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21年9月11日 星期六

禱告的能力

 

祈克果 (Soren Kierkegaard, 1813-1855) 說:“禱告不會改變上帝,卻改變禱告的人。”


  又說:“在這世界之外,有一個‘亞幾米得’力點:是那小小內室裏真實禱告者的誠心祈求,可以舉起世界,轉移它的軌跡。”


  他這話反應古希臘數學家,物理學家,兼發明家亞幾米得 (Archimedes, 287-212 B.C.) 的豪語:“給我一個立點,我可以轉移世界。”

但願基督徒有這樣的壯志豪情;不過,我們必須先有立場,有信心,肯禱告。

[求主賜負擔]

 

  今天的教會,如果還有轉移世界軌跡的負擔,必須認識用人力推動的努力無效,放棄自己的辦法,回到內室。我們必須承認,用人為的方法,屬地的智慧,絕對沒有可能改變世界的現狀,把世界拉出混亂的深淵,推進到正確的軌道。


  愛因思坦 (Albert Einstien, 1879-1955) 晚年,在主持“進深研究所”(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有天傍晚,他正在普林斯敦大學校園散步的時候,一個當時在作研究的學者遇到他,向他請教在核子能以外,還有甚麼新的能源好探研。愛因思坦站住,鄭重的說:“祈禱的能力!”


  我們所需要的,就是相信上帝的能力,藉著禱告,尋求上帝的面和祂的能力,發現祂的能力。禱告的能力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達到極遠的地方;超越時間的限制,功效延至久遠。甚至可以說:沒有禱告的教會事工,是無意義的浪費!


  我們的世界,已經走到了末路。我們的方法,也是到了盡頭。我們人類的科技進步,可以升上太空;但我們的道德,卻每天創立新的低點。

[迷失的世代]

 

  蘇魯金 (Pitirim A. Sorokin, 1889-1968) 稱今代追求物質文化的人,是“文明的野蠻人”。用簡單的話說,正像是群狼爭食,忘記了上帝,忘記了道德,哪能有甚麼盼望!


  一百多年前,憤世嫉俗的美國哲學家楚儒 (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稱他當世的人,是一群貪婪瞎眼的草原豚鼠。這很難說是恭維的話,但不幸卻恰切的表達今天人類的情形:看不見屬天的盼望,只知爭逐現世的利益。


  主耶穌眼中當世的人,卻是不同:

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太九:36-38)

  主憐憫人,吩咐門徒“當求”,首要的是禱告。因此,教會的責任,也更為重大。站在二十一世紀的門口,我們可以看見復興的雲朵已經升起,像銅一樣的天要開了,滋潤大大地的雨,即將傾降。全世界現在每天都有將近二十萬人,得救歸入主的國度。上帝在聽祂兒女的禱告;我們須要有更多禱告的人,更多的禱告。


  在現今的世代裏,教會如果想要為主見證,為主發光,必須回到內室,向主呼求。只有從主面前的兩棵橄欖樹,流出金色的油來,才可以使金燈台發出光來;不是燈殘油盡的可憐景況,而是發光輝煌,並且建成聖殿(亞四:14)。


  那古老的智慧到今天仍然適用,因為是萬軍之耶和華說:

“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
  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四: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