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19年10月19日 星期六

禱告改變神心意﹖

 詩歌〈我以禱告來到你跟前〉的副歌有這麼一段﹕「每一次我禱告,我搖動你的手,禱告做的事,我的手不能做。」
 相信預定論的學者說﹕「這首詩歌的真理錯誤,因為神永不改變。」也有系統神學老師說﹕「詩是譬喻語言,以搖動神的手,說明禱告的成就,像似神改變心意,無可厚非。」言下之意,同樣主張﹕上帝不會改變心意,上帝永不改變。
 這樣,人何必祈求呢﹖
 詩篇一百卅九篇16節的確說到﹕「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詩人的禱詞,是在講預定論嗎﹖華理克在《直奔標竿》的第二課,明顯這樣教導,筆者的教會小組查考該書時,引起極大的混亂。
 信徒由此產生的疑惑是很實際的﹕假若上帝早就預定或預知一切,而神所預定或預知的結局,顯然不可能改變,這樣基督徒的禱告有何用﹖不論我們接受加爾文主義的預定論,還是亞米念主義的預知論,信徒在禱告祈求的功課上都很容易氣餒。

教父教導神永不改變 

 一般而言,信徒的禱告包括敬拜讚美﹑感恩﹑認罪和祈求。前三項不會產生困難,因為不牽涉神是否改變的問題,有疑問的是請願式的禱告。
 堅持神永不改變的神學家,傾向於高舉前三項功能,他們往往將禱告定義為與神相交,享受神的同在,強調禱告會使禱告的人或環境改變,或者使代禱的對象改變,但絕對不是神改變。這是歷史上許多教父的觀點﹕
 阿奎那(Thomas Aquinas)在他的《神學大全》中追隨俄利根(Origen)的看法,他主張禱告決不能否認神不變的性情,因為神的心意不會改變,也不受任何外在影響所左右。我們不可以帶著某種想法來禱告,認為我們是要來左右神已經決定要展現的行動﹔我們禱告,為使我們可以得到祂已經決定好,正是要藉由我們的禱告而賜下的東西。(見《你不可不知的禱告智慧》,頁64)
 禱告會帶來代禱者與代禱對象改變的事實,的確是禱告很重要的正面果效,神也藉著禱告讓信徒與祂同工,成就祂的旨意,但我們仍然必須問一個問題﹕禱告可能影響神嗎﹖禱告會使神改變心意嗎﹖

耶穌教導恆切的祈求 

 如果我們忠實查考新約關於禱告的教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在禱告議題上,耶穌從未貶低祈求,事實上主禱文充滿祈求,耶穌甚至教導門徒鍥而不捨地祈求﹕
「我又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路加福音十一章9-10節﹑馬太福音七章7-11節)
 耶穌更使用兩個比喻,說明恆切祈求的重要。第一段在路加福音十一章5-8節,半夜向鄰居求餅的故事。第二段是路加福音十八章2-5節,不義的官為寡婦申冤的故事。
 不論是家主還是法官,顯然都對應到神,我們的神當然是義的,但是如果連地上的主人或不義的法官,都會因祈求者不斷呼求而有所回應,何況我們在天上充滿憐憫和公義的父呢﹖在這兩個比喻中,改變的都是有能力回應的在上者,並非禱告的人或者祈求的內容。
 耶穌對於禱告的教導,明顯指向神可能改變心意,以回應信徒的祈求﹗在舊約裡,其實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
 創世記十八章描述亞伯拉罕為所多瑪﹑蛾摩拉代求,雖然最後並不能挽救這兩座城的命運,但在討價還價的過程中,上帝數度改變。

舊約的神常改變心意 

 申命記卅二章記錄了一段成功的代求,當神因為金牛犢事件大發烈怒,要將百姓滅絕,改由摩西的後裔成為一國,摩西懇求神考量祂的名譽可能因此受損,於是神接受摩西的意見,後悔不把所說的禍降與祂的百姓。這段故事,好似上帝事先並不知道摩西的反應,最後,上帝接受了摩西的建言。
 上面兩個例子很明顯有所改變的是神。以色列百姓尚未悔改,神就因著摩西的代求而改變心意。當然,神的本質沒有改變,祂最終的旨意也沒有改變,這些正是摩西懇切代求的根據。
 舊約裡充滿神後悔的經文,神曾經因著尼尼微全城悔改,而改變毀滅該城的計劃。聖經所呈現的上帝,慈悲憐憫,祂樂意回應信徒的回轉和呼求。
 從舊約到新約,我們確實可以獲得一個結論,就是禱告的確可以影響神,牽動祂樂意回應的心。當然,任何蒙神應允的禱告,必然合乎祂美善的旨意,上帝也說過祂不聽罪人禱告。禱告者的靈性與動機,攸關禱告是否能被成全。
 這樣,神永不改變的教義是否錯了呢﹖

不變的是神的本質

 神的本質永不改變。神是愛,神是聖潔﹑公義﹑信實,這些本質不會改變,神在永世裡的大計劃和美善的旨意也不會改變。但是,如果我們容許神可以改變心意,改變局部的計劃,那祂是否還是全知﹑全能的神呢﹖
 我們是否可以說﹕神因著對人的愛,自己限制了祂的無所不知和無所不能﹖只有這樣,歷史才可能是開放的﹔也惟有在開放的歷史下,恆切的祈求才有意義。否則,人類不過是照著上帝劇本演出的傀儡,不可能擁有真正的自由意志。
 筆者很高興在最新出版的禱告書上,讀到類似的教導。史丹利‧葛倫斯(Stanley J. Grenz)在他的《你不可不知的禱告智慧》(Prayer: Cry for the Kingdom)寫道﹕「歷史在某種程度上是開放的。不是所有的事都是預定好的。」(頁66)他更引用宣教士瓊斯(E. Stanley Jones)教導這個原則﹕
 因為在禱告中,你調整自己的方向,使其與神的旨意和能力一致,而祂能夠透過你成就別無他法可做成的事情。因為這是個開放的宇宙,在其中有些事情保有開放性,端賴我們要不要做這些事情。如果我們不做,這些事情就永遠不會成就。所以神讓某些事情向禱告者開放─除非我們禱告,否則永遠不會成就。(頁69)

歷史是開放的嗎﹖

 歷史是開放的,至少局部是開放,這樣的教導,顯然不符合加爾文派的預定論,甚至超出亞米念派所謂神的預定基於神的預知。
 假設有一位教會的姊妹,面對兩個主內的追求者,不知如何選擇,於是她在禱告中切切尋求上帝的指引。如果上帝早就預先看見結局,這位姊妹最終嫁給與她個性極為不合的弟兄,她的婚姻以悲劇收場。請問﹕在這個虛擬的案例中,這位姊妹事先虔誠的禱告,能夠發揮什麼作用呢﹖上帝能為她做什麼﹖
 按照傳統神論上帝永不改變的教義,上帝面對這位姊妹的祈求,根本什麼事都不能做。也就是說,如果宇宙的一切是封閉的,如果上帝早就預定了一切,或者起碼也預知一切細節,這樣,上帝是不是會被自己封閉的系統捆綁住,動彈不得﹖當然不是,上帝的旨意就是在基督裡都是"是"! 在我們尚未禱告以前就預備好,藉由祂的權能,使我們透過禱告完成祂的旨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