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呼召我們,要我們追求聖潔是毫無疑問的。但是,要緊的問題是︰信徒如何追求、操練聖潔呢?提出下面七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1)認識並熱愛<聖經>
上帝給我們指出,這是通往聖潔和靈命增長 的主要道路。聖靈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讀經,尋求上帝的時候,他會賜福、光照、教導我們。耶穌 曾經為他的門徒祈禱,說︰「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約17︰17)
使徒彼得也勸我們︰「要愛慕那純潔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 (彼前2︰2)
你若不想讓你的靈命停留在無知和貧乏的景況,你一年至少要把<聖經>讀一遍。更要緊的是背誦 <聖經>(詩119︰11),查考<聖經>(約5︰39),默想<聖經>(詩1︰2),以及遵行、愛慕<聖經>(詩119;19︰10)。
你必須下功夫研究、學習上帝的話語。<箴言>二章一至五節給了我們一些研讀<聖經>的原則︰願意受教(肯接納上帝的話),樂意順服(將上帝的命令存記在心), 立志生活有紀律(將上帝的話應用在生活上),依賴上帝(祈求他賜智慧,能明白),還要有堅忍的心(有尋寶的精神)。如果你不肯花時間與上帝相交,也不看重上帝的話語,你就別想在成聖的功夫上有長進。當保守你的心,以免陷入試探,以致犯罪。讓<聖經>教導你如何在這不潔的世界上過聖潔的 生活。
你還要根據<聖經>發展一套過聖潔生活的準則。下面是根據<哥林多前書>提出的一些意見。當你遇見問題,猶豫該怎麼辦的時候,你可以問你自己下面幾個問題︰
讓<聖經>當你的指南針罷,它能引導你走這條成聖之路,幫助你做正確的決定。在你遇見難處的時候, 它也會指導你怎樣處理、面對問題。
2)善用洗禮及聖餐禮
這兩個聖禮都是上帝向我們施恩的管道,為要增強我們在基督裡的信心。這 些聖禮與<聖經>是彼此相輔的。參與這些聖禮能幫助我們把注意力,從我們自己身上,轉移到基督身上。聖禮使用的東西,有水、有餅,還有酒,這些個東西都是記號,都可以把我們帶到十字架前,使我們更加信靠基督。通過這些肉眼看得見的聖禮,我們得以與肉眼看不見的上帝相交,他也與我們相交。與上帝相交使得我們更像基督,當然也使我們更加聖潔。
藉著聖禮所得到的恩典和藉著查考<聖經>得到的恩典沒有什麼分別。他們所傳達的都是基督。布魯司 (Robert Bruce) 說︰「聖禮帶給我們的恩典並不比讀經來得少,有時甚至會更多。」
所以,要藉著上帝的話和聖禮藏身在基督裡。其實,信基督已經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動機,足以激勵我們追求聖潔,因為信心和喜愛犯罪是水火不相容的。然而,有一件事是必須留意的,就是追求聖潔不是 為了有與基督相交的經歷,而是為了得著基督他本人。古納 (William Gurnall) 勸我們說︰
人若不在基督裡,而在基督外信賴他,是無益的。正如一個新娘喜愛丈夫的相片是好的。但她若愛相片勝過本人,甚至從相片得到滿足,而非從她的丈夫,豈不是太可笑了嗎?當你這樣對待基督的時候,你就等於愛慕他的形象,過於他本人。這樣一來豈不本末倒置了嗎?說實在的,我們之所以會愛上帝,乃是因為他先把愛慕他的心放在我們心裡。
3)向罪看自己是死的,向上帝在基督裡卻當看自己是活的(羅6︰11)
鍾馬田 (Martyn Lloyd-Jones) 說得好︰
我們都知道,也經歷過罪惡權勢的可怕,它使我們嘗盡了失望和無助的痛苦,但上帝將這種情況改變了。 ……現在我可以告訴自己,我不僅不再在罪的權勢之下,我乃是在另外一個不可侵犯、打不倒的權勢之下。
這並不是說,信徒既然不再在罪的權勢之下,我們有了保障就可以不盡本分,不與罪惡爭戰。人若分不清什麼是拒絕犯罪的可能性(上帝提供的),什麼是拒絕犯罪的責任(我們人的本分),我們就是在成聖之路上自找麻煩。<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把上帝的恩賜和人的責任講得很清楚︰「成聖是上帝鴻恩的工作,就是他按著自己的形象,更新我們的全人性,叫我們越久越能在罪上死,並向義而活。」 (問35)
你們當追求越來越恨惡罪,像上帝恨惡罪一樣。要認清上帝是唯一值得我們順從的,他不僅是審判官,更 是愛我們的天父。當向約瑟學習,他在遇見試探的時候,說︰「我怎能做這大惡得罪上帝呢?」( 創39︰9)
要相信基督藉著他的靈有能力保守你。你活是因為你與基督聯合。要向義而活。要知道基督的義遠勝 於你的不義,他的救恩也遠勝於你的罪惡。他的靈住在你心裡。經上說︰「小子們哪,你們是屬上帝的, 並且勝了他們。因為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約壹4︰4)
所以,不要失望,你 在他裡面是堅強的、滿有活力的、是得勝的。撒旦魔鬼或許會打勝一些小型的戰爭,但最後的勝利是 你的(林前15︰57;羅8︰37)
在基督裡,上帝的恩典使得我們樂觀,完全可以壓倒人本性的悲觀。
4)靠著上帝為個人的成聖祈禱和努力
誰也不能使潔淨之物出於汙穢之中(伯14︰4)。所以,要像大衛一樣禱告︰「上帝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詩51︰10)在祈禱的同時也要下功夫。
