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21年10月9日 星期六

斯托得的生平

 斯托得出生於1921年,卒於2011年,享年90歲。他是二十世紀最為重要的牧師之一,甚至在2005年入選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一百人。父親亞諾(Sir Arnold Stott)是個知名的醫生,並沒有信仰基督教(他並不支持斯托得念神學、擔任牧職);母親(Lily Stott)則是信義會的會友。

 

對於斯托得來說,17歲就讀拉格比中學(Rugby School)是個信仰的轉捩點。納許牧師(Rev. Eric Nash)到他們學校講道,會後牧師向他分享一段經文:「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三20)斯托得開始熱烈地追求信仰,參與學校團契。

 

大學期間於劍橋大學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修讀現代語言(德文與法文)和神學,活躍於「劍橋大學基督徒學生團契」(CICCU),並進入瑞德利學院(Ridley Hall, Cambridge)完成聖公會的聖職訓練。1945年開始在英國聖公會倫敦教區諸靈堂(All Souls Church, Langham Place)擔任助理牧師;1950年按立為主任牧師;1975年退休轉為榮譽主任牧師。但是,斯托得並非就此結束他的服事生涯,轉任1974年成立國際靈風合作夥伴組織(Langham Partnership International),用以支持發展中國家的教牧工作。

 

除此之外,他的著作超過五十本,大多都是談論聖經的信息,以及聖經如何應用在當代社會的書籍。例如:《真理的尋索》(Basic Christianity1958)、《獨排眾議的基督》(Christ: the Controversialist, 1970)、《認識聖經的八堂課》(Understanding the Bible, 1972)、《當代講道藝術》(I Believe in Preaching1982)、《C型觀點》(Issues Facing Christian Today1984)、《當代基督十架》(The Cross of Christ, 1986)、《當代基督門徒》(The Contemporary Christian1992)、《心意更新的教會》(The Living Church, 2007)、《基進門徒》(The Radical Disciple, 2010)等。並且,主編並撰寫一系列的聖經註釋書籍:「聖經信息系列」(The Bible Speaks Today Series BST)。

 

斯托得對於當代教會的貢獻,不僅在於教會牧養和豐碩的出版著作,他更成為連結普世福音派教會的領袖。1966年斯托得與鍾馬田(Martyn Lloyd-Jones)在「福音派聯盟」(Evangelical Alliance針對「教會合一」進行演說,沒想到兩位產生不同的意見。鐘馬田認為,這是成熟的時機去形成一個跨宗派的福音派團體,從歷史的宗派中分離出來,甚至形塑一個新的福音派宗派。因為,對於鐘馬田來說,「教會並不是由文件所定義,也不是由法案或信仰告白所界定,而是由心意更新(living)的人所組成。教會不是由未皈依(unconverted)的人所組成,而是由聖徒所組成。」 

 

然而,斯托得表示他將按著良心、繼續留在聖公會之中,因為「她的組成是合乎聖經的,也是合乎福音的。因此,福音派人士是聖公會的忠貞份子,任何福音派人士也不會成為分離份子。」兩人對於福音派教會的未來有不同的意見,也致使次年的福音派聯盟會議停辦。

 

另一方面,1960年代中期,「英國聖公會福音協會」(Church of England Evangelical CouncilCEEC)企圖推動新的福音派運動,1964年邀請斯托得擔任主席,成立「全國聖公會福音派大會」(National Evangelical Anglican CongressNEAC),在1967年的大會中提醒福音派,不可忽略教會和世界的關係。十年後,於1977再次舉辦大會,「福音派有兩個獨特信念。第一,是屬於聖經的子民,終生不斷從聖經學習邁向成熟之道,第二,是屬於福音的子民。」

 

因此,斯托得不但沒有成為福音傳統的分離主義者,反而在聖公會當中不斷推行福音運動,重視聖經對於當代社會的信息與回應。1974年斯托得在「第一屆世界福音宣教大會」(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World Evangelization中起草〈洛桑信約〉(The Lausanne Covenant),這影響普世福音派教會對於「社會關懷」的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