向他發出許多懇切、動人的邀請,要他主持聚會,然而每一次主都讓他知道不能去。一直到一九三三年他知道時候到了。
由於吳先生知道羅炳森師母對此舉有興趣,也渴望她能信任他這一方面的決定,便告訴羅炳森師母他的動向和服事。有一次羅炳森師母寫信給他道:“我對你的旅行和為耶穌所做踏出的每一步極感興趣,而且感興趣之程度是遠超過我所能告訴你的。”然後她加上一句:“基督正在帶領你。願他在你的裡面,也藉著你成全他的旨意。”這些話對於正需要人鼓勵的吳先生,實在是來得恰逢其時。
他第一次的歐游為時甚短,最重要的是為四年後的第二個服事的階段鋪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上帝為他開了更大的服事之門,在瑞士、奧地利、南斯拉夫及德國有大批的人悔改得救,於二十年之間建立了許多的教會,其中最主要的一間在德國的克爾許罕,遠大過其母會。
上帝藉著他的器皿所有提示的“越洋有工待作”,終於實現且成全了,並且遠超過當初任何一個聽見這話的人所能想像的。
吳先生在紐約服事的初期,羅炳森師母知道他需要一個能幹有力的同工,幫助他分擔日見繁重的工作。當教會在一九三四年延請他們牧師的哥哥哥特福萊,加入牧師的服事時,羅炳森師母很高興,因為她早已從上帝那裡得知這是他的旨意。
大約有五年的時間,哥特福萊一直在俄克岡牧會,當地的信徒受到經濟大恐慌的影響特別厲害,因此當時他的經濟情況十分窘迫。
他自己過著絕對仰賴上帝的信心生活,連同他的太太和八個孩子的需要也都仰賴主供應。如今他要到紐約去,經濟情況無疑地會好轉一些。於是在他前往就任新職之前,他去拜訪羅炳森師母,主藉著她給他一段話:“不要失去對天堂的興趣。”這段話可以應用在所有物質情況好轉的主僕身上。
於是有十八年之久,他們兩兄弟並肩服事,直到哥特福萊被主接去得那永遠的賞賜,而其子吳愛恩接續父職,成為他叔父的同工。遠在二十年前的一次拜訪裡,上帝就藉著羅炳森師母對年少的吳愛恩說,他要他在聖工上幫助他的叔父;而當中這段期間,叔侄的道路有一陣子是分歧的,但上帝一直在預備他,使他能勝任這個職位。經過這樣一段漫長的時間,主藉著他的僕人羅炳森師母所說的話終於應驗了——在羅炳森師母被主接去從事更高之事奉的十七年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