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此部落格請點一下


2019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梅頓之生平簡介

  梅頓是完全屬於廿世紀的人,不論他的生命整個歸屬廿世紀,他的生活型態、思想方式、情感表達等等皆是,然而可貴的是他也超乎了廿世紀,因此他懂得廿世紀的心靈卻又能引導他們面對更深刻、超越的存在課題。 

  上世紀第一次大戰期間,梅頓誕生於法國,父母有著典型藝術家(畫家)的氣質。不幸,母親在梅頓六歲時死於癌症,父親帶著幼小的梅頓四處飄流,十年後,父親因腦癌去世;在法國、英國、美國他都曾就讀過,在出名的劍橋大學待過,不久就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繼續他的大學課業,曾參加共產黨的青年運動,後來當他讀法哲E. Gilson的名著《中世紀哲學精神》一書,引發梅頓對士林哲學(Scholasticism)的興趣,並追隨D. Walsh攻讀士林哲學大師多瑪斯和Duns Scotus的課程,一九三八年年底成為天主教徒。

  二次大戰間,他加入客西馬尼苦修會修院,成為熙篤會士(Cisterisian),往後廿多年間,他絕大部分的生命都閉鎖在這高牆圍繞 的隱修院內,甚至在最後三年,得到長上同意,他自己居住在院中更隱蔽的樹林裏。

    一九六八年,他獲得修院批准,參加亞洲基督徒修道院院長會議,梅頓此次遠東之旅除專題演講外,就是研究東方的靈修學,十二月十日,在一場演講後被發現死在他所住旅館的房內。

    梅頓在客西馬尼修院林中的小屋,有一小小臥房,以及一間普通工作房、一間小教堂,梅頓生命中最後三年在此,「他自己砍木、燒火和做飯。他每天清晨三時起床唸經祈禱」,在小屋中,他為的是能真正克盡隱修士的生活,隱修士的生命中心是什麼呢?

    梅頓說:「隱修士離棄這個世界,為的只是更專注的聆聽那最深刻的,最被忽略的,發自最深處的聲音」,他認為隱修士和主張新馬克斯主義的革命學生一樣,「隱修士乃是對當代世界與其結構採取批評態度的人」。

    最安靜的人是最能動的人,也唯有真正能動的人他才會安靜。梅頓對東方哲學尤其禪與莊子之道頗有體悟,中國哲學中陰陽太極之理對他而言或不陌生,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陽中有陰、陰中懷陽;靈修者的批判往往是一針見血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