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22年8月9日 星期二

十字軍的失敗驅使伯納多追求屬天的聖城

  

中世紀的歐洲人,為什麼那樣地熱衷十字軍的運動呢?

 

第一、當時的基督徒,逐漸養成一種錯誤的觀念,以為一生中能到聖地去一次,並收集到一些聖物,那便有很大的贖罪功用。而回教勢力已經佔領了巴勒斯坦,他們就覺得應當奪回聖城,便利聖徒去朝聖。因此,十字軍運動在他們的觀念中,乃是一場「聖戰」。

 

其次是教皇本身的野心,想藉著這個運動以奪取他對君士坦丁的控制權,並統一東正教。

 

第三,要以軍事行動扼阻回教勢力的西侵。

 

伯納多本人,並不贊成十字軍以宗教熱心的緣故,而開殺戒的,他主張以教導代替殺戮,來對待回教民族,我們不明白他為何要大力贊助這件事呢?在他的贊助之下,第二次的東征成行了,但不久就徹底失敗,所有的指責都加在他的身上。那時,大概是一一四九年春。

 

當時,他已經進入暮年了。這次的失敗,卻給教會帶來了另一個意外的收穫。什麼收穫呢?就是他在心灰意冷之餘,又再次回到裡頭,重溫主名的甘甜。他因此從主的自己得了大慰藉,就寫下了他的另一首名詩Jesu dulcis memoria,即「耶穌的聖名」。這首詩與前詩一樣,對作者是誰,也曾有一番爭論。但是一般的聖詩學者都公認:這首詩是伯納多的作品,而且支持的理由,比前首詩更強。因為這首詩的內容,和「歌中之歌的信息」相同之處甚多,在中世紀再也找不到第二位詩人,更適合做它的作者了。

 

不只如此,大家還爭論這首詩寫成的年代問題。有三種可能——一一三0年代,一一四0年代和一一五0年代。不過前兩者都是伯納多經常僕僕風塵於歐洲道上的歲月,心境不太適合寫詩。因此,有的學者認為一一五0年左右,最為合適,因為這是十字軍失敗的時候,也是伯納多一生感觸最深的時刻,極可能刺激他寫出這首上乘的作品。

 

當十字軍敗訊傳來時,伯納多曾發表過一篇談話。他把十字軍運動失敗的原因,歸諉於十字軍和基督教世界的罪惡。

 

他說:「上帝的審判是公正的。」

 

 

當時有人攻擊他說,應當為此次遠征的失敗,負起責任。他就答辯說:「難道曠野中的摩西,需要為以色列民的悖逆受責備嗎?是的,我曾應許過你們,上帝要帶領你們進應許地的。但是,我要問你們的是,難道不是你們的罪惡,阻攔了你們的征程嗎?」

 

其實,你更可以從他的這番話裡,摸著一個屬靈人暮年的辛酸。他就像摩西一樣,渴望得著一個神聖的東西,但卻是屬地等次的!而他們都是與上帝面對面說話而認識上帝的人。上帝向來不縱容祂所看重的僕人。因此,摩西的心願落空了,伯納多向著屬地耶路撒冷的熱望,也落空了。

 

真的落空了嗎?

 

不!上帝抽去屬地的,是為著給他們屬天的真實、永存事物啊!因此,摩西在變形山上與主一同顯現,而伯納多心灰意冷之餘,才在基督裡發現那真正的迦南地,不是在地上,乃是在天上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