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德對禱告的看法中,路德傾向避免固定的形式,因為會產生以機械式的重複來打動上帝的企圖的危險。不過,信徒對上帝的命令的順服、對祂應許的信靠、以及信徒生命及生活全方位的需求都含括在主禱文中,這些事實賦予主禱文成為具有帶頭示範性質的禱告。不過,路德以主禱文作為禱告模式之論證,重點在於主禱文各項祈求背後的「思想與觀點」(thoughts and ideas),而非照本宣科、不明其意。
路德力倡以主禱文取代一切傳統的禱告,因為那些中世紀傳統的禱告迷惑、欺哄基督徒,而且產生無數的錯誤觀念。路德認為無論是在禱告的形式、或是內容上,主禱文都堪稱是個人私禱或團體公禱的楷模。
主禱文將禱告的項目及優先順序指示我們,就如同路德在解釋約16:23時所說:「上帝自己已在主禱文設立了禱告次序,並標出三個永遠置於首位的目標:他的名被稱為聖、祂的國度及旨意;然後才是我們日用的飲食、脫離試探與兇惡等等。上帝的名及上帝的國必然是在優先地位。如果這點作到了,我們的利益當然跟著會出現」。
使徒約翰在約一5:14所述的重點「我們若照他的旨意求什麼,他就聽我們」,也成為路德舉證論點的根據。
路德也認為主禱文的後四項與今世生活有關的禱告,當然也包括在上帝的旨意裡;只是前三項禱告有上帝特別設立的優先性。因此主禱文彰顯了上帝全備的旨意。路德覺得除了主禱文的觀點,上帝心中對我們沒有其他想法。一旦我們以主禱文模式禱告,在求祂旨意成全的前提下,我們的禱告必蒙垂聽。
主禱文的結構顯示「你的…」禱告項目(前三項)先於「我們的…」禱告項目(後四項)。也就是上帝的聖名、國度、旨意的成就,要優先於我們的切身或特殊需要。路德表示所有我們的個人需求,都應該根據前三個關鍵性的祈求來瞭解。路德指出,當我們在危難或困苦中,當然可以求主救助;不過,應該照主所教導的禱告。易言之,如果我們的處境是主名被稱為聖,以及主旨意成全的媒介,則應祈求其成就;如果不是,也應求主以祂認為最好的方式行事。
路德就作了一個禱告的示範:「慈愛的父,賜我們日用的飲食、好天氣、健康,並保守我們脫離瘟疫、戰爭、飢荒等等。但若你有意試煉我,而不會立即應允我的祈求,願你旨意成就。如果時候已到,求你救我脫離兇惡;若是不然,也求你賜我力量及耐心」。
路德提醒信徒,不要懷疑上帝的應許;上帝不但垂聽我們的禱告,而且會按他的時間及方式成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