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美的問題 🌿。在基督教靈修傳統裡,自然界被視為「第二本聖經」,透過受造界我們也能進入默觀的狀態。詩篇、保羅的書信都提醒我們,大自然在宣告上帝的榮耀(詩 19:1;羅 1:20)。以下整理幾個在自然界操練默觀的方法:
1. 安靜地「在場」
- 選擇一個自然環境:公園、森林、小溪邊,甚至家裡的陽台。
- 放下手機、閱讀、甚至思想上的急躁,只是「停留」。
- 你不是去「分析」自然,而是單純與它同在,留意風吹、樹葉、陽光,感受上帝透過創造所賜的臨在。
2. 以自然為「聖像」(icon)
- 東正教靜觀傳統會用聖像凝視上帝。同樣地,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也可以成為凝視的窗口。
- 看一朵花,或聆聽一隻鳥鳴,不是為了科學地分類,而是透過它來「望穿」至上帝的榮美。
- 例如,看著太陽的光,提醒自己「上帝是真光」(約 1:9)。
3. 呼吸與創造的節奏
- 大自然有自己的韻律:浪潮的來去、樹葉隨風擺動。
- 嘗試以呼吸進入這節奏:吸氣時領受上帝的愛,呼氣時交託憂慮。
- 呼吸與自然合一的時候,就是在用身體默觀上帝的創造。
4. 詩篇式的讚嘆
- 詩篇常以自然作為默觀的入口:
- 「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詩 19:1)。
- 「野地的百合花,祂怎樣裝飾」(太 6:28)。
- 你可以在大自然中安靜讀詩篇,讓詩人的眼光成為你的眼光,進而超越自然本身,看見上帝的手。
5. 「無言的禱告」
- 默觀不是多言,而是單純。
- 在自然中,可以不用開口禱告,而是用心與上帝相連。
- 例如:坐在樹下 10 分鐘,什麼都不做,只讓心在上帝的同在裡「休息」。
✨ 總結:
在自然界操練默觀,就是 學習透過受造界來凝視上帝的同在。不求理解更多,而是單純地「看、聽、在」。自然成為「通往上帝的窗口」,幫助我們安靜心靈,體驗上帝的愛與臨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