歐文約翰(John Owen (1616-1683) 乃英國著名的牧師及神學家)說︰「上帝在我們裡面工作, 也與我們同工。他沒有意思與我們作對,他也不是一個獨行客,甚麼事都一手包辦,不要我們的參與。 因此,他的幫助對我們來說是個鼓勵,為要促成他的工作,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不可或缺的。」
<海得堡要理問答>(問116)指出,祈禱和努力是並行的。它們像船的兩個槳,若一起劃,船就會 往前行。若只劃一個槳──只禱告不下功夫,或只下功夫不禱告──船就只會在水中打轉,無法往前行。
聖潔和禱告有許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是基督教信仰和生活的核心。它們都是基督徒必需操練的,不是可有可無的。它們也都始於上帝,終於上帝。唯有在上帝的靈的激勵下,人才會有願意追求聖潔和祈禱的心。這兩件事通常是互動的,也是必須同時進行的,缺一都不行。它們都是通過經歷、屬靈的爭戰操練得來的。雖然我們一生努力都不可能達到完全成聖的地步,也不可能完全學會禱告的功課,但我們卻仍 要一生在這兩方面追求、操練。追求聖潔和祈禱都很容易說,也容易寫,可卻不容易落實在個人身上。 最會禱告的人往往覺得他們的禱告不夠,最聖潔的人也往往覺得他們是汙穢、骯臟的。
聖潔和個人努力關系密切,信徒在生活紀律方面的培育及堅持更是如此。過有紀律的生活需要時間培 養,也需要下功夫。保羅勸提摩太要「在敬虔上操練自己」(提前4︰7)。聖潔不是隨隨便便,或 一瞬間就可達成的。追求聖潔就是要過有紀律的生活。人若僅有潘霍華 (Dietrich Bonhoeffer) 所 謂的「廉價的恩典」,是活不出聖潔的生活的。所謂「廉價的恩典」指的是只有赦免,而不要求悔改 和順服的恩典。聖潔是代價很高的恩典,一方面,上帝的兒子要為我們流血、捨身,另一方面,信徒也 要自己下功夫追求,天天向罪死,像保羅一樣(林前15︰31)。在成聖的過程中,你需要不斷地 委身,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操練和不斷地悔改。當你一時軟弱,陷入罪裡時,你千萬不要認為上帝不會 再憐憫你,也不要停留在罪中。因為我們跟上帝有恩典的約,這約是永存、不變的。當像愛德華滋一樣 定意︰「無論我是多麼地失敗,我絕不停止,也不放鬆與罪惡的鬥爭。」
與罪惡爭戰和沒有長進這兩件事看來似乎相互矛盾,其實不是的。一時跌倒和成了失敗者是兩回事。 信徒要醒覺、知道他會常常跌倒、犯罪。路德馬丁也說,義人在受試煉和與罪爭戰的時候,往往覺得 「他是個敗者,而非勝者。……就是我們的主也甘願讓自己受試探,甚至到了極處,好像在火中煉金 一樣。」與罪惡爭戰是門徒訓練的一個要素。然而,敬畏上帝的人即使跌倒,也會堅持到底。因為跌倒 不會讓他放棄,只會叫他越發誠心悔改,越發依靠聖靈所賜的力量,向前邁進。「因為義人雖七次跌 倒,仍必興起。惡人卻被禍患傾倒。」(箴24︰16)
我們千萬不要忘記,我們所愛的上帝熱愛聖潔。所以,父上帝為了愛我們,不惜管教我們,訓練我們﹗( 來12︰5─6,10)
古納說得好︰「若不是為了要除去我們肉體上的汙穢,上帝不會那麼使勁。他愛聖潔愛到一個地步,他寧願讓他兒女的衣服上有個洞,也不願見到一個汙點」。
5)逃避世俗
當我們發現今生的驕傲,肉體和眼目的情欲,和世上任何行式的罪惡一出現,來敲我 們的心門時,就要馬上對付。我們若開門,任憑它們進入我們的思想,並且占據我們的心思意念,那 我們自然就成了它們的獵物。「但以理卻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監長容 他不玷污自己。」(但1︰8)
無論是我們讀的書、參與的娛樂、聽的音樂和與人的交談都會影響我們的思想,所以我們要按著<腓立比書>四章八節的教訓導去行︰「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贊,這些是你們都要思念。」我們雖然活在這 世界,卻不必效法這世界,而是要超越這世界,不受它的轄制(羅12︰1─2)。
6)參與教會的團契生活,並尋找在聖潔這方面能指導你良師(弗4︰12─13;林前11︰1)。
教會應當是個彼此照顧的團契,一個禱告的團體(林前12︰7;使2︰42)。要常與敬虔愛主的 基督徒在一起交通、祈禱(西3︰16)。「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箴13︰2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不與其他信徒來往的基督徒是有缺欠的、不完全的,這種人的靈性通常是不會成熟的。
與弟兄姊妹團契,可以一起研讀歷代聖徒的名著,這是與追求聖潔有益的。路德馬丁說,他的良師益友往往是已經故去的人。他說,他懷疑任何一個有屬靈生命的人,不會與那位寫了許多詩篇,懂得向上帝傾心吐意的大衛認同、學習。多讀那些強烈批評罪的古典名著,讓那些聖徒作你的良師益友。
7)活在「今天」,全心全意委身於上帝。
不要被「還有下一次機會」的謊言所迷惑。延誤的順服就是不順服。明日的聖潔是今日的汙穢。明日的信心是今日的不信。目標要定得高,祈求上帝賜力量,使你完全不犯罪(約壹2︰1),使你的心思意念都服在基督的腳下(林後10︰5)。<聖經>清楚指出人的思想生活最終決定人的品格。「因為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箴23︰7)
俗語說得好︰「種的是思念,收的是行為;種的是行為,收的是習慣;種的是習慣,收的是品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