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早期教會,候洗者需要在信仰群體的見證下宣認個人的信仰。最早期的信仰宣認既簡單又簡短,如耶穌是主,是上帝的兒子等。這些簡短的宣認漸漸地發展成今天我們熟悉的《使徒信經》。後來,除了個人在領洗前的宣認,作為信仰群體的集體宣認亦逐漸確立,這主要是大公議會為抗衡早期異端,釐清大公正統信仰的努力。
我們在崇拜中集體宣認的《尼西亞信經》其實源自381年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本着325年尼西亞大公會議的精神而確立的。在473年,由安提亞的彼得(Peter
the
Fuller)倡議在聖餐崇拜中,作為全體信眾對大公信仰的共同宣認,而將此信經加入崇拜禮儀中,此舉受到教會歡迎,一呼百應,直至今日,我們在聖道禮儀中,同樣以尼西亞信經,宣認我們共同的信仰。
在崇拜中與不同的弟兄姐妹一同宣認信仰,是美得無比的事。一方面,這是我們聆聽聖言,領受講道中對基督真理的講解後,以信心回應上主,在眾人面前承認對上主的確信,另一方面,我們的基本信仰並非個人「領受」,在經歷日子的考驗,仍如古往今來的信徒一樣,與身邊的弟兄姊妹異口同聲地一同認信,並如聖餐將眾人在基督裏彼此聯合,我們也在大公信仰的基礎下在上主前合而為一。
默想
- 宣認大公信仰,同誦信經時,我們嘗試認真讀每一信點,細心咀嚼,我們所唸的,我們明白嗎?
- 在黑皮《公禱書》裏Merbecke譜了信經的曲譜,讓我們在頌唱信經中,一同細味大公教會自古至今的信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