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25年9月27日 星期六

默想與默觀的差異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在中文語境裡,「默想」和「默觀」常常被混用,但在基督教靈修傳統中,它們其實有不同的側重。


1. 默想(Meditatio / Meditation

  • 意思:藉著思考、反覆咀嚼經文或屬靈真理,把上帝的話語放在心中,讓理性與情感同時參與。
  • 重點:主動思考將聖經的意義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 範例:詩篇 1:2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默想)這人便為有福。」這裡的「思想」是帶著深度咀嚼與反覆思量。
  • 目的:藉由理性的參與,讓真理「進入頭腦、下到心裡」,以致生命改變。
  • 靈修傳統:宗改傳統(加爾文、清教徒等)特別強調默想,因為它與聖經真理的學習緊密相連。

2. 默觀(Contemplatio / Contemplation

  • 意思:靜靜地停留在上帝面前,不再多用思想推理,而是單純「凝視上帝的同在」。
  • 重點:被動領受安靜、專注於上帝的臨在,而不是分析或推理。
  • 範例:詩篇 131:2 「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這種安穩依靠的狀態很接近默觀。
  • 目的:超越理性的思考,單純「在上帝裡」,體驗祂的愛與同在。
  • 靈修傳統:天主教、東正教的靜觀傳統(如 lectio divina 的最後一環、耶穌禱告)特別強調默觀,是靈修進程的高峰。

3. 簡單對比

面向

默想(Meditatio

默觀(Contemplatio

方式

主動思想、反覆咀嚼經文

安靜凝視、單純臨在

層面

理性 + 情感

靈性、直觀

動態

以人主動為主

以上帝臨在為主

目的

讓真理進入心中,改變生命

與上帝相交,享受同在

傳統

改革宗、清教徒、福音派

天主教、東正教、神秘主義


總結

  • 默想是「思想上帝的話」,透過頭腦與心靈的參與,把真理內化。
  • 默觀是「停留在上帝裡」,超越思維與語言,單純與上帝同在。
  • 兩者不是對立,而是 靈修歷程中的不同層次:通常從讀經默想進入默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