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羅炳森夫婦在底特律和多雷都被上帝使用,服事也蒙主祝福,但他們並不滿意。他們為著主必然十分忙碌,但他們所看見的果效與他們所作的努力不成比例,也不如主所應許的。羅炳森師母既與她的先生共同負起服事的責任,所以她開始鑒察自己的心,要看看究竟還有什麼留在她身上,以致得不著全備的祝福。
她求上帝顯出她的本相來,她要「毫無遮掩」地看見自己,如同他看見她一般。當她這樣禱告後,一九O五年十二月,上帝帶領她「拿一張紙,把生活中一切的醜陋、觸目驚心的罪惡、失敗和軟弱,明確而清楚地寫在紙上——也就是說用坦白、看上去令人不悅的字彙,寫出每一點來」。借著這個方法,她得到「很大的幫助」。
「當然,上帝不一定要這樣帶領每一個人,」當她寫信給妮蒂提到這個經歷時,這樣補充道:「但這件事使我清清楚楚且誠誠實實地認識了自己。」「一點內省……是一件好事,因為如果一個人要尋求上帝,必須感覺到自己需要上帝,也許唯一的方法是好好看一看自己是什麼樣子。如果我們真的看見了,就會發現自己何等需要上帝使我們活得像樣……當上帝的光一照,我們就再也驕傲不起來了。
「然後我把這張寫滿了我的罪惡、失敗與軟弱的單子,擺在上帝面前,告訴他這就是我卑鄙、可憐、無用、是一個完全的失敗,但是我把它交給他。……我……最後寫下我的奉獻。我只是與主立了一個約,把自己整個地、無條件地給了他。……約上我列了所給他的東西——軟弱的身體、淺薄的教育程度、較弱的屬靈生命、壞脾氣、不謹守的舌頭等。
「也許你覺得很好笑,但這一次我是很誠實地對付自己,」她給妮蒂寫道:「這並非一種誇獎!」接著又寫道:「如果我們真的估量一下自己究竟給了上帝什麼,我們會發現其實沒有多少。」
當她開始看見自己的本相,如同上帝看見她一般,而且重新把自己奉獻給上帝以後,在一九O五年的十二月十八日,她向上帝認真地認罪,並迫切地為「奉獻」一事禱告。「我告訴他,我是如此地軟弱、冷淡而無助,只不過像一個夜晚啼哭的嬰孩罷了!我無力來到他面前,也無力真的把自己交給他;他必須自己來抓住我,自己來替我負責。」
「此時,我幾乎沒有什麼禱告的靈,我覺得好像我的話沒有達到他面前。但實在達到了,只是我自己覺得好像沒有…但我實在很認真,我要在他一切的豐滿裡得到他;而此時此地他就悅納了我。他當然這樣做了,可是我卻一點這樣的感覺也沒有。
「而且你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嗎?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反復地做了一些與我本性相稱的惡事,然而即使通通加起來,在上帝眼中的我並沒有比以前更壞一些——我是指我的裡面。上帝不過是容讓一些事情進入我的生活裡,以攪動攪動我裡面的污泥,讓我看看我的人性是何等地敗壞、無用!上帝知道在我身上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削去那自視甚高的棱角,這就是上帝在我裡面做工的開始。
「我們大多數人不能只有一個概念,知道我們是罪人,我們需要看見自己的本相,好好看一看我們的罪孽和不義。如果我們完全把自己交給他,他將要把我們所需要的給我們;他就是讓一些試煉臨到我們,好將我們的軟弱顯給我們看,或是讓我們在某一點上覺得被剝奪、受傷害,而那一點正是不雅觀而需要被割掉的贅疣。
「所有這些本相,一個接著一個顯露出來,雖然令人氣餒,但也使我開始更竭力追求。有一段時間我很火熱,然後又有一段時間很冷淡——靈性起伏不定。我看不出來上帝實在已經在為我負責一切。沒有一個人可以給我亮光,叫我知道如何棄絕自己,而聖靈盡可能地從外面來教導我。」
在這以後的幾個月裡,羅炳森師母從始至終「更竭力追求」——再沒有比這幾個字更適於形容她的生活了。這是一段迫切祈求的日子,聖靈忠心地教導這位肯學習的學生,而她也按著次序,把所學的立刻實行出來。
就在這段時間,她的注意力特別被引向聖經中最先記載的那位元偉大教師的教訓——登山寶訓(太五—七章)。她看見了她很熟悉的「八福」那一段話。當她默想有關「有福的」事時,她知道那是一個人的生命裡必須有的經歷。所以接著發出「我虛心嗎?」這樣一個問題,是很合乎邏輯的事。
她立刻決心要為「八福」中的每一樣禱告通,正如她以前為「愛」這件事禱告一樣。所以她從第一樣開始禱告: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3)
任何一個人開始為這樣一件事認真禱告,而且真正渴望成為虛心的人時,不管他從前對這件事的想法和領會是什麼,他一定會很快發現他需要正確地瞭解他是在為什麼禱告?上帝所說的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羅炳森師母的情形也是如此,她見證道:「我開始停下來思索,要明白它究竟是什麼意思?」
