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勞苦重擔者在基督裡享安息




    人不可能一直忙碌,是人就需要休息。但如何讓休息不僅恢復體力,更能夠提升效率?

    安息不僅能夠透過身體的休息達到恢復力氣,當我們仰望上帝,透過崇拜、靈修、參加退修會經歷上帝的同在,都能讓我們得力量。這力量並非狹義的指有體力或有精神,而是看事情更有眼光,處理事情更為敏銳整全,若以職場來說,安息得當確實能夠提升績效。

    當安息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力守安息的人們擁有內心的平靜與平安,才能享受到主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的意義。
「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馬可福音二章27節)

    倘若因為服事使得周日不能成為我們的安息日,可以選擇在其他時間停下腳步來,把幾個小時或半天獻給上帝,無論是爬山、去海邊等親近大自然,或是與家人一起散散步、吃東西,讀經默想、聽上帝說話,總要堅守住與上帝親近的時刻。

    教會歷史千年來已經留下許多安息的榜樣,從中領受到屬於自己的安息方式,是每位基督徒需要即刻開始的改變。畢竟,安息是基督徒根本的功課,要跟隨耶穌,基本的生活元素一定要掌握。「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希伯來書四章11節)

騰出時間給上帝調整屬靈體質




    科技社會存在一些有趣的現象:主打「時間管理」的課程、書籍、講座總是門庭若市,永不退流行;強調多功合一的智慧型載具讓職場工作者一頭熱,使用後卻反而越忙越累。當「休息」成為奢侈,世界說要「慢活」,殊不知聖經早就教導更高層次的「安息」。

    「安息是一種學習像上帝的生活方式!」

    每個人或有不同實踐「安息」的作法,但目的只有一個:透過安息達到與上帝、與人之間的連結,從關係的恢復與增進得到力量,使我們能以平靜且更為敏銳的態度迎向生活。

    當聖經早已經提到『安息』是主的吩咐,弔詭的是,基督徒卻很少帶頭奉行主的命令。

    不只傳道人忙個不停,不少弟兄姊妹周日到教會作禮拜也只 為滿足自我的需要,或是聽了安息的真道後,離開教會又回到「遺忘安息」的忙碌生活中。而服事過後的安息,對許多埋首事奉的基督徒來說更是挑戰。

    在社會大環境中確實很難將多年來自我對時空、工作與生活的掌握扭轉過來,因此要回歸安息,必須要絕對性的改變,跳脫出「追求物質生活要更好」或「多做事才是好的表現」的觀點,透過生活中一次次對「安息」的操練,騰出時間空間來給上帝、給人,讓自己的屬靈體質與生活一起被調整過來。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關於默想之進一步研究




  默想的目的是要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聽見上帝。默想是聆聽、感受、留心基督的生命和光輝。這正是我們信仰的核心。討上帝喜悅的生命不是一套宗教責任,它是聆聽他的聲音以及順從他的話。默想把通過這種生活方式的門打開。高賽德(Jean-Pierre de Caussade)寫著說:"還剩下一項責任。那就是專心一意注視所揀選的主人,而且繼續不斷地聆聽,好叫我們能夠瞭解、聽見,並且立即順從他的旨意。"

  默想是一種較消極的操練。其特色是反思多過研究,聆聽多過思想,釋放多過緊握。在默想的操練中,主要不是我們有所行動,而是敞開我們自己,讓對方在我們身上有所動作。我們邀請聖靈來到,在我們心中運行--教導、潔淨、安慰、責備我們。我們也讓基督強烈的光芒圍繞我們,保證我們脫離任何非出於上帝的影響。

  由於有人要求,我不妨清楚說明,我對於星際旅行或者任何其他十分奇特的默想方式完全沒有興趣,也沒有經歷過。那也許反映我自己的成見,不過,依我看來,這種方式與聖經的見證難有共鳴。在這類的默想中,我找到極少的倫理內容,也極少關心道德的更新。我對亞伯拉罕、摩西和以利亞所知悉的聆聽有興趣多了。 這種聆聽帶出了一種對獨一真神的徹底順服。

  現在用《約翰福音》 6章的做簡短默想,作為默想聖經的方法之一個範例。希望這樣做會鼓勵大家在這方面廣泛而深入地加以吸納,因為這實在是基督教的默想中最中心而且最重要的方式。

