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的定義在基督教靈修傳統中,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意涵。根據你提供的資料以及基督教靈修文獻的整體脈絡,我整理以下幾點來詮釋「默想」的定義與特徵:
一、默想的定義(屬靈實踐角度)
**默想(Meditation)**是一種有意識地靈修操練,其目的是為了更親密地與上帝連結,透過反覆思索、咀嚼聖經話語或上帝的真理,使之進入人的心靈深處,進而轉化生命與行為。
在基督教傳統中,「默想」通常包含以下元素:
- 深思熟慮的閱讀:特別是對聖經經文的靜默、反覆、祈禱式的閱讀(如Lectio Divina)。
 - 情感的投入與同理:不僅理解經文的字面意義,更進入經文的情境,與其人物或上帝的心意產生情感連結。
 - 安靜與內省:與默觀(Contemplation)不同,默想仍包含主動思考的過程,目的在於深化信仰與行動的整合。
 
二、歷史與神學中的默想觀點
- 馬丁路德在《禱告的實用方式》(A Practical Way to Pray, 1535)中提到默想是「在禱告與默想上帝話語中深思」,他認為真正的神學家是透過默想、試煉與禱告被上帝訓練出來的。
 - **清教徒(Puritans)**將默想視為與上帝交通的橋樑,他們重視每天固定時間的默想,認為這有助於聖潔生活的操練。
 - 現代靈修學者如Richard Foster也指出默想是一種學習聆聽上帝的操練,讓上帝的話語「內化」於生命之中,而非單單理性分析。
 
三、默想與其他屬靈實踐的區別
| 
    靈修操練  | 
   
    核心行動  | 
   
    重點  | 
  
| 
   默想 (Meditation)  | 
  
   有意識地思索上帝的話語、性情或作為  | 
  
   心的轉化  | 
 
| 
   默觀 (Contemplation)  | 
  
   完全靜默與上帝的同在,不主動思想內容  | 
  
   上帝的臨在  | 
 
| 
   靈修讀經 (Lectio Divina)  | 
  
   閱讀、默想、禱告、安息四步驟組合  | 
  
   對話式的靈修  | 
 
| 
   禱告 (Prayer)  | 
  
   向上帝傾心吐意,包含感謝、認罪、代求等  | 
  
   關係與呼求  | 
 
四、聖經基礎
默想在聖經中有堅實的根基:
- 詩篇 1:2:「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 詩篇 119:15:「我要默想你的訓詞,看重你的道路。」
 - 約書亞記 1:8:「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
 
這些經文說明,默想是「上帝的子民」應當持續操練的生命節奏,使律法成為心中的活泉。
五、默想的目的
默想的最終目的是:
- 更深地認識上帝與祂的心意
 - 讓上帝的話語成為生命的導引
 - 成為被真理轉化的門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