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民族的信仰建立在「獨一上帝」的基礎上,這代表他們所崇拜的對象是完完全全專一於天上的耶和華真神,除祂以外,再沒有別上帝,包括任何有形的肖像、雕刻、繪畫都是完全禁止的,我們可以從摩西所頒布的十誡中之第一誡「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上帝」,以及第二誡「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中來理解這對於他們而言是多麼重要的誡命,也是他們至今都謹守遵行的。基於這樣的信仰觀念,我們不難發現在以色列民族中,幾乎很少使用雕刻、繪畫來記錄他們的生活、抒發他們的情感,更不可能以此來表達宗教上的情操了。這類的藝術在以色列民族中的發展是相當薄弱的。
然而,「音樂」對於以色列民族而言卻是最重要的藝術形態,音樂與他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他們在宴會上歌唱(創31:27/路15:25)、用音樂驅邪魔力(出28:35/書6:4-20/撒上16:6/王下3:15)、工作時唱歌(民21:17)、哀傷難過時也唱歌(撒下1:17-18/代下35:25/太9:23)、用音樂迎接英雄(士11:34/撒上18:6)、用音樂慶祝王的登基典禮(王上1:39-40/王下11:14)。除了上述例子之外,我們也能從舊約中看見許多詩歌的痕跡:
摩西與米利暗戰勝法老所唱的詩歌(出15)
祝福的詩歌(民6:24-26)
掘井者的詩歌(民21:16-18)
摩西的死前的禱告(申32)
底坡拉與巴拉的詩歌(士5:2-31)
哈拿禱告的詩歌(撒上2)
大衛最後之言(撒下23:1-7)
哈巴谷的頌歌(哈3)
以賽亞的頌歌(賽26)
約拿在魚腹中的禱告(拿2)
但以理的禱告(但2)
但以理的朋友在火窯中的歌頌(但3)
以色列民用音樂將他們的生命延續下去,用音樂傳唱著他們的故事使得他們的民族精神得以歷世歷代傳承下去,他們用音樂述說著他們的生活,用音樂表現著他們的工作,他們也用音樂傳達著他們各樣的情緒及情感。而更多時候,音樂與他們的信仰密不可分,他們用音樂來與上帝交通、連結,他們將音樂當作禮物獻給上帝,他們用音樂來表達對上帝的崇拜、感謝、頌讚、悔改、認罪。聖經中的舊約就有幾卷經卷是屬於以色列民的宗教音樂:
約伯記——戲劇的詩集
雅歌——情詩
民數記——國家詩集
詩篇——崇拜的詩集
除了這些詩集之外,我們還能從聖經的許多角落,看見許多音樂的痕跡,而這些痕跡都與們的宗教信仰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聖經中最早記載著音樂與崇拜的地方出現在出埃及記十五章1-28節。
「那時,摩西和以色列人向耶和華唱歌說: 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他大大戰勝, 將馬和騎馬的投在海中。 ⋯⋯亞倫的姊姊,女先知米利暗,手裏拿著鼓;眾婦女也跟她出去拿鼓跳舞。米利暗應聲說: 你們要歌頌耶和華,因他大大戰勝,將馬和騎馬的投在海中⋯⋯」(出15:1-28)
這是以色列民離開埃及後,面對後方有法老領兵追殺、前方則是茫茫紅海毫無退路,眼看生命即將結束之際,耶和華真神為他們開了一條路——前方的紅海分開並露出乾地,使他們得以通過,並使這些埃及士兵們皆沈沒在紅海中。摩西與米利暗帶領全以色列民在紅海邊用音樂、舞蹈高唱得救的詩歌來頌讚耶和華真神的奇妙作為。
到了王國時期,以色列民有了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土地,大衛王心繫著耶和華的約櫃尚流落外邦,便召聚眾以色列民將約櫃迎回,大衛王和以色列眾人在耶和華上帝面前用琴、瑟、鈸作樂,並歡歡喜喜大聲歌頌(代上15:1-28)。大衛王更確立音樂服事體制:制定禮拜用的音樂、設立詩班制度——選定亞撒、希幔、耶杜頓的子孫共288位有技巧的歌者,立於祭壇旁,以樂器伴奏(代上23:1-2/6-8),另外選定4000個利未人以樂器讚美上帝(代上23:5)。大衛王更是一位音樂家,舊約聖經中的「詩篇」共有150篇,其中多達73篇是出自他的手。
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繼承父親的王位之後,完成父親畢生的心願——建造耶和華的聖殿。聖殿竣工之後,以色列民族的崇拜儀式便移入聖殿中,規模更加龐大,音樂也更加複雜而精緻。此時期的聖殿崇拜已與音樂緊密連結,音樂在崇拜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地位更加堅固、重要。
「當時,在那裏所有的祭司都已自潔,並不分班供職。他們出聖所的時候,歌唱的利未人亞薩、希幔、耶杜頓,和他們的眾子眾弟兄都穿細麻布衣服,站在壇的東邊,敲鈸、鼓瑟、彈琴,同著他們有一百二十個祭司吹號。吹號的、歌唱的都一齊發聲,聲合為一,讚美感謝耶和華。吹號、敲鈸,用各種樂器,揚聲讚美耶和華 說:『 耶和華本為善, 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那時,耶和華的殿有雲充滿,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上帝的殿。」(代下5:11-14)
「王和眾民在耶和華面前獻祭。所羅門王用牛二萬二千,羊十二萬獻祭。這樣,王和眾民為上帝的殿行奉獻之禮。祭司侍立,各供其職;利未人也拿著耶和華的樂器,就是大衛王造出來、藉利未人頌讚耶和華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祭司在眾人面前吹號,以色列人都站立。」(代下7:4-6)
一直到希西家王的年代,他按照大衛及所羅門時代的崇拜儀式,重新建立多年荒廢、衰殘的崇拜儀式,這崇拜儀式仍然伴隨著音樂進行,直到燔祭獻完。
「王又派利未人在耶和華殿中敲鈸,鼓瑟,彈琴,乃照大衛和他先見迦得,並先知拿單所吩咐的,就是耶和華藉先知所吩咐的。利未人拿大衛的樂器,祭司拿號,一同站立。希西家吩咐在壇上獻燔祭,燔祭一獻,就唱讚美耶和華的歌,用號,並用以色列王大衛的樂器相和。會眾都敬拜,歌唱的歌唱,吹號的吹號,如此直到燔祭獻完了。」(代下29:25-28)
然而,大約於主前六世紀,以色列亡國、聖殿被毀,人民四散各處、被擄到外邦,聖殿崇拜也因此被迫告終,以色列人為了信仰的延續,於是興起了「猶太會堂崇拜」(Synagogue Worship),這類型的崇拜不再有牲品獻祭的動作,也沒有繁複的儀式,轉而著重在聆聽摩西五經與先知書的課程、講道、讀猶太法典、會眾說與唱的回應、不同形式的禱告(讚美與祈求)、詩篇或頌歌的吟唱、祝福。人們藉由聆聽上帝的話語、唱詩歌讚美上帝來與上帝交通,而現今的基督教崇拜與這類型的崇拜較為類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