  這是一個熟悉的故事--耶穌給五千人吃飽。開始時,你可以想像你自己是那位把他的午餐,或者他父母的午餐獻給耶穌的男童:不管如何,把你自己置身於實際的境地。依循羅約拉的忠告,當你慢慢地讀這段經文時,試行運用你所有的感官。試行觀看這故事--青草、小山、群眾的面孔。試行聆聽這故事--潺潺的水聲、孩子的喧聲、主耶穌的聲音。試行觸摸這故事--你衣裳的纖維,地土的堅硬,你手上的粗繭。最後,試行用你的情感去感受--對奉獻你的午餐猶豫不決,對食物倍增的神蹟感到震驚,對上帝豐盛的預備滿心歡喜。起初這種默想方式可能要把經文閱讀幾次。

  然後,在你的想像中,細心觀察群眾離開,而耶穌往山上去。只有你單獨留下。你坐在一塊岩石上俯瞰湖水,重新經歷那天的事蹟。你變得寧靜,不久以後,耶 穌回來,坐在你附近的一塊岩石上。有一段時間,你們兩人都默不作聲,也許遠眺湖水,靜靜欣賞同在一起的樂趣。不久以後,主轉身向著你,發出這個問題:" 可以為你做什麼?"然後,你告訴他你心中所想--你的需要,你的恐懼,你的希望。假如哭泣或其他情感湧現,不要阻攔它們。

  當你完結以後,你安靜片刻。然後你轉身面對主,問他說:"我能為你做什麼?"然後你靜靜地以禱告的心態聆聽。不需要什麼指示,因為你覺得與基督同在便 已滿足。假如真有什麼話臨到你,便要以最認真的態度去接受。通常都會是一些極其實際的指示,而這些指示又是關乎一些似乎十分瑣碎的事,因為上帝想我們在我 們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中活出我們的靈性來。而我時常發覺,它們乃是十分美妙的生活上的說話。當然,我在這裡分享的只是一個例子--我肯定上帝會給你許多其 他方法去進入聖經的生活中。

  除此以外,要背誦經節。藉著記誦經文,聖經的見證在我們內心深深紮根,令我們幾乎在不自覺中,塑造及調整我們的世界觀。此外,當我們實行這小小的操練時,上帝也能夠在任何時刻,甚至在睡眠中,藉著聖經的話教導我們。記誦經節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去加強我們對聖經的默想。

默想的方式




  歷代基督徒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方法,教導我們如何去聆聽上帝,如何與創造天地的主溝通,又如何去體驗對這個世界永遠愛護的主。他們的經驗所累積的智慧,對我們這班像他們一樣,尋求與上帝密切相交,對上帝保持忠誠的人會有極大的幫助。

  所有靈修名家都認為,默想聖經(Meditatio Scripturarum)乃是各項默想的核心,其他各種默想方式都藉此而保持正確的看法。雖然聖經的研究集中於釋經,但聖經的默想則集中於把經文主觀化 和人格化。寫成文字的道成為對你說的活的道。這時所注意的不是技術性的研究或分析,甚至不是收集資料與人分享。把一切趨於傲慢的傾向棄置一邊,以一顆謙卑的心接納對你說的話。我常發覺,在這特別的時刻,跪下乃是最適當的。

    潘霍華說:"……正如你不去分析你所愛之人的話,只是按所說的全部接納,照樣,你要接納聖經的話,像馬利亞一樣,存在心裡,反覆思想。就是這樣,這就是默想。"

    當潘霍華在芬根華(finkenwalde)設立神學院時,每一個人 每一天都有一個半小時靜默思想聖經。

  一件重要的事是,要抗拒把許多經文膚淺地輕輕掠過的試探。我們的匆促反映我們內在的情況,而需要更新的正是我們內在的情況。潘霍華勸告我們,花整個星 期研究一節或一小段經文!因此,我的建議是,你採取一件事蹟,或者一個比喻,或者幾節經文,甚至單一個字,讓它在你心中植根。尋求在生活中體驗這經文。

    記住羅約拉(Ignatius of Loyola)所鼓勵的,把我們一切的感官都應用到我們的課業上--聞一聞海洋的氣味。在海岸上聽一聽海水輕拍海岸的聲音。看一看擁擠的人群。試行感受你 頭上的陽光以及你肚中的飢餓。嘗一嘗空氣中的鹽分。摸一摸你外衣的邊緣。在這一點上衛德勸告我們:"……真正的基督教想像力,永不會讓耶穌基督在我們眼前 消失……你打開新約聖經……藉著你的想像力,在那一刻你便立即成為基督的一位門徒,俯伏在他的腳前。"

