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凱培斯之歷史位置、現況反省

 

歷史位置

    《活出基督》一書對西方教會之靈修發展影響深遠,一方面「新靈修」運動在北歐預備了人心,去接受宗教改革者的聲音,例如本書指出每一個信徒都可直接到基督前求恩的道理,對當時的教會而言,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創見;然而,另一方面,其所強調的出世思想只是企圖重振傳統的屬靈模式,卻無助於當時社會急劇變化衍生而來的中產階級期望教會將信仰意義引入至所處的世俗生活中之盼望。職是之故,宗教改革者更銳意全面革新整個上至群體的教會體系、下至個人的靈修傳統。

    在政治層面而言,凱培斯企圖以早告失效的屬靈模式,去解決因著這失效所造成的屬靈弊病,將問題的根源變為答案,結果當然是事與願違;然而在屬靈層面上,他卻是勝了漂亮的一仗,《活出基督》可稱得上是當時逐漸向下的靈修觀趨勢之反彈,宗教改革者加爾文之反對修道主義那種抽離世界的靈修模式,其實並沒有放棄修道精神,只是要反對「出世」的主張,故他亦吸取了凱培斯的靈修精神,而提出「在世而不屬世」(In the world but not of the world)的屬靈態度。

 

現況反省

    宗教改革的目的在於撥亂反正,然而,自宗教改革至今已近五百年,回顧今日信徒的信仰光景,晗似是被矯枉過正,凱培斯所倡導的半修道精神反而成為現今信徒的提醒,現就下列數項詳加論述︰

(1) 「靈俗二分」對應「投向世界」

    凱培斯不斷強調信徒應抑制自己對世俗事物的慾望,才能全心專注在上帝當中(I:10),將自己的生命中屬靈與屬世部份分割,甚至將屬靈部份架空確實趨向一個靈俗極端分化的地步;然而,今日的信徒卻朝向相反方向的極端,則完全投向世界的懷抱,對屬靈的事嗤之以鼻,成為「在世而又屬世」的信徒。效法基督並非一定要離群獨處,而是意味著不再鍾愛任何外在事物、脫去萬事萬物的纏累,以抵擋一切肉體的情慾。

(2) 「撇棄一切」對應「不斷獲取」

    凱培斯發現當時代信徒之軟弱,故提出要輕看今生,撇棄所有(III:56)

    今天愛慕耶穌天國的人為數甚多,而背負他的十字架的人卻寥寥無幾。許多人崇敬耶穌的神蹟,卻少有人追隨他的十字架的羞辱。在平安無事的時候,愛耶穌的人甚多。從耶穌那裡得安慰的時候,讚美感謝祂的人也多。但是耶穌若稍為離開他們片時,他們就落在悲嘆灰心喪氣之中。(II:11)

    但是,今日的福音派教會卻在有意無意間推銷「成功神學」的福音,失落了信仰真諦乃在於「放棄」而非在於「擁有」的觀念。教會直接生產出一群只愛慕耶穌的愛而不願負代價的信徒。

(3) 「反智」對應「尚智」

    對身處於十五世紀的凱培斯而言,教會所發展的經院哲學之錯綜複雜以及有些自命博學之修士的不道德生活令他不寒而慄,故提出了反理智的言論,認為信徒應將信心放在理性的前面,因為只有上帝才是唯一永遠可靠的對象(IV:18)。這亦提醒今日崇尚科學的信徒切莫盲目相信科學的論據。總括而言,追求知識並不一定代表不「屬靈」,但卻絕不可因此而疏忽以信心來仰望那創始成終的耶穌。

 

總結︰正本清源.歷久常新

    其實基督徒的意思就是「跟隨基督的人」,基督徒的生命就是由信徒不斷嘗試模仿基督而形成。換言之,信徒的生命就是以基督為榜樣,效法祂與父上帝、與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視為理想而嘗試模仿。縱然今日信徒生存的空間與二千年前的巴勒斯坦大相逕庭,但卻並非唯一希望效法基督的群體,其他在不同時空地域的先賢先哲都曾努力效法基督之道,用心將這道演繹於他們個別的際遇和處境之中,在跌跌碰碰、屢敗屢試之間,試圖效法基督並在祂的樣式中成長。

    五百多年的今天,《活出基督》仍然歷久常新,為歷代靈修著作的藍本之一;仍然擲地有聲,鼓勵著成千上萬的平信徒、傳道人,為著在生命中落實基督的信仰,活出基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