隨著這個問題而來的,很可能是一個完全的倒空——把一個人對這件事預先有的想法放下來,只能完完全全地仰賴基督自己,以進入這樣的經驗;然後聖靈自己才能照著上帝國的法則來教導追求主的孩子,因基督在人裡面掌權的首要條件就是虛心。
虛心的秘訣在於成為一無所有,而讓耶穌成為一切。要變成虛心,必須意識到你這個人一無所有、一無所知、一無所能;真正的虛心會使一個人對自己沒什麼好說的,就是把自己完全棄絕給聖靈,而且完全倚靠基督。要變成虛心,就是要有基督的心,讓他的思想和態度取代自己的天然本性。這是一個包含一切的經驗,同時又那麼簡單,以致一個人很容易領會錯誤或失之交臂。
當然這幅虛心者的畫像不是很恰當,也不夠完全,但這件事實在無法用人的智慧來理解或描述。誠如有一次羅炳森師母自己所說的:「除非你經歷了它,否則你不會瞭解的。」
這樣的經歷也不是單單借著禱告進入的——這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你必須準備經過與這經歷有關的磨坊。」有一次她這樣教導一位渴望虛心的年輕人。那塊磨石會把東西磨得非常非常地碎!那麼碎,以致很少有人願意被磨。
羅炳森師母繼續不斷地為「虛心」這件事禱告。這幾個月裡,她實在經過了磨坊——上帝所允許的「就是試煉」、摩擦與傷害。為了使他的孩子成為完全,這一切都是必須的。
「我禱告了七個月,然後上帝要我停止,並告訴我,我已得到了。」(注:作者不知道這事發生的正確時間。羅炳森師母會提到她是在一九O六年十二月得著聖靈的浸,在這之前她已開始禱告,也很可能在這之前就停止了她的禱告。)然而她並不以為「得著了」,因為這不是一種在基督之外而能持守的經驗。喔!不是這樣的,因為「虛心從不會使人覺得他懂一點什麼,或是他能做一點什麼,只會使他對內住的基督和他在裡面所要作的工有信心。」虛心就是讓基督在人裡面設立他的國度,所以他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這段時間她在這所聖靈的學校裡,確實學到一件事——如果一個人要成為貴重、聖潔、合乎主用的器皿,必須要虛心,因為這是從事聖靈的職事最重要的預備。
她還學到別的事:她發現「虛心」是開啟所有其它「福」的鑰匙,如果一個人為這第一樣「福」禱告通了,其它的幾乎是理所當然地跟著來了。不但如此,它是一道敞開之門,引向基督耶穌裡一切真理的榮耀。
她求上帝顯出她的本相來,她要「毫無遮掩」地看見自己,如同他看見她一般。當她這樣禱告後,一九O五年十二月,上帝帶領她「拿一張紙,把生活中一切的醜陋、觸目驚心的罪惡、失敗和軟弱,明確而清楚地寫在紙上——也就是說用坦白、看上去令人不悅的字彙,寫出每一點來」。借著這個方法,她得到「很大的幫助」。
「當然,上帝不一定要這樣帶領每一個人,」當她寫信給妮蒂提到這個經歷時,這樣補充道:「但這件事使我清清楚楚且誠誠實實地認識了自己。」「一點內省……是一件好事,因為如果一個人要尋求上帝,必須感覺到自己需要上帝,也許唯一的方法是好好看一看自己是什麼樣子。如果我們真的看見了,就會發現自己何等需要上帝使我們活得像樣……當上帝的光一照,我們就再也驕傲不起來了。
「然後我把這張寫滿了我的罪惡、失敗與軟弱的單子,擺在上帝面前,告訴他這就是我卑鄙、可憐、無用、是一個完全的失敗,但是我把它交給他。……我……最後寫下我的奉獻。我只是與主立了一個約,把自己整個地、無條件地給了他。……約上我列了所給他的東西——軟弱的身體、淺薄的教育程度、較弱的屬靈生命、壞脾氣、不謹守的舌頭等。
「也許你覺得很好笑,但這一次我是很誠實地對付自己,」她給妮蒂寫道:「這並非一種誇獎!」接著又寫道:「如果我們真的估量一下自己究竟給了上帝什麼,我們會發現其實沒有多少。」
當她開始看見自己的本相,如同上帝看見她一般,而且重新把自己奉獻給上帝以後,在一九O五年的十二月十八日,她向上帝認真地認罪,並迫切地為「奉獻」一事禱告。「我告訴他,我是如此地軟弱、冷淡而無助,只不過像一個夜晚啼哭的嬰孩罷了!我無力來到他面前,也無力真的把自己交給他;他必須自己來抓住我,自己來替我負責。」
「此時,我幾乎沒有什麼禱告的靈,我覺得好像我的話沒有達到他面前。但實在達到了,只是我自己覺得好像沒有…但我實在很認真,我要在他一切的豐滿裡得到他;而此時此地他就悅納了我。他當然這樣做了,可是我卻一點這樣的感覺也沒有。