  假定我們要默想耶穌那令人驚愕的宣言:"我留下平安給你們"( 14:27)。我們的任務主要不是要研究這經文本身所介入的實際情況。我們沉思這個真理,就是他如今把他的平安充滿我們。我們的心,我們的思想,以及我們的靈性都醒覺,注意他湧進我們裡面的平安。我們感受到一切恐懼的情緒都安定下來,都給"剛強、仁愛、謹守"(提後 1:7) 所勝過。我們不是詳細分析那平安,而是進入那平安。我們給耶穌的平安所包圍,所吸納,所收聚。這類經驗令人興奮之處是,完全忘記了自我。我們不再擔心我們 怎能使我們自己更平安,因為我們專心注意在我們心內傳授平安那件事。我們不再辛辛苦苦地想出辦法表現得平靜,因為平安的行動從我們內在自自然然地湧流出來。

  時常要謹記,我們不是以消極的旁觀者的身份進入這故事中,而是積極的參與者。我們也要謹記,基督確實與我們同在,教導我們、醫治我們、饒恕我們。衛德 宣言說:"用聖潔的油膏抹你的想像力,你再次打開你的新約。有時你是稅吏,有時你是浪子……有時你是抹大拉的馬利亞,有時你又是廊上的彼得……直到你的全部新約,都成為你自我的描述。"

  另一種默想的方式乃是中古時代的冥想派稱為"集中思想",以及貴格派時常稱為"集中下來"(Centring down)的方式。那是一個安靜的時刻,進入再造的肅靜中,使我們零零碎碎的思想集中起來。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幫助你"集中思想",簡稱為"掌心向下,掌心向上"。開始時手掌向下,象徵你願意把你所關懷的一切交付上帝。在心中你禱告說:"主啊,我將我對約翰的怒氣交給你。我放下今天早上要去見牙醫的恐懼。我也放下這個月不夠錢付賬的擔心。我還把找來找去都找不到人今晚替我看孩子的煩 惱交在你手中。"

    無論你心中有什麼負擔和關懷,只說:"掌心向下",把它放下。你甚至可能在你手中感受到某種釋放的感覺。經過幾次交付的動作以後,把你的手心向上,象徵你渴望從主那裡領受。也許你會默默地禱告:"主啊,我想從你那裡領受你屬上帝的愛去愛約翰,你的平安去見牙醫,你的忍耐,你的喜樂。"無論你需要什麼,你說:"掌心向上"。已經這樣集中下來,便把餘下的片刻消磨在完全的靜默中。不要祈求什麼。讓主與你的靈相交,讓主愛你。如果有一些印象或者指 示來到,那很好;即或不然,仍舊很好。

  第三種冥想的禱告是默想宇宙萬物。請注意,這不是幼稚的泛神論,而是一種莊嚴的獨一神論,意即宇宙萬物的創造主,藉著他所創造的世界,向我們顯示他的榮耀。諸天確實述說上帝的榮耀,穹蒼確實傳揚他的手段( 19:1)。恩德曉勸告說:"……用第一種默想形式開始,古代神秘主義者有時稱它為'在他的受造物中發現上帝。'"

  所以,請注意受造秩序。注視樹木,真正的注視它們。拿一朵花,讓它的美麗和均整沉浸在你的思想和心中。聆聽雀鳥的啁噍--它們是上帝的使者。審視在地上爬行的小動物。這些當然都是微不足道的行動,不過,如果我們安靜聆聽,上帝有時會藉這些簡單的方法,深切地臨近。

  還有第四種默想方式,這種方式在某幾方面與剛才所說的默想完全相反。它是默想我們這個時代的事件,尋求領悟它們的意義。我們有一種屬靈的義務,就是要 洞察事件和政治壓力的內在意義。其目的不是要獲得權力,乃是要獲得先知的明見。梅頓說:"一個人如果已經默想過基督的受苦,可是沒有默想過希特勒那慘無人 道的猶太人集中營,那麼他還未完全進入我們這個時代的基督教經驗中。"
 
  要完成這種默想方式,最好的辦法是,一手拿聖經,一手拿報紙!然而你一定不要給那些荒謬的政治八股和宣傳所控制。實際上,報紙通常都過於膚淺也過於歪曲,因此不能給我們太多的幫助。我們最好還是把我們這個時代的事件帶到上帝的面前,求他賜下先知的明見,去體會出這些事件會引導我們到什麼地步。抑有進 者,我們應該祈求他的引領,叫我們知道在這個腐敗和黑暗的世界中,我們自己當做些什麼去達成為光為鹽的責任。

  如果在開始的時候,你的默想對你似乎沒有什麼意義,不要灰心。你是在學習一種藝術,而你對這種藝術並未受過訓練。我們的文化也不鼓勵我們去發展這些技術。你是逆流而上。不過,請放心,你的任務是極有價值的。

  此外,還有其他方面的默想的操練是值得考慮的。然而,默想不是一個單獨的動作,也不能像造成一張椅子那樣達到完全。它是一種生活方式。當你探測它內在的深度的時候,你會繼續不斷地學習和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