「而且你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嗎?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反復地做了一些與我本性相稱的惡事,然而即使通通加起來,在上帝眼中的我並沒有比以前更壞一些——我是指我的裡面。上帝不過是容讓一些事情進入我的生活裡,以攪動攪動我裡面的污泥,讓我看看我的人性是何等地敗壞、無用!上帝知道在我身上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削去那自視甚高的棱角,這就是上帝在我裡面做工的開始。
「我們大多數人不能只有一個概念,知道我們是罪人,我們需要看見自己的本相,好好看一看我們的罪孽和不義。如果我們完全把自己交給他,他將要把我們所需要的給我們;他就是讓一些試煉臨到我們,好將我們的軟弱顯給我們看,或是讓我們在某一點上覺得被剝奪、受傷害,而那一點正是不雅觀而需要被割掉的贅疣。
「所有這些本相,一個接著一個顯露出來,雖然令人氣餒,但也使我開始更竭力追求。有一段時間我很火熱,然後又有一段時間很冷淡——靈性起伏不定。我看不出來上帝實在已經在為我負責一切。沒有一個人可以給我亮光,叫我知道如何棄絕自己,而聖靈盡可能地從外面來教導我。」
在這以後的幾個月裡,羅炳森師母從始至終「更竭力追求」——再沒有比這幾個字更適於形容她的生活了。這是一段迫切祈求的日子,聖靈忠心地教導這位肯學習的學生,而她也按著次序,把所學的立刻實行出來。
就在這段時間,她的注意力特別被引向聖經中最先記載的那位元偉大教師的教訓——登山寶訓(太五—七章)。她看見了她很熟悉的「八福」那一段話。當她默想有關「有福的」事時,她知道那是一個人的生命裡必須有的經歷。所以接著發出「我虛心嗎?」這樣一個問題,是很合乎邏輯的事。
她立刻決心要為「八福」中的每一樣禱告通,正如她以前為「愛」這件事禱告一樣。所以她從第一樣開始禱告: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3)
任何一個人開始為這樣一件事認真禱告,而且真正渴望成為虛心的人時,不管他從前對這件事的想法和領會是什麼,他一定會很快發現他需要正確地瞭解他是在為什麼禱告?上帝所說的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羅炳森師母的情形也是如此,她見證道:「我開始停下來思索,要明白它究竟是什麼意思?」
隨著這個問題而來的,很可能是一個完全的倒空——把一個人對這件事預先有的想法放下來,只能完完全全地仰賴基督自己,以進入這樣的經驗;然後聖靈自己才能照著上帝國的法則來教導追求主的孩子,因基督在人裡面掌權的首要條件就是虛心。
虛心的秘訣在於成為一無所有,而讓耶穌成為一切。要變成虛心,必須意識到你這個人一無所有、一無所知、一無所能;真正的虛心會使一個人對自己沒什麼好說的,就是把自己完全棄絕給聖靈,而且完全倚靠基督。要變成虛心,就是要有基督的心,讓他的思想和態度取代自己的天然本性。這是一個包含一切的經驗,同時又那麼簡單,以致一個人很容易領會錯誤或失之交臂。
當然這幅虛心者的畫像不是很恰當,也不夠完全,但這件事實在無法用人的智慧來理解或描述。誠如有一次羅炳森師母自己所說的:「除非你經歷了它,否則你不會瞭解的。」
這樣的經歷也不是單單借著禱告進入的——這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你必須準備經過與這經歷有關的磨坊。」有一次她這樣教導一位渴望虛心的年輕人。那塊磨石會把東西磨得非常非常地碎!那麼碎,以致很少有人願意被磨。
羅炳森師母繼續不斷地為「虛心」這件事禱告。這幾個月裡,她實在經過了磨坊——上帝所允許的「就是試煉」、摩擦與傷害。為了使他的孩子成為完全,這一切都是必須的。
「我禱告了七個月,然後上帝要我停止,並告訴我,我已得到了。」(注:作者不知道這事發生的正確時間。羅炳森師母會提到她是在一九O六年十二月得著聖靈的浸,在這之前她已開始禱告,也很可能在這之前就停止了她的禱告。)然而她並不以為「得著了」,因為這不是一種在基督之外而能持守的經驗。喔!不是這樣的,因為「虛心從不會使人覺得他懂一點什麼,或是他能做一點什麼,只會使他對內住的基督和他在裡面所要作的工有信心。」虛心就是讓基督在人裡面設立他的國度,所以他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這段時間她在這所聖靈的學校裡,確實學到一件事——如果一個人要成為貴重、聖潔、合乎主用的器皿,必須要虛心,因為這是從事聖靈的職事最重要的預備。
她還學到別的事:她發現「虛心」是開啟所有其它「福」的鑰匙,如果一個人為這第一樣「福」禱告通了,其它的幾乎是理所當然地跟著來了。不但如此,它是一道敞開之門,引向基督耶穌裡一切真理